一、省察
「答覆召叫」讓我想到一句廣告詞, NIKE 球鞋的「 Just do it! 」,不過這句話並不正確,因為運動是需要練習的,而不只是「 Just do it! 」但不論是避靜或運動,都須要做「決定」。然而到底要如何回覆天主的召叫呢?今晚胡神父還沒到,我本想問他,當他決定修道當神父時,是否真的清楚聽到一個聲音,用中文對他說:「你來當神父吧!」我想是沒有,而我自己也沒有。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直不斷地在答覆天主的召叫,並持續做重要或基本的選擇,不論是一般教友,或是身為神職人員的我,要一直不斷地聆聽,才能答覆,無法立刻回應。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而是真實的、有生命的人,我們的生活與人生不斷在改變,所以人人都需要不斷地適應,這是很重要的。
依納爵的神操是一種靈性上的操練,其中的方法之一「省察」,在西方教會是一項古老的傳統,例如教友辦和好聖事之前要省察。而早在羅馬帝國的尼祿時代,哲學家塞納加( Lucius Annaeus Seneca ,約 4BC ~ 65A D ),每晚趁妻子就寢不再嘮叨的時刻,「反躬自省」。在東方古老的智慧中,省察早已存在,例如《論語》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從東西方歷史來看,「省察」可謂超越宗教上的靈修。
現今一般的自我反省,都是在檢視自己表現的好與不好,有「自我為中心」之疑,而心中的自我形象,也都是別人給予的,其實這在精神和心理層面,都不是很健康的態度。依納爵的省察,強調的是非機械化,是一種現代西方所謂的「盟約的祈禱」( ALLIANCE )。盟約的祈禱重在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祈禱的內容,不僅僅反省一天做了什麼事得罪天主,還應在忙祿的生活中安靜下來,反省自己一天的經歷:說了什麼話,看到了什麼人,並從中發現天主要給我們什麼樣的徵兆。例如瑪十七 1 — 7 的〈耶穌顯聖容〉,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在一座高山上,看到的耶穌是容貌發光有如太陽,但不久,同樣的三人,看到的耶穌卻是一個受人戲弄、被人遺棄、一個他們不相認的基督(瑪廿七 27 — 30 ),也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書〉五三 3 — 12 所預示的基督。
「不相認的耶穌」,說明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以「按天主的肖像造成」這標準來欣賞別人的面容?而非受世俗審美的觀點,或合己意的順眼心態,來看待一個人的外表。教會中,有些教友雖未受高等教育,但他們對教會的尊重與協助,都可以讓我們看到基督的肖像。
聖依納爵曾說:「一天當中,如果無法忙裏偷閒做默想,這無關緊要,但一定要挪出時間省察祈禱。」大家來此避靜,第一個答覆天主的召叫就是省察。省察的時間範圍,不限於當天,可從去年避靜或半年前開始,回憶這段時間所有令我喜樂、難過、不舒服、緊張等重要事件。注意,在天主面前,千萬不要判斷自己,按保祿在羅三 9 — 12 所說的,「在天主前,我們都是罪人」,哪兒有罪,在那兒就可以聽見耶穌基督的召叫,所以千萬不要評判自己是如何的差勁,我們的目標在於負責與承認,並從中找出天主召叫自己的徵兆。所以省察的祈禱,一開始要意識到天主的臨在,至於方式如何,照依納爵所說的,不論是躺著、跪著或走路,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就可以了。
我在台灣有廿三年了,剛來的第一年,什麼都很新鮮,大家都歡迎你,感覺很好,但第二年開始有問題,我發現自己在語言方面,不論是聽力或表達能力都有問題,且第一年交的朋友,對我後來也不是那麼熱絡了,我開始變有點憂鬱。從那時起,每當我祈禱時,都會說:「天父,我感謝 ,領我到台灣服務,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渴望,雖然今天過得不順心,很糟,但在你面前,我感謝你,因為我還留在台灣,沒有離開。」因此,意識到天主的臨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建議你們今晚及明早,可抽空用〈聖詠〉第四二及四三篇:「對天主聖殿的渴望」來省察祈禱。
為什麼我會建議你們用〈聖詠〉這兩章做省察祈禱,因為經文中的人很憂傷,他回憶起昔日在 眾歡呼讚頌的歌聲裏,朝覲天主的聖殿,同時他也希望將來,主的光明和真道引導他到主的聖山和居所。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有辛苦、有快樂、有憂傷、有平安……,這可幫助我們了解省察的聖召,真的是盟約的祈禱,而且這盟約是永遠的,此刻就在耶穌基督內。可是當一個人難過時,往往有人會譏諷:「你的天主在哪裏?」
這兩篇經文雖在耶穌之前,卻已是猶太會堂朗誦的禮拜經文,至今讀起來,
依然清新雋永。
祈禱時,可按聖詠這兩章的步驟:渴望與沮喪,再加上記憶,來感覺上主的信任和救援。省察是為了聖召,分辨出今天的我在哪兒,我在期待什麼,我有無注意到天主的召叫,可一一記錄下來;也就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聖神如何帶領我們,意識到自己在哪裏,才能聽到天主的聲音,按祂的旨意前往應走向的目標。
二、「更」、「分辨」與「聖經祈禱」
昨晚發給大家孔達仁神父寫的〈省察〉,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忙祿的日常生活中,將傳統的神操變成能夠欣賞及默觀天主臨在的祈禱方式。透過這樣的祈禱方式,讓自己基督徒的身分與實際的日常生活產生連結,明確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這在教會內或教會外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生活是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我們的服從與答覆,也無法立即回應,必須不斷地調整,這是每個基督徒所應有的常識。之前我們有一總會長,他是荷蘭人,一輩子都待在中東,他來法國時,所帶的行李只是一個小小的、薄薄的書包,他在巴黎時從不坐捷運,全用走路,衣物很少,但每晚一定洗衣,過的生活很簡單。他說基督徒的生活,需要特定的禮儀,要很重視,但也要有創意,不然會趕不上時代及現代人的需要。
至於如何答覆天主的召叫,每一基督徒都應進入「分辨」的過程。拉丁文的「分辨」意指現在的狀況,如政治方面,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就是保持一個不獨不統的現況。但聖依納爵很討厭現狀,他認為我們的生活應突破現狀,即神操裏所強調的「更」的精神,不是如選手一般,競爭是為了打破記錄,得到最佳的成績。這絕非依納爵的精神,他所要的是成為天主更好的工具,如何在生活中讓自己的使命更合適,更相稱於天主的計劃。
路十一 24 — 26 〈魔去復來的危險〉故事,可用來比喻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靈修生活。
「邪魔從人身上出去後,走遍乾旱之地,尋找一個安息之所,卻沒有找著;他於是說:我要回到我出來的那屋裏去。他來到後,見裏面已打掃清潔,裝飾整齊,就去,另外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魔鬼來,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處境,比先前就更壞了。」
除了靈修的過程是持續不斷的,教會的歷史也一直不斷地在改變,如十九世紀時所有的主教不全由教宗欽點,而是由當地主教團選出;就以今日的中國大陸而言,主教是由政府選派的。三十年前,在法國主教是由教宗選的,但法國政府可以不接受。關於這些傳統的變化,是歷任教宗所需面對的。
答覆天主的召叫時,除了要意識到歷史不斷地在改變,自己一定也要做分辨:這雖是個人的決定,但絕不能忽略團體的一致性。十年前,我參加一個課程,大部分是耶穌會的成員,但其中有一女性,我問她:「小姐,你從事什麼行業?」她回答:「我有自己的使命」,但她從沒告訴我們她自己的使命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根本沒有所謂自己的使命這回事,個人的使命應和教會有關才是。
個人與團體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我讀書時,有位院長很討厭修士說:「神父,我想到一件事,不過我自己已做分辨。」這位院長不接受「自己分辨」這回事,因為分辨的過程不是個人的,一定要找朋友或神師討論才是。什麼是分辨,例如,星期天是否需參加彌撒,這當然無需考慮,因為週日就是教會邀請我們一起慶祝耶穌復活的日子,但平日是否要去望彌撒,就應以個人實際工作情況與時間安排來決定。
聖依納爵在他的靈修日記裏記載,雖然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但他得需要一段時間,也就是在祈禱或彌撒時,向天主陳述、肯定自己的選擇,所以分辨時也需要祈禱。按依納爵的要求是,祈禱時需要有開始與結束,換言之,就是需要一段時間專心祈禱,有何好處呢?有時我們祈禱,無法安靜下來,會有許多煩惱接踵而至,所以自己要下一個決定,願奉獻一段時間給天主,結束之後,就能平安處理別的事情了。 按依納爵的說法,祈禱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第一、要向天主說明自己要求的是什麼,反省自己的現狀,是喜樂、難過還是需求,並意識到《聖詠》四十二篇或四十三篇的第一句話,「天主,我的靈魂渴慕你」。依納爵的祈禱,雖有好幾種不同方式,但有一共同特色,就是以朋友交談的親切態度,因為聖三不是抽象的。他會依自己心理的特殊狀況,改變祈禱的對象,有時是和天主父,
有時則是主耶穌或聖神,完全符合福音所說的,「你們的父關心你,祂知道你的需要」,因此祈禱時可和天主談談話。
待會兒我要運用聖經的兩段,為今天一整天的活動祈禱,祈禱之前,我先介紹〈聖依納爵式的聖經祈禱〉一文,也就是依納爵所謂的「我在哪裏感覺舒服,在哪裏感到有興趣,就在那兒停留一下,不要機械化。」
〈聖依納爵式的聖經祈禱〉全文如下:
甲、準備工夫
1 .一個慷慨和開放的心靈
2 .安排時間
3 .選擇地方
4 .閱讀默想題材一遍
乙、正式祈禱
(安靜下來,注意呼吸──要深、慢及長)
1 .意識到自己就在天主面前。
2 .祈求天主聖神啟導我,使我明白天主藉《聖經》啟示我一切。
3 .天主聖三如何看著我,並願意滿足我的一切需要。(只需意識到便足夠)
4 求天主賜我所渴望的恩寵(可與默想章節有關)
5 .將已選定的《聖經》章節中的影像重現在我腦海中。
6 .慢慢再讀以上已選定之章節,在讀到我觸動我心靈的字句時,停下來。
7 .A用心去感受、聆聽和接受。
B 用理解去推究默禱題材,對我有何訓勉、啟導及生活應用和實踐等。為一心向主及坦誠開放的人,上主往往以深徹的平安、和諧、安慰與喜悅來指引他們。(注意:給天主時間;內心寧靜)
8 .以意志定出方向。(決志、痛悔、立志、行動方向等)
9 .用情感回應所得到的。(感恩、讚美)
10. 完結前,和天主聖三交談,訴說內心,感謝上主的恩惠及帶領。
我建議今早的祈禱,可以用「達味自薦與巨人交戰」(撒上十七 32 — 52 )及「達味殺哥肋雅」(撒上十七 40 — 54 )作為閱讀默讀的題材。
達味殺哥肋雅的故事好像武俠小說,及《水滸傳》的武松打虎,很有意思。我們來看看年輕的大衛面臨敵人時,他擁有什麼樣的外在條件呢?一塊石頭及使用投石器的技巧──強勁的力道及射中目標的準確度。另外,心理方面呢!他又擁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是他相信他之前遇到危險時,上主曾幫助他,將他從獅子和狗熊的爪牙中拯救出。所以在面對殺哥肋雅的挑戰時,一塊小小的石頭是立基於他心中的信仰,注意!這信仰是屬於回憶以前的事。那麼,我們呢?各位的小石頭是什麼?假如對各位有幫助的話,你們可以學我,在手中握著幾個小石頭。這小石頭是很重要的,目的是幫助我們不作白日夢,也就是在答覆天主的召叫時,可以明確知道自己能奉獻多少。小石頭的尺寸雖然不大,但卻很有用。另外,再看看我們身邊的誘惑是什麼?旁人不適當的建議,如撒烏耳給達味穿上他自己的武裝,一個小孩穿上厚重的銅盔和鎧甲,根本無法行動,更遑論殺敵,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這故事讓我聯想到,剛來台灣時,我到台南的一所高中服務,有一男學生考上台大,他為什麼會考上台大呢?他很活潑,喜歡打球、唱歌,是很開朗的一個人,晚上自修時,他的桌子上除了一本書及筆,沒有其他任何東西,他也沒補習,他所依靠的石頭就是他的專注力。
各位,請讓我們想想,在答覆天主的召叫時,我們心中的石頭是什麼?
另外「天使報喜」(路一 26 — 38 )的故事,也是很好的默讀題材。大家都很熟悉,在默想瑪利亞和天使的對話之前,各位要將天主聖三的地位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世上所有的人則在最低。依納爵邀請我們以天主聖三的目光,來看人類的整個歷史。天主和人的歷史是失敗的故事,天主和人一直訂立盟約,但人根本聽不進去,總是不遵守盟約,於是天主聖三:父、子及聖神,便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人一直不聽天主的話,是否代表天主聖三都失敗了,所以聖三決定派遣耶穌子來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在很長的救恩史中,天主聖三為了拯救我們,做了這樣的決定。瑪利亞一定很了解天主的計劃,所以對於天主的召叫,她說「 YES 」。
默想天使和瑪利亞的對話,對於我們答覆天主的召叫,能多了解一點,這樣我們的使命才會與天主的計劃相稱。丁神父曾在二○○四年為《人籟》寫的一篇文章,表示「祈禱」是幫助自己聽到人類的哭聲,因此我們的祈禱應是幫助我們注意到別人的需要,不論是喜樂或哭聲。
三、面對改變、創新與成長 賴惠珠整理
我要再次強調,昨晚提到的省察,目的不是為了自己做得更好,目標在於更認識天主,認識在我們生活中聖神要帶領我們到那裏去?因此,省察的時候多少要帶有默觀的氣氛,看看今天有什麼快樂的、值得欣賞或讓自己很感動事 ……,不要很快就看到自己的毛病更多或減少。我可以告訴各位,事實上,跟昨天差不多是一樣的!
若是有人願意做更完整的省察,如最近六個月、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是很好的。但是我要強調生活是不斷地在改變,好比你發現快要退休,卻從來沒想到退休後做什麼,會措手不及,這是很多人常面臨的問題。我們的靈修也是如此,應常思考進入下一階段時,有什麼創新?如何自我成長?德國本篤會的谷倫神父的著作──《擁抱老年心生活」,我看了一部分,覺得值得一讀。
在我的修會團體中,除了兩位神父之外,其餘的年齡都比我大。從最年輕的六十幾歲,到最年長的九十三歲。這位最年長的神父你們認識他。他很活潑,我每天跟他在一起,覺得他很積極、健談,我可不建議你從早到晚跟著他,一天下來保證會很累!我發現在年長的教友中,有一些人身體健康,閒暇時從事一些輕鬆的小工作,日子過得很快樂。但有人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要放棄他們的工作等等的問題,突然面對時已經來不及了!因此,這些人生活得很辛苦,會遇到許多考驗,感到很多的不滿與不舒服。其實每個人面對新的階段,都和靈修息息相關,若沒有意識到這點,我們就無法繼續成長與適應。
進一步來學習怎樣答覆天主的召叫,以我們每天唸的天主經來說。「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天國」到底是甚麼?很不容易說明白。耶穌降生就是來講天國的道理,而且祂講了許多比喻,好使人相信天國是不同於一般世俗的世界。因此我們每次祈禱時,熱切求天主的國來臨,好像天國一直沒來臨過,的確是很奇妙的!或許很多人把握不到其中真正的意思,這唯有靠天天跟隨耶穌,多讀聖言,多靈修。如果覺得看不懂某句經文,就再看一次。想像自己是一個導演,用你們的心、你們的耳,以及五官與圖像去欣賞天主的聖言,想想這句經文是否感動了我?再開始祈禱。千萬不要立刻就問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甚麼事情?這留給本堂神父去講罷!
想想種子的比喻,路十三 8 「天主的國相似什麼?
我要把它比作什麼呢?它相似一粒芥子,人取來種在自己的園中,它遂生長起來,成了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
我認識一位中國的畫家朋友,他曾經受邀到法國南部去作畫,並且成功地展出了作品。其中有一幅畫裏面有樹有鳥,記者問他是不是蘊含東方的智慧,他笑了笑回答說:「不是,其實這是畫聖經中種子的比喻!」這例子是要告訴大家,多多欣賞聖經中比喻的圖像。而且天國跟我們人人都有關,當我們跟天主的旨意合作,天國才會出現。
瑪六 10 「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看到這句話,想到耶穌說過什麼嗎?瑪廿六 39 「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吧!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的日用糧」,記得若四 34 耶穌向他們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
另外一段我很喜歡的是谷三 31 — 35 。小時後剛開始聽到「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這句話,的確有點難過。後來我了解這句話對聖母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耶穌接著說:「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這句話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因為聖母早已接受了天主的旨意,聽到耶穌這樣跟她講話,更加肯定她的兒子正是為了這件事而來的。的確,如同當初天使報喜,聖母接受天主的旨意一樣,令她感到欣喜。而天主對我的旨意到底是什麼,我希望每個人自己去分辨與發現!
我建議明天可用路五 1 — 10 祈禱。
默想時去看漁網破了,船即將沈下去的景象,同時注意那時伯多祿已經跟耶穌有些來往,因耶穌治好了他的岳母,彼此已很熟悉,並注意耶穌的講話,有多少人來聽等等細節。重點是天主的話是很有效力的,而伯多祿當時的反應卻很害怕,因為跟隨耶穌之後,並非百分之百肯定一生順遂,未來準是有些冒險的。但若不冒險、不投資,就沒收穫,不是嗎?
瑪二十 17 — 28 記載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前來叩拜耶穌,希望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坐在祂左邊,一個坐在祂右邊,引起門徒們惱怒的事件。我選這段福音的理由,是要大家去想:門徒想跟隨耶穌,也許有野心想要做得好,但是方式卻有些不妥。當時耶穌沒有怪這兩兄弟,也沒完全答應,只問道這個爵「你們也能飲嗎?」(大家別忘了,這是耶穌第三次提到他將要受難),耶穌沒有拒絕,同時換個角度對門徒們說:「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決定的」。
我建議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祈求與渴望,以剛才所講的路五 1 — 10 以及瑪二十 17 — 28 為默想題材。
接著給各位聖依納爵神操中 91 — 100 號的部分,默觀世間的君王號召人追隨祂,門徒要跟隨耶穌基督,就要跟隨他一起受苦,一起努力,才得以一起得勝。
四、玩味、品嚐與天主的關係
我昨天分享了如何藉著讀經默想,今天早上特別建議大家去摘花(心靈的花束):將這兩天來的感想與回憶,重要的、快樂的、有幫助的,將它安排選擇擷取成一束花束。猶如會祖聖依那爵說過:「不是知道得多,而是內心的玩味、品嚐更能使人滿意!」
回憶這兩天的避靜在哪方面幫助了我?法國有一位非教友的哲學家曾研究依納爵「神操」這本「書」,他認為神操像是語言,為了幫助學習這語言的人能跟天主溝通。因此,特別建議你們去回想這幾天所做的省察,有沒有幫助你們跟天建立了關係呢?若沒有幫助,又是為什麼?
回到如何答覆天主召叫的主題,我分成三方向來省察:
教會:作為一個基督徒,教會期待我做什麼?也許是要我更認識教會的道理等等。
無論是在台灣、中國、亞洲的教會,教會需要什麼?
之前我們慶祝在台建教一百五十週年活動,邀請我們一起來做分辨,找出更好的福傳方式。這也是每一機構與團體都需要積極去做的。二○○三年我創辦了「人籟」雜誌,不論成功與否,我很努力去辦,目的是希望能提供讀者,去分辨社會各種不同團體的需要。因此我常說人籟雜誌應該是「辨」論,而不是辯論月刊。編輯部有我跟魏神父等共計七人在工作,我們經常討論與分辨。雖然很累,但是很有意思,我希望能持續下去。相信你們的團體,也是要相當積極,渴望去尋找更好與更創新的方法,幫助更多人的需要。
在世界、社會上到底哪方面我有興趣,可以奉獻投入。也許我們不能做很多,也不需要有讓人讚嘆的成就,但是要潛心思考我們到底關心什麼?我們的心在哪裏?從福音的觀點即天主的旨意上,如何去答覆召叫?
再回到「小石頭」部分來說,想想我的技巧是什麼?好像達味王用他的投石器取勝一樣,也別忽略發揮屬於自己的專長。譬如耕莘文教院開辦了銀髮族的藝術課程,是提供大家繼續學習與成長很好的園地,相信這也是另一種答覆天主召叫的方式。
最後,建議大家可以採用今天早禱的經文(路一 46 — 56 ),也就是瑪利亞的「謝主曲」。
其中請注意兩件事:一、聖母說將來「萬代萬世要稱我有福」,二、她從亞巴郎開始提起,因此,這位以色列女子很有(眼界?)。她不只明白整個聖經的故事,更了解她的使命是到萬代,是偉大的,意識到她是跟天主合作。也請大家利用這段聖經來感謝天主,至少在人類當中,有一人可以這樣去答覆天主的召叫!
建議看聖詠 136 首
請看 25 節──「衪給一切的生靈供食品,因為祂的仁慈永遠常存。」這聖詠是一篇飯前禱。趁著桌上的麵包,來講述整個以色列的故事,以及麵包如何來的。我願意大家去想想:今天天主提供給我美好的一天,給了我信仰,給我每天日用糧,聖體聖事等等,我該如何感謝祂?唸一唸這篇聖詠,也讓自己寫下並說出自己對天主的聖詠,為了今天我接受到的食品、麵包、恩寵、喜樂等而感恩。現在請大家去完成一束(心靈的)花束,想想教會的、世界的需要,我個人小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