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7期 以信德交託.以愛德分享

單樞機終於跑回「家」了,阿肋路亞!

郭芳贄

 

  假如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單國璽樞機最後的「六百公尺」是最辛苦、最快速的衝刺,連最後一步都用盡全力,伸頭挺胸地碰觸終點線,到達天上家鄉!

  假如人生事業的選擇如同運動競賽,單樞機先被天主安排到像足球、籃球或棒球等需要團隊合作的教育機構擔任主管,隨後去學習對打的網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或拳擊等媒體單位,晉升主教後更開始如射箭、鐵餅、標槍等必須做瞬間決策的事務。

  最後獲得樞機榮銜時,他就被送往需要苦練還不一定得獎的田徑賽,他特別挑選漫長孤寂的馬拉松賽,一人獨自地跑、跑、跑,甚至沒人給水加油,還是在跑。於是,天主看到他全力地衝刺,就把終點劃在九十公里,得分超過二百點,來迎接這位勇者。

  單樞機去年想再次回家探望鄉親,卻因北京拒發台胞證而祇能到馬祖,隔海遙望家鄉,無法再在父母墳前跪拜,留下為子的遺憾。八月廿二日單樞機在耕莘醫院陷入彌留狀態,傍晚六時四十二分向世人告別,在普世教會慶祝聖母元后的日子,隨著前來帶他的聖母一起返回天鄉,與父母和家人在天上團聚,北京當局一定後悔萬分未成全這位高齡老人的最後心願。

  認識單樞機的親近友人或同事,應該都體會到他帶家鄉口音的國語,輕聲細語,讓人心平氣和卻也易懂,要看到他生氣的面孔是很難的。自擔任花蓮教區主教再轉到高雄教區,他沒有學會台語和原住民語等方言,卻能與民眾融合一起,可見證語言不是福傳和牧靈的障礙,瞭解對方的心,才是最重要。

  記得中學時期隨著當時的聖母會(基督生活團前身)安排下,前往彰化靜山退省院做避靜時,看到剛來台灣的單樞機嚴肅臉面怎能不畏懼,又是院長,小伙子那敢到他辦公室敲門去請教?次年再去時,彼此熟悉後就大膽向他談心了。

  單樞機前半生是受國民教育和接受神職人員培育時段,經過耶穌會完整栽培計劃,和在菲律賓與越南的實習後來到台灣,在半世紀裏他開始培育台灣青年,著重「領袖培養」,不論初學修士、教區神長和教友團體領袖,甚至主教,經過他熏陶後都明白「領導人」是服務眾人,不是接受他人服務。為此,他與鄭爵銘神父共同創立的教友團體就取名為「基督服務團」,現今出了不少教會社團或機構的領導人。

  在台五十年裏,單樞機經歷了經濟上正逢台灣起飛成為新興開發國家的四小龍之一,天主教會也跟著加速擴張,外籍神長向海外募款容易,新的教堂、教會慈善機構和學校不停地創設,教友不斷增加,呈現台灣教會欣欣向榮的時期。

  後來,台灣政治民主化,解除戒嚴,總統民選,開放兩岸來往等政治變天,也適逢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決議,地方教會慢慢落實打開教會門窗政策,單樞機開始推動「教會本土化」,經文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感恩祭等禮儀輔祭性別平等化,主教本土化等巨變,祇是台灣教會卻遭受社會世俗生活化影響,發生不少神父和修女陷入還俗潮,很多教友轉到正在台灣興盛的佛教團體的危機。

  最近更因神長老年化,無神父的空教堂愈來愈多,教會土地糾紛頻繁,外來神長由昔日歐美國家轉成鄰近亞洲和非洲,募款重擔就落在台灣的眾多教友,必須挑起教會自養的使命外,教友也正在教會機構擔任要角,替代昔日神父的管理和事務性工作。加上兩岸開始和平來往,台灣成了大陸和梵蒂岡間的「橋樑教會」,單樞機的十字架更重了。隨後,教廷內成立中國教會事務委員會,他發表了不少建言。

  單樞機身為台灣教會最高領導人,揹起這個世局千變萬化下台灣教會的沉重十字架時,一直堅持著耶穌會教育下學得的追求「愈顯主榮」原則,尤其是「愈」字,目前耶穌會士穿著的黑色汗衫背後的「更」字,也是白話化行動。

  他在「愈」字上表現,不僅一直堅持每日個人花費愈少,需要麻煩別人的事愈少愈好,能自己做的事就不必他人服侍。反之,對主教和神長在福傳和牧靈工作的要求愈多愈好,照顧修道人和教友的服務品質和效果愈多愈好,培育的天主教領袖愈多愈妙。

  可以看到他的最重要堅持,就是不論對外面社會福傳,或是對內牧靈,使用的語文應「愈本土通俗化愈好」,在過去六年裏二百多場演講或座談,他不論是在學校,媒體和監獄裏,甚至包括在教會社團和教堂裏,他最常用的而讓人易懂而記得的就是本土化通俗語文,如「廢物利用」、「告而不別」、「掏空自己」、「小天使」、「活出愛」、「身體很虛弱,但靈魂卻很強壯」及「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等單氏名句。

  公開場合裏,他很少用聖經詞句。如此,才能讓聽眾馬上記住和明白真義。若是老用祇有教友懂得的教會詞彙,福音就不能透過媒體,傳出到社會人心裏。

  特別是他生前最後一篇作品《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正逢耶穌會會祖聖羅耀拉.依納爵神父瞻禮日,單樞機苦口婆心地勸勉大家,面對世局和台灣社會變化,每天看看十字架上的耶穌苦像,一定要捫心自問,是否如同被刺傷的耶穌一般地赤裸地來掏空自己,未被世俗名利和面子所纏住。

  神父的特殊職能就是每日主持感恩祭,與耶穌結合,把葡萄酒和麵餅化為耶穌的肉體和血液,還有替人降福,帶給基督的平安。單樞機自晉鐸日起到生命最後一天早晨,他都履行主持每日與耶穌結合的感恩祭。辭世前一刻,他更不忘記給予周邊的親近友人和神長最後降福。這種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令人感佩。

  單樞機回去天鄉了,台灣教會、神長和教友也好,台灣社會和人士也可,記住單氏名言和忠言逆耳的勸勉,好好去實踐,不必悲傷,應該喜樂地慶祝單樞機終於滿心喜悅地回到「基督家庭」了。「單神父,再見了!」(刊登日期: 2012. 08. 27)

 

  撰文:郭芳贄,天亞社台灣特派員,與單樞機相識約五十年。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