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七日的專題講座—「小會三種生活方式的靈修見證」,邀請到姚永棣 \ 鄒國英夫婦、李碧圓修女、總會主席陳擎虹來和大家分享婚姻、修會、獨身三種生活。由吳偉特擔任主持人。
吳偉特的引言: 回顧在 72 年時,小會有三十多位終身奉獻會員,其中包括一位神父和一位修女。十六年來,成長爲五十多位終身奉獻會員,其中包括兩位神父和四位修女,已落實了小會的三種生活方式。
婚姻聖召
姚永棣 \ 鄒國英夫婦
結婚前就相約,彼此間有不高興的事,在就寢前一定要解決,對婚姻生活的開始階段頗有幫助。但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工作的忙碌以及各人的繼續成長,兩人間的溝通也不像新婚時那麼單純,有些事上無法形成共識,旣不能改變對方,又不能接受對方現在的改變,於是彼此間發生尖銳的批評。這時信仰是維繋婚姻的最大力量,因爲在信仰中不會輕易放棄婚姻,有心努力溝通,把一切問題交託給天主。
在祈禱中談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法:也在信仰小團體中聽聽別人的意見,逐漸調整自己。後來認清婚姻聖召的基本責任,在信仰參與和服事基督中,把配偶、子女和雙方的家人,列爲基本責任區。多次經驗到有天主居中做和事佬,在祂奇妙的安排下,輕鬆打破夫妻間的僵局;孩子的學業問題,在天主的看顧之下也得到出乎意料的解決;雙方父母的靈性生活,在盡心陪伴中也有肯定的成果。天主賦予婚姻聖召兼顧個人靈修、家庭責任和敎會事工的恩寵,一路走來,愈來愈清楚。
偉特旁白: ( 1 )從信仰的眼光中思索調整是婚姻聖召中最重要的。 ( 2 ) 天主是夫妻間最佳的和事佬。( 3 )一切都幫助我們走向基督。( 4 )婚姻不著重於講理,而在於講情。
修道聖召
李碧圓修女
修道生活和婚姻生活也有類似之處,就是學習不斷的愛。在婚姻生活中學習接受配偶,在修道生活中學習接受許多同伴。在團體中整天共同生活,每人背景不同,個性相異,難免發生誤會,甚至有理說不清,是很大的磨練。一次又一次受了傷,還是要和好,要愛,要互相接納,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做得到的。在祈禱中看到天主邀請我再去愛那傷害我的同伴,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與成長。最痛苦的經驗也是最大的成長經驗。
在修道生活中經驗到的是聖神在工作,不是原來軟弱的我;對天主有絕對的信心,愈來愈在任何事上尋求天主的旨意。
偉特旁白: 小會的宗旨之一是促進社會公義,李碧圓修女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她遭遇難題時總是回到根源尋求智慧和力量,然後再回來繼續投入。
獨身聖召
陳擎虹
受到感動願意跟隨基督天主,但又看穿了修會生活,個性上無法接受修會的束縛,也自知不適合婚姻生活,在小會中成就了獨身聖召的小羊,曾有一段時間做了逃兵,終究還是被感召,成了終身奉獻會員。連任台北分會主席,如今又肩負總會重任的她,在抉擇中總是把小會放在第一順位。她的生活是由小會、聖心女中和敎會形成的同心圓。她自比爲在岸上看人游泳的人,看得很清楚,也知道怎樣游。不必下水也經驗到許許多多的人生悲喜劇。
獨身聖召,沒有婚姻聖召對家人那麼多的責任,也沒有修道聖召的束縛,在福傳方面可以補前二者的不足,去到他們所達不到的地方。獨身生活很自由,享受那麼大的自由,相對要接受更多責任。不能自律的人不能度獨身生活。
偉特旁白: 眞正的基督徒都是自由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如何在自由與自律之間取得平衡。天主關了這扇門,開了另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更美。不論那一種生活都需要不断地做抉擇。求天主賜給我們平靜祥和的心,接受不能改變的事;賜給我們勇氣,做好能改變的事;並賜給我們智慧,瞭解二者間的差異。
共融彌撒中,先由唐鴻芬分享她的監獄牧靈經驗,從不知如何開始,經過挫折,到現在有成就感,她以自己的音樂專長和天主聖神的推動合作,向迷途青少年傳達天主的愛。更可貴的是領悟到爲自己能付出而感恩。接下來由陳筠分享決定提前返修前後的心路歷程,歷經一連串的事情,飽受身心壓力,然而在天主的看顧下,逐一獲得解決。她提出目前在輔大婦女大學進修中,郭維夏神父提供的下列題目與大家一起思考:( 1 )我能做什麼?我應做什麼?我願做什麼?( 2 )什麼責任是我應承當的?( 3 )如何過一個無悔的人生?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