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曾慶導
出 版:輔仁大學神學院「台灣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
主 編:詹嫦慧、何萬福
出版日期:二○○九年七月
定 價:贈閱(自由奉獻)
郵政劃撥: 1934189
戶 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輔仁大學神學院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
《原牧—輔神原住民神學牧靈年刊》,是一本有關原住民神學、靈修、牧靈、禮儀、社會服務的刊物,作者大部分是原住民,少數漢人及外籍人士,他們多數在原住民地區有長久牧靈或社會服務經驗。本刊物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牧靈工作人員能彼此分享在原住民地區推動福音本位化的寶貴經驗,協助思考評估並改善牧靈工作,也希望能讓其他宗教的原住民牧靈工作人員,多認識天主教會有關基督信仰本位化的神學反省。
二○○九年七月出版的創刊號,內容包含:第一篇「淺談本位化神學反省」,解釋天主教神學「本位化」的觀念及意義,作者為布農族道明會會士何萬福神父。接下來分「靈修」、「禮儀」、「牧靈」、「社會服務」:
靈修部分:
第一篇「原住民祖先敬拜與基督信仰」,講到天主教信仰與原住民祖靈的關係。作者曾建次主教,卑南族,花蓮教區輔理主教,及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主席。曾主教認為原住民祖靈敬拜的美好因素應予保留,違反基督信仰的觀念或習俗則應避免。第二篇是前美國高隆會士徐立仁神父的「苗栗泰安鄉天主教會與泰雅族播種節、祖靈節復興」,他分享苗栗縣泰安鄉南村天主教會幾年前參與當地泰雅族傳統祭儀(播種節、豐收節、祖靈節)的過程。第三篇「台灣原住民天主教團體的巫術田野調查、神學與牧靈反省」,中心於二○○五年曾做過一項田野調查,針對台灣原住民天主教團體所保留的巫術因素,探討三個重要問題: 1 台灣原住民已經皈依天主教的巫師,為什麼要繼續施行巫術? 2 為什麼現在還有許多人(包括基督教徒)要找原住民巫師?巫師如何協助這些上門求助的人? 3 這些原住民巫師如何融合巫術及基督宗教信仰?
禮儀部份:
第一篇「泰雅族母語彌撒經本編纂小組經驗分享」,由新竹縣尖石鄉資深泰雅族傳道員官錦生,分享近兩年泰雅族母語彌撒經本籌備及編纂過程的經驗,這個經本包含母語聖歌,使用官方羅馬拼音,完成後將由台北、新竹、台中三位主教批准,在三個教區共用。第二篇「禮儀本位化、母語與聖歌」,由花蓮教區太魯閣族陳春光神父,分享關於禮儀及聖歌本位化廿五年的寶貴經驗。第三篇「台東縣土板部落聖堂的排灣族雕刻藝術」,由土板部落前傳道員 柯惠譯 女士,介紹這個部落天主堂的排灣族雕刻藝術,包含:大苦像、祭台、讀經台、聖體櫃、領洗池及苦路等,作品包含許多排灣族的傳統象徵,例如:百步蛇、太陽、羽毛頭飾、陶甕、雙人共飲酒杯……等。
牧靈部份:
兩位神父分享他們活潑的堂區牧靈經驗,「屏東霧台鄉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派的合作」及「桃園南崁堂區都會區原住民牧靈經驗」。第一篇作者是高雄教區魯凱族杜勇雄神父,他長久在故鄉霧台擔任山區牧人工作,特別推動聖堂及禮儀本位化及與其他教派的合作。第二篇作者方濟會泰雅族巫福生神父,他有幾年時間在桃園市南崁工業區天主堂服務,特別關懷阿美族第二代都市原住民青年。第三篇「不要墮胎!論胎兒生命權的優先維護」,說明天主教會有關「墮胎」的倫理觀。作者為美國籍耶穌會士艾立勤神父及研究員甯永鑫、符文玲。艾神父是輔大神學院前任院長,現任輔神生命倫理中心主任。本文以天主教人道關懷的立場,回應陳文珊於玉山神學院學報第 14 期所發表的「 On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Ethics: A Feminist Proposal for a Debate of Abortion in Taiwan 」( 207 至 233 頁)有關墮胎的敏感議題,讓讀者了解天主教與部分長老教會相當不同的基本倫理觀。
社會服務:
信仰與天國來臨(天主慈愛與正義的實現)是不能分開的,因此,社會關懷與服務也是信仰本位化的重要幅度。在這個部分,第一篇「你的酒癮、我的污名;你的戒酒、我的沈默」,作者 王增勇 教授(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他對原住民弱勢家庭暴力問題有客觀的分析,認為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多數來自家庭以外的不良社會因素;由文中案例來看,酗酒與暴力往往不一定是毛病,而常是社會問題所導致的症狀。為此,要有效改善這些問題,應先改善不良的社會因素。仁愛會阿美族唐菊英修女(台東聖母醫院社工),長久在台東縣不同部落推動婦女及老人教育工作,領導他們團結參與自己部落的社會改善,她的「家庭關懷及部落社會服務」,跟大家分享她很有創造力的工作方式。最後一篇「從部落發展到社會企業──我們的福傳工作」,作者 陳雅楨 小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執行長)經由瑪納機構,在原住民部落推廣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取代,雖然剛開始的幾年要做很大的犧牲,但後來能帶給農民美好的果實,例如:生態保育、家人與土地的健康、提升經濟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