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7期 以信德交託.以愛德分享

生命的智慧

吳伯仁神父

 

  書名:「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Falling Upward-A Spiritaality for the Two Halues of Life)

  作者:理查.羅爾(Richard Rohr)

  譯者:王淑玫

  出版社:啟智出版社

  頁數:二六八頁

  定價:三二○元

 

  接到出版社的邀請,為一位方濟會會士的著作寫推薦序。身為耶穌會會士的我,覺得有些納悶。又說即使我沒有時間寫,也希望掛名推薦,這頓時讓我更覺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為何出版社希望我能熱情的推薦?

  拜讀這本書時,就被中譯版的書名《人生的第二旅程》所吸引。腦海浮現的是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寫的《人生的下半場》(HALF TIME),內容主要是論及人生就像一場球賽,分上半場和下半場。人生的上半場都是為工作和家庭而奮鬥,為成功、成就而活。而各人應在人生下半場前的中場休息,也就是中年時期,思考反省如何走人生的下半場,由自己主導,按自己深感有意義的事業而活,進而活出有意義和充實的人生。

  本書作者理查.羅爾(Richard Rohr)神父,以身為方濟會教師的身份,指出我們是身處在一個強調「生命第一階段」的文化環境裏,基本上關切如何成功地生存。或許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都只活在第一階段中,因為光是第一階段性的任務,就幾乎佔據所有的時間。但當我們注意並汲汲尋求「任務中隱藏的任務」的完整性時,生命的第二階段就悄然來臨。相對於班福德,羅爾指出每個人進入生命第二階段的時間,不一定是按照年齡發生的,有些人早年經驗各種磨難,學得的人生智慧,年紀輕輕就已身處第二階段的人生旅程。第二階段的旅程是被奧秘所引導,走上「精神成熟」的旅程,邁向生命「整合領域」、圖融的境界。

  再仔細看本書的原名FALLING UPWARD,似乎更不容易理解。這兩個英文字放在一起,實令人疑惑:何謂「墜落的向上」?其實,生命的智慧就在於此,就在這「似非而是」的論述中:「向上的路就是向下的路」或者「向下的路就是向上的路」。這讓我想起一位在晚唐出生,生活於五代的佛教高僧布袋和尚,他的一首詩《插秧偈》: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三句的「六根清靜」有不同的版本,「身心清靜」、「心地清靜」也好,「內心清靜」也罷,主要提及的是清靜之道。

  這首詩寫的是農夫插秧的情形。農夫手拿青秧,只是低著頭,心頭沒有任何其他的掛念,一心想要秧苗插進田裏。他便一邊插秧、一邊後退。最後,恍然大悟,原來退步原來是向前!這已從生活的實際人生,轉為生命的哲理。古人的俗諺亦提及:「以退為進」之道。又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向下的路就是向上的路」,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因為人必須透過跌倒,才能學會如何重新爬起來;正是曾從腳踏車摔下來過,才明白什麼叫作平衡。失落、挫敗、墮落、犯罪,以及來自於這些行為的苦難必定會發生,必定會發生在你我身上,無人倖免的。羅爾更進一步指出:唯有那些已經經歷向「下」的人,才是了解什麼是「上」的人;也唯有那些因為某種原因而狠狠墜落過,並且從中好好學習的人,才是唯一能向「上」而不濫用「上」的人。

  對於這條「似非而是」的道路,羅爾以希臘神話奧德修斯英雄的故事來作鋪排和陳述,也讓我們更深地看到奧德修斯的旅程,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內在渴望追求生命意義圓滿的旅程,也是本書想要闡述的骨幹。追尋、召喚、離開、受挫、尋獲、回到出發點、分享,而後再次踏上另一追尋的旅程。正如艾略特(T. S. Eliot)在他的一首詩中所描述的,在探索的盡頭,我們回到了出發點;於是,我們開始認識那地方。這也是經歷一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人生歷程。

  這是一條不斷追尋和「逾越」的旅程,是經由人生經驗的累積而延續的,無法藉由閱讀、知識的搜尋擷取,使人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每一世代都必須自行開展自己的靈性旅程,每一個人也必須親身走過,無法替代的,因此完全在於你自己。

  願已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你我,藉著本書的描述,讓我們個人的生活能走上成熟、整合和圓融的境地;反之,也讓我們所經驗的一切,來印證書中所描述的,學會傾聽和服從內在更深沈的神的聲音,使假的自我死去,真實的自我呈現,直到回到生命的源頭。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