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7期 以信德交託.以愛德分享

回應姚永棣二○一二年十月小會終身奉獻會員的團體分辨

吳偉特

 

 

  針對永棣在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e-mail信中所言內容,茲綜合回復如下:

  1.首先,要澄清的是二○一二年十月廿八日在桃園復興鄉的終身奉獻聚會,經向總會查證結果,原先安排的「團體分辨」時間,要談的主題是有關「小會未來的核心價值」,主要是針對未來要吸收的小會新人或年青人;所以「小會的團體工作」議題,並不是那天「團體分辨」時間原先排定要議談與分辨的題目,「小會團體工作」的話題像是突然的額外插花進來,就成了當天談話的主題,但這不是當天團體分辨的主題。

  2.因為,「小會團體工作」的「團體分辨」,早已在五年前(二○○七年一月廿七日)已定義清楚,並已正式刊登在二○一二年八月新修訂版的「會員手冊」中第59頁:

  「小會在歷經四十年後,經過九日敬禮與團體分辨,於二○○七年一月廿七日將所謂的『團體工作』暫時定義為:『會員三人以上以團隊形式按小會精神對外服務,經小會同意並定期回小會報告,且在需要時以特定目標邀請小會會員支援,這些會員對外服務的工作,即為小會的團體工作。』」

  3.多年來,張帆人與戴台馨的「口述歷史」工作,從二○○八至今四年已前後完成出版了七個耶穌會神父的傳記;他們是以團隊形式向小會正式提出計劃,並在每一位神父的「口述歷史」工作中,諸如訪問人、撰稿人、編輯、美工、……、發表會時每一本新書發表會的主持人、發表會籌備小組召集人、發表會當天的服務工作人員……等,皆由他們親自向小會會員邀請支援。

  每一本新書能夠完成,不知動員了多少小會的會員,因為大家都願意付出,這是張帆人與戴台馨向小會提出的「團體工作」,因此每一次新書發表會時,總會主席都會以小會主席身份上台致詞,謝謝所有幫忙與付出的人,因為每一本「口述歷史」工作的完成,除了小會還包括了其他單位與團體,或其他個人的幫忙與付出。

  4.目前小會的三個分會中,已有不少會員是在教會內外、或堂區參與各種福傳或社會服務工作;有的甚至是服務工作的負責人或主導者。這些會員皆是在他們的服務工作中,以小會的精神與態度,面對他們的服務對象;一如朱勵德神父在「基督的訴述」中「我需要在俗宗徒」做為基督要求於我們的生活標準:

  「今天我需要的宗徒,是與人過著相同生活又與眾不同的人,一面做著同樣

的教授、外交官、公務員、家庭主婦、商人、老師、郵差、計程車司機、……,全相同的工作,有著同樣的困難,碰到同樣的釘子,過著同樣的生活;但同時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精神態度,去工作、去生活:心中充滿愛、服務和犧牲的精神,同時態度誠懇,滿面春風,給煩惱、緊張、痛苦、悲哀、單調的人生帶來快樂、輕鬆、希望、趣味、朝氣、……,你們應當在一個極平常的生活中活的不平常,把平淡的日常生活活成奧蹟;活『人』的生活,但活得不像『人』而像『天主』;這種『生活的作證』最有效、最有潛移默化之功,因生活的作證別人不能不看,不能不見,力量最大!」

  相信每一個小會會員都會以這個耶穌基督的親自邀請,做為畢生努力最高目

標。

  5.小會要求會員在每天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個身份與角色:「在任何事上都看出天主的聖意,以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小會會員是現時代在俗的中國基督徒,每一個人的生活並不是多彩多姿的,如何把每個人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化成「使徒生活」,活出一個個「活生生的奧蹟」,成為「活的基督」,是每一個會員的生活目標。

  6.每一個人的「使徒生活」,當需要幫手或支援時,可向會內提出「團體工作」計劃,經小會同意後即可得到支援(張帆人與戴台馨的「口述歷史」工作就是一個例子);當然,前題是當事人必須要有這個主動申請的意願,如果,當事人不願意向小會提出,小會是不會勉強的。

  7.永棣兄是我多年來的好友,我也是他領洗時的「代父」,這麼多年來永棣兄在信仰上的成長,有目共睹!我非常欽佩永棣兄與天主的關係,這不也正是我們每一基督徒所努力追求的目標嗎?願我們大家彼此互勉之!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