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經七十三歲了,經歷過很多人生的坎坷。這些歷程幫助我明白一件事:不要希望人生一帆風順,因為每個人在前進途中都會遭遇無數問題,甚至跌倒在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們註定要常常處理困難以及隨之而來的憂慮。
正因為我經歷過這麼多艱難,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人在面對困難時的無助與無力。如果遇到非常不如意的事情,猶如一記重拳打在自己臉上,又哪裏有力氣重新站起來呢?但是,即便如此,我非常明確地知道,我們必須要站起來。否則,生活就會打垮我們的精神以及身體。
這是我信奉的生活原則:我們需要更正向、積極地看待問題,哪怕在最值得憂慮的事情中,也要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從而將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我和兒子立言,還有媳婦都是卡內基講師,我們常在課堂上告訴學員應該如何克服憂慮。但實際上,當不幸來臨時,任何人要面對悲傷與憂慮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二○一一年,我們的家庭遭遇了不幸的事件。
我的孫子黑筠瀚是黑立言的第二個孩子,我們叫他「弟弟」。他長得滿帥的,常常笑,非常聰明可愛,同學和老師都很喜歡他。不過,弟弟在小學一年級入學後不久,便遇到了一次不幸。
弟弟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第三個月,我們發現他的脖子腫了起來,然後開始發燒,住進醫院檢查。那一年的平安夜,臺北四處飄蕩著聖誕歌聲,商店門口霓虹燈閃爍,這時候,其他小朋友可能在家裏忙著掛襪子,等著迎接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而弟弟卻發著燒,昏睡在病房裏。
那一天,醫師診斷出弟弟得了白血病。
於是,我這個只有六歲的孫子開始接受化療。
我們告訴他:「你的血生病了。」他躺在床上,似懂非懂。我們一直都知道,弟弟是個很聰明可愛的小朋友,但直到他生病後,我們才知道,他是個多麼勇敢的孩子。
化療對一個小孩而言非常殘酷,長長的針管深深地刺進身體,藥物導致他總想嘔吐。一開始弟弟非常抗拒這樣的治療,他因為痛而大哭。而他的這些疼痛,我們都幫不上忙。
但是,不久後,我們發現他不再哭了。他不但自己不哭了,還去安慰同病房、也在接受化療的小姐姐。他輕聲跟小姐姐說:「一直哭不是很不開心嗎?所以你就讓他扎一下,痛一下就OK啦。」
大多數時間,弟弟都待在病房裏接受治療。家教會定期指導他念書,期末時,老師將考卷帶到醫院,結果弟弟考了班級前三名,幾乎每科都是一百分。他自己看書學象棋,從完全不會,到後來還下贏了我。
弟弟住院一、兩個月後,他的媽媽開始接到他同學的媽媽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太太說:「我兒子在問,你兒子在哪裏啊?他很想念他,什麼時候回來上學?」這樣的電話後來又陸續接到不少次。
有一次,弟弟的媽媽到學校去找老師,小朋友圍住了她問:「阿姨,黑筠瀚到哪裏去了?」好幾個小朋友說:「我們很想念黑筠瀚。」但是,弟弟無法回到學校。大概半年後,弟弟的一隻眼睛完全看不見了。醫師就說他的癌細胞已經擴
散,壓迫了視神經。於是,他開始接受放射治療,他要躺進一個機器裏,讓放射線去照他,他痛得大哭。他每天都要吃下大把的藥片。
但是,即便這樣也沒能阻止癌細胞轉移。兩個月後,弟弟兩隻眼睛都完全看不見了,他的世界突然陷入一片黑暗中。
這時候,立言和太太已經陸續離開工作崗位,專門照顧和陪伴弟弟。
弟弟每天都要祈禱,為避免感染,我不能進入他的房間,但立言把他的祈禱錄下來放給我們聽。我聽見弟弟用他稚嫩的聲音祈禱:「謝謝祢,在這裏駐紮天使軍團。請祢(派來)有一對翅膀、兩對翅膀、三對翅膀,甚至四對翅膀的天使保護我,能讓我的眼睛愈來愈好 ……」他非常認真地祈禱,就好像他能感覺到天使的存在一樣。
然而,我們期盼的奇蹟最終並沒有產生。十二月二十五日,弟弟入院後的第二個聖誕節,在其他小朋友們歡樂地拆開聖誕禮物時,弟弟再次陷入昏迷,他已經沒有辦法看到我們買給他的聖誕禮物了。昏迷了三天之後,他的心臟永遠地停止跳動了。
如果你看到弟弟是多麼乖,多麼樂觀、勇敢,懂得感恩,多麼關心其他小朋友,你就會知道,我們當時有多麼覺得命運是不公平的。我們不明白,這麼好的小孩子,為什麼偏偏會得了絕症,承擔痛苦,離開我們。
我們全家都承受著巨大的悲傷。弟弟的外婆為此幾乎得了憂鬱症,在那一段時間,立言和他的太太推掉了所有的授課任務,完全無心做任何工作,他們痛失愛子的悲傷,肯定比我們多得多。
這種情況下,立言夫妻和我們都需要走出悲傷的陰影。
弟弟過世後的第二個月,立言回到了卡內基辦公室,開始恢復工作,讓工作填補自己的生活,而非一味地想著弟弟。他希望自己能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不要去想昨日的悲痛。
卡內基訓練克服憂慮的原則中,有一條是「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弟弟過世後,有一天,立言顯然經過了很久的思考後對我說:「不可避免的事實就是─我們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或早或晚。」我知道,他開始接受弟弟離世的事實了,而且他試圖安慰我。
立言在弟弟去世後,開始每天給弟弟寫信,在信紙上與弟弟聊聊天,分享他的所有感想。不久後,立言在公司的例會中,向同事們說了弟弟和我們全家所遭遇的一切。他還分享了很多他在給弟弟信中的所思所想,而非悲傷。那天,我也在場。
他告訴同事們,他聽到弟弟在生病期間不僅為自己的病情祈禱,還為媽媽、爸爸、姐姐,還有其他生病的小孩子祈禱。弟弟從來沒有為自己生病而抱怨或情緒低落,而是在祈禱中感謝自己已經得到的一切:好吃的食物、有姐姐一起玩、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已經完全失明的時候,還能高高興興地笑著玩耍。
立言對同事們說:「我們要常常看到自己所得的恩惠,不要去埋怨自己有多倒楣,因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我們要怎麼看那個『一、二』,才是態度決定一切的關鍵,弟弟在生病期間做得很好,他再次教了我這一課。我看到,雖然現在的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過程中有很多人幫助我們,而且,有一種力量在支撐弟弟,讓他沒有承擔太大的痛苦,即便苦難中還是可以微笑,這些都是值得感恩和慶幸的事。」立言繼續說:「我以前授課時,常向學員們說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要感恩、要在不如意中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因為這些辦法確
實很有道理,不過這些只是理性分析的結果。在發生弟弟這件事後,這些態度卻突然如同真理。因為如果我不用這種正面的態度,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好好活下去。」說到這裏,臺下的同事都在流淚,但是他沒有慌亂或失措,而是帶著一種誠懇而堅定的態度。也許,他覺得自己必須以這種方式來學習與懷念弟弟。他為了讓生活重新快樂起來所做出的努力,如果弟弟知道,也會為爸爸感到自豪吧。
立言的太太,忍住悲傷去履行曾經給弟弟的承諾:用弟弟的保險金「幫助和我一樣生過病的小孩子。」為此,她用了半年時間,投入成立「黑筠瀚教育基金會」這件事上,幫助那些癌症康復的孩子活得更開心。在弟弟離世半年多後,基金會開始正式運作,由基金會出資,請六十位曾經得過癌症的小孩免費上卡內基青少年訓練課程。未來還會有其他方面的活動與支持。
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悲傷。我們一家遇到悲傷時刻,能做的就是看到事情值得感恩的一面,用正向的態度,淡化我們所遭遇的不幸與痛苦。(《講義》二○一二十二月號,110- 113頁)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