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9期 神修起步.錨定福傳

如何成為一個「身、心、靈」整合、健康、快樂的人

郭青青修女

一、前言

  「我是誰?」「我是什麼?」「我是否找到我自己是誰?」

  「我喜歡的事是什麼?我的興趣、我的生活方向是什麼?」

  「如何才能使我最快樂?」「我可以心想事成嗎?」

  「天主,你到底要我做什麼?」

  「我如何可以成為一個身心靈整合,健康、快樂的人?」

  上述問題,幾乎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也可能有人從來不會想到這些問題;但愈早想到這些問題並有答案與結果的人,肯定會是一個「身、心、靈」整合的較為完整,並且是一個較為健康與快樂的人。

  人從小接受教育,助益最多的便是我們的自我意識(我們所「想」的)能力的發展,當人心中有「想」的念頭時,就會有開始「動」的傾向,當我們有開始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時,才可能會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動力產生。

  有一本暢銷書:「與神對話」「 Conversation With God 」( N. D. Walsch 方智出版社)已譯成二十幾國文字; DVD 片裏也有許多他與讀者對話,和讀者談他的書的內容。

  在這本書中,作者 N. D. Walsch 清楚的指出有一段他與天主的對話,他問天主:「我們每天唸的天主經裏說要:『承行天主旨意。』天主!你到底要我們做什麼?」天主回答:「我從來沒有叫你們做任何事情!我唯一要求你們的就是要活得自在、活出真正的自己、做你們自己。」我們今天做了什麼天主不在乎,可是天主要我們無論做什麼,甘心情願,活得喜樂、平安、做我們自己,這才是天主唯一要求我們的。

  另一本暢銷書:「福至心靈──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智庫文化出版社),這本書作者 D. Chopra 指出,自然中任何的創生法則,也就是你的所見、所聞、所聽、所嚐到、所觸碰到的,均有無止盡的潛能,而且可以以最少努力,就能得到及發揮,是可以有一些操練的法則,只要自己願意去實踐就可達到。

  這兩本暢銷書作者的論點與內容,我認為可以為尋求上述這一系列問題答案的人,得到益處;有道是:「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所以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紹他們的論點與內容,以及加上這些年來我自己教書的經驗,一起與大家分享。

二、為何「與神對話」如此暢銷?

  「與神對話」( Conversation With God )這本書是作者 Walsch 本人一生的故事,當然其中包含了他與天主之間的精彩對話。

  書的內容是作者原本一個人生活很潦倒,他出了車禍,身心受創又失業,後來吃很多苦。其中有一段描述:他去流浪漢聚集類似公園的地區,但需自備帳篷,後來有人來跟他收管理費,才可在那裏睡覺,並能使用廁所,但規定不能弄得太髒,接著又給了一大堆規定。有一次,在流浪漢人中,有人炒義大利麵,問他要不要,他搖頭,因為吃不下去,之後因為餓得受不了,看到垃圾桶裏面有人吃剩下一半的便當,他迫不及待地拿出來大口、大口的吃;有個小男孩看著他吃垃圾桶裏的食物,小男孩的母親叫這小孩趕快走。

  在如此潦倒情況下,他常常聽到的兩句話──第一句是:「你受夠了嗎?」第二句是:「你準備好了嗎?」他就是從這兩句話開始跟天主對話,於是作者將他與天主對話的內容寫出來,投稿到出版社。

  剛開始時,出版社覺得他寫的是天方夜譚,所以退了稿,他很生氣,就寫了極強烈的回應,質疑出版社到底有沒有仔細看他的著作,結果果然有效,有一家出版社接受了,為他出版,造成轟動。後來多家出版社搶著要發行他的書,終成為暢銷書,譯成了二十幾國文字;之後還發行了 DVD 光碟片,其中有許多他與讀者的對話,和讀者談他的書的內容。

  有一次他和讀者相遇時,很多人都說「與神對話」有助於他們的「靈性發展」,但在影片中,有一中年男子站起來,指責他不要臉,與這麼多女人結婚、離婚,卻都不能從一而終,為什麼不能從頭到尾跟著同一個女人,過愛的生活,指責作者還在現場說什麼關於愛的話語、神的訊息等等的大話。每一次有人這般嚴肅及嚴厲地訊問他時,作者的表情都很平靜,他說這時他腦中會出現一幅畫面:一位婦女(應該就是他母親)打扮得很體面,而他自己則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母子雙手相接,像是他與天主的相遇景像,於是他回答說:「你講得都對,我曾結過五次婚,我覺得對不起這五個女人,也對不起我的九個小孩,我的生命如果可以重新來過的話,我絕對不會想要這樣對待他們,而且跟過我的五個女人,我要說她們都是 WONDERFUL WOMEN 。她們曾經非常關愛過我,因此造就了我成為今天的我。可是你們不要『以人廢言』──就因為我是這麼爛的一個人,你們就不聽我所要傳達的神的訊息。」大家聽後都鼓掌讚賞他如此的誠實對話。

  最後,有人請問他可否僅以一句話來總結「與神對話」一書,他想了一想說:「天主所要傳的訊息是:『你們想的都錯了!』」

  這句總結的話,如果由我來解讀的話,應該就是:人常常用人有限的頭腦,來想天主無限的智慧!而答案往往是錯誤的。

  「與神對話」共有三冊;第一冊包括基本真理,主要的理解,並且談論基本的個人事務與主題。第二冊包括影響更深遠的真理,並談論全球的事務與主題。第三冊包括人類目前所能理解的最大真理,並談論宇宙性的事務與主題。

  在第一冊裏,其中有一段他與天主的對話論點,對我們相當重要;前已述及,我們常向天主問祂要我們做什麼?天主的回答是:「我從來沒有叫你們做任何事情!」祂唯一要求的就是我們在這個世上,要活得自在、活出真正的自己、做我們自己。因此天主要我們無論做什麼,要甘心情願,活得喜樂、平安、做我們自己,這才是天主的唯一要求!

  神修小會常常討論:「我們神修小會要做什麼?」天主說:「我從沒有要你們神修小會做什麼!」依前述「與神對話」中所言,神修小會每個人在社會中不管你是從事什麼工作,就要做一個好的見證,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活出自己,並且是一個活得自在的基督徒。就像「火戰車」這部電影,天主造我這個人很會跑,我就很會跑;如果我跑得好,自己高興,讓別人為我喝采,天主也因此會很高興。

三、「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是有靈的能量體

  聖經中說:「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一 7 )創世紀中記載天主造了人,在人的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就是我們的靈氣。亦即,天主如此愛了我們,按照祂的肖像造了我們,哈了一口天主屬性的靈氣,人有靈性,是一個開放性的能量體,絕對不是一個關閉性的能量體,人是一個具有無止盡潛能的個體,而這本有的豐富潛能恩賜,是上主白白給的。

  我在台南師院教書時,培育小學老師,常常對學生說:「永遠不可對自己的學生說『朽木不可雕』。」因若將學生看作是開放性的潛能體,則永遠有希望可以改變。重要的是作為人師者,有無方法讓學生可以改變,走上成長進步的希望。

  我們做老師的,比如說得了博士學位,可以說具有某種專業知識,但學生還沒有得學位,也沒有某種專業知識,所以我就教你擁有。但實際上真正的觀念,應該是一個人被天主造了以後,藉著爸媽被生了下來,所有的潛能都已全部具有。老師的責任就是如何用各種教學內容與方法,讓學生能發揮他天生已賦予的所有獨特潛能,即所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學校的功能應讓每一位學生的「才」或「獨特潛能」,將他自己所學的經驗,加以發揮、運用並發展出來,特別是學生的靈性發展。

  天主對我們所有的人都哈了一口氣,賦予我們靈性,使我們擁有無止盡的潛能可以發揮,我們要肯定並對自己有信心,常可由沒有希望走向有希望,靈性發展即是以此屬性為基礎。

  可悲的是我們所受的教育,常視人為關閉能量體,我們比較相信以量化測驗評估尺度來衡量人,因為如此似乎才合乎科學方法的研究;至於靈性,由於無法關閉或呈現靜止狀態以便於量化,因此在了解人的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上常沒有角色,在教育上,學生的靈性難以被碰觸,「靈性發展」當然會受到阻礙。

  其實,人完整的生命教育,應該同時發展智力商數 IQ (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緒商數 EQ ( Emotion Quotient )及靈性發展商數 SQ ( Spiritual Quotient )。現今的教育制度,似乎只注重並傾向於智力商數 IQ 的培育,對於情緒商數 EQ 的培育,則是少之又少,至於靈性發展 SQ 的培育,卻更是微乎其微了。

四、靈性潛能的發展

  「福至心靈──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 D. Chopra 智庫文化)這一本暢銷書,強調自然中任何的創生法則,也就是你的所見、所聞、所聽、所嚐到、所觸碰到的,均有無止盡的潛能,而且是以最少努力,就能得到及發揮的東西。

  所以作者說,在人的一般印象中,發展潛能似乎就是應該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潛能發揮講習會,又辛苦,又要繳很多錢及要很努力,才可獲得,這些努力又涉及許多別人的付出等等。其實發展我們的靈性潛能,不須要花這麼多的努力,他說如果我們要發展靈性,只要實踐或操練靈性的法則,即可達到。

  我們若觀看大自然中的一切,鳥類在天空自然翱翔,魚類自然游於水中,是不是都很不費力?所以人類發展的靈性潛能也是一樣。也就是說人若放棄努力追求的有形金錢、名利,取而代之追求對生命的熱愛、生活中充沛的精力、滿意的人際關係、創生性的自由、感情上與心理上的穩健、自我肯定及寧靜感等,便可開始傾向經驗神性或靈性,化物質為神奇的境界;一般人們都以為要拼命努力才能得到,其實不然。

Chopra 論及:創生之源就是神;創生的過程就是心;創生的結果就是物;神、心、物三者乃為同一件事,只是以不同方式表達;如氣、水、冰,均以化學成份 H2O 表達,三者都是水,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

  在「真理」或「道」內任何事物,只要我們一心一意,都會有所成就,所謂心想事成,聽起來有點像變魔術一樣,實則每個人只要進入自己獨特的潛能領域中,也就是自我認識,一定會促進人格的成長及靈性的發展,自然而然能心想事成。

  因為天主沒有叫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活得快樂,所以我們要認識自己。現在我們只重視 IQ ,不重視 EQ ,若問:「你喜歡的事是什麼?你的興趣、你的生活方向是什麼?什麼樣才能使你最快樂?」可能都不知道,所以現今憂鬱症的人才會如此多。我們的家庭、社會與學校透過教育制度,對學生都有制式的期待,所以一個人一生有可能都沒有找到自己是誰,究竟是一塊什麼料?父母如果沒考上台大、政大,就要他的小孩都考上台大、政大,那這社會怎麼辦?柏拉圖說社會要健康繁榮就不要三個「師」──會計師、醫師、律師。可是我們現在社會這三「師」最夯,也最熱門。

  在台南師院教有一學期同樣一門課我教了十二個班,曾進行了一個實驗,我問學生;「你們考上台南師範學院,非常喜歡當老師的,請舉手。」他們很誠實,每班不超過三分之一,我問他們其他三分之二為什麼來台南師範學院,將來要當小學老師嗎?他們說因為父母要,我再問父母為什麼要?他們說因免費就讀加上以後薪水穩定、工作穩定。後來我教了許多自費的學生,反而比較是做老師的料,可是就是找不到工作,以至於流浪老師一大堆,教育失敗就是如此造成的。

  我覺得教書本身非常需要使命感,若你發現並肯定自己是教書的老師人才,你教學就會越被肯定,你越被肯定,就越想如何將小孩教好,如果你只是圖謀一份穩定的薪水教書,則很難成為教好小孩的老師。

  所以如何在人的成長中,能找到天主所恩賜的獨特人格潛能體,並能好好加以靈性發展,如果能找到每一個人的使命性工作,就可成為一個在身心靈整合,健康及快樂的人;而靈性發展的操練與實踐法則,則可依循「福至心靈──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循序漸進地一一自我加以操練與實踐,則必有所成。

五、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

【第一法則】:無止盡的潛能

  第一條法則的途徑,就是改一改我們的腦子,如何從 IQ ,改為 EQ ,再改為 SQ 。

1 建議每天早晚「靜坐」三十分鐘。

2 每天找十分鐘「聽聽」花草、樹木、海浪聲、看夕陽西下,也就是活得像個人,天主本來造亞當夏娃都是在自然中活得很自由自在。

3 做「不判斷」的操練──例如每天練習半小時或一小時思考不判斷、排除偏見。要這樣做很不容易,我們每人如果仔細想,當然我們所想的不可能都對,我們每人都有欺騙專家的傾向,常常容易活在偏見當中,或活在自己的盲點之中,所以我們要操練不判斷,以恢復人的原本靈性面貌。

【第二法則】:給予和接受

  世上給予和接受是世界上兩大流動的能量,不斷的給與受,則不斷的創生愛的能量。愛使生命生生不息,因為天主就是愛,就是生命,所以我們在不斷的「給」與「受」當中,就是愛的能量不斷發揮;讓天主的真善美愛的豐富能量不斷彰顯。如同一個空的水壺,才能裝進東西,如果裏面已經充滿了東西,水就倒不進去,就不能發揮水壺的功能。又如同中空的竹子,才能吹出穿透雲霄的美妙聲音。

  世界宇宙萬物一體,生生不息,是靠著不斷的「給」與「受」。其實「給」與「受」有很大的學問,有時我們要給人一個禮物,不知道該給什麼,給的不對,別人也不曉得該如何使用。我去美國唸書的第一個聖誕節,按美國人風俗,每人送一個禮物,因此每位修女也都會送你一個禮物;聖誕節後二天,我去百貨公司時,看到人們在大排長龍,我問修女他們在幹什麼?修女說:「大家都在等著退貨,然後可以領回退貨打折後的現金。」

  有一次,雷煥章神父在講一則關於聖體的道理,當耶穌要離開人世時,送給我們祂自己的體血當禮物,為養活我們「生生不息」的生命。面對耶穌的「給」,我們所「受」的這項禮物,我們怎能不震撼、感動與感激呢?

  福音中耶穌與瑪德肋那的那一段故事,極為感人!瑪德肋那就有那種靈性、慧根,敏感到耶穌不久將離人世,她可以捨得花三百塊銀錢去買香液,塗在耶穌的腳上;中東的女人都是全身包著而且蒙面,這女子居然敢於用自己的頭髮去擦一個男人的腳,這簡直是非常反常於當時社會的潮流,用 IQ 是想不到的行為。可是耶穌接受得多好!祂說:「你讓她做,以後全世界都要讚美她,我進來,你們都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這是不得了的「給」與「受」愛的表達。

  這就是我們在靈性潛能上的一個愛力的流動,才會愛與被愛更多。如同血液在人體內舒暢流動,才不會長瘤、長癌;錢在金融市場流動,才會越賺越多。守財奴就如同福音上擁有一個塔冷通的人,因怕主人的刻薄,於是將主人交給他的錢將錢埋在地下。這樣錢如何增多?河流也是這樣,如果不是活水,死水就會發臭。

  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給」與「受」,且要大方地、高興地「給」,才有「能量」,能量如此互相地「給」與「受」,靈性潛能就會越來越豐富。下列敘述如何操練「給」與「受」的靈性法則。

  第二法則的生活操練途徑:

1 無論何時碰見哪一個人,就送一個禮物,讓財富與歡樂與日俱增。

2 感恩地接受生活中所提供給自己的每一項禮物,不視任何「發生」為「當然」。

3 每次我遇見人,沈默地祝福此人幸福、快樂歡笑,藉不斷的「給」與「受」,讓自己生活中的能源流通。「給」與「受」最珍貴的是莫過於人間的彼此關心、情誼、肯定與愛。

  我個人認為這幾十年來,神修小會在這方面做得可圈可點,我們小會這群人彼此真的是非常好的朋友,彼此關懷、相愛與肯定。

【第三法則】:功德與業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循環不已,不進則退;若想幸福的話,就該學習播下幸福的種子,每一個言行都可以播下幸福的種子;要覺察我們思、言、行為的抉擇,我們的意願,我們的思想、行動、語言,都是一種抉擇,但往往有時我們並不覺察。「覺」之後還有一個「悟」,也就是我們在做選擇時,到底是出於覺悟,還是任性而為?

  如果沒有做到前面第二條法則:真正愛的「給」與「受」,讓愛的能量流動,就是在造業障和傷害。人要彼此不傷害,是不可能的,其實我們若在思、言、行為上「覺悟」,且不斷反思、印證,修正自己的抉擇、行為,即是度一個可以發揮潛能、讓人格不斷成長的生活方式。

  功德和業障,可引用佛教的一段話來做參考。我們要訓練自己:讓「已生惡念」(就是已造成的業障),使其「斷念」;而對於「未生惡念莫讓進」;過去的「已生善念」就是積功德,並繼續令其增長;而對於「未生善念」,則令其升起。靈性的軟體材料就是「因果」,功德是好的果,業障是壞的果。

  「梁皇寶懺」這部電影裏面就是講佛教的因果論,因果代代相傳不已,沒完沒了,可怕至極。電影裏的皇帝是修行的人,為救皇后脫離因果,就等於我們天主教講的「救恩」,那真是代代相傳,你生前說的一句話或做的一件事得罪了人,當事人的記仇沒完沒了,因果循環非常可怕。

  在天主教中沒有定斷任何人下地獄,包括也沒有定斷出賣耶穌的猶達斯;「靈性」是生生不息、不會消失的,如果處於惡性循環,終究也是要得「解脫」,若因果斷不了,如何可得解脫?──所謂:菩薩怕「因」,凡人怕「果」,人的修行即為斷因果。

  所謂要「斷因果」的靈修經驗,即需知道「我是誰?」「我是什麼?」即會知道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若排除心靈,則只剩下形而下,有形的身體;身體若燒成灰,則好像連一塊錢的價值都不到,與其他動物一樣,甚至於不如動物,這個論點可以給我們有很大的默想空間。

  尋求「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我們現在在何處?」一定會碰觸到人的靈性;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最後都要回歸父家,就是回歸「真我」,「真我」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丹田之氣」,天主今天對我們哈一口氣,這一口氣要變成浩然正氣、神氣、靈氣,所以我們很需要「回歸父家與真我」。

  因此,覺悟、覺察、悔改很重要。在生命的過程中有很多抉擇,但思言行為上錯誤的抉擇太多,若不思、不覺、不悟、不察,就會形成不好的習性。「罪」的中文字很奧妙,「罪」這個字就是「四件做錯的事」;罪使人們與天主分離,一定也與我們的靈性背道而馳,我們要看重的是天主召叫了我們成為基督徒,成為神修小會的一員,這是天主賞賜給我們的恩典,藉著這些召叫使命的完成,可以使我們回歸到父家的真源。

  第三法則的操練途徑:

1 今天開始我要覺察並印證自己每一時刻的抉擇與體認;完全地意識及覺察「現在」,是為將來作最好抉擇的準備。

2 當某一個抉擇或行動已經發生時,則需問:

(a) 結果是什麼?

(b) 此抉擇有沒有給自己或別人帶來成就或幸福?

3 用心引導察覺自己的「感覺」:舒服或不舒服?若舒服,讓其過去;若不舒服,則停止並「靜」下來,用「內觀」查看行動的後果,以了斷惡性因果的循環。

【第四法則】:無為法則──最少力氣的運用

  我們若將靈魂走向和諧、喜樂與愛,就是用最少的力氣。正如前面所述,天主沒有要我們做什麼,祂只要我們過著和諧、喜樂與愛的生活,自在地活出我們真正的自己,即是無為法則──最少力氣的運用──也是和諧與愛的原則。如同老子講的「無為就是最有為,無所不為之意。」

  也就是說,無為本身就是不要去與別人對立、製造衝突、抗拒,更不要彼此內耗;像現在的台灣政治藍、綠對立,南、北韓對抗不願和談,都是不夠明智的舉動。反之,若觀看大自然的運作,小草並沒有努力生長,如水泥有裂縫時,小草還會長出來,可見小草自然的生命力有多強;魚也不必很用力才會游,動物天生就有本能,所以不必學,天生就會。

  只有我們人這種動物不具本能,什麼都需要學習;一個嬰兒會有動手腳及吸奶的動作,若大人不餵他,不管他,他就會餓死。我在東海大學教書時,喜歡建議學生去東海畜牧系的畜牧場,看小牛生出來的狀況。我們觀察到當牛媽媽將小牛生下來後,小牛半小時就會自行站立,自己找食物吃。

  雖然人什麼都要學習,但不是太費力,所謂「缺點是優點的延長」,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否則太費力去學習,效果不彰,反而後來會得憂鬱症,該有的都沒了,本來就沒有的當然不會有。人的本性是天主所賜予,每人皆有優美豐富的獨特潛能,可以讓我們不必太費力,就可以活出我們自在的我,或夢想成真的我。

  由表格中看出:一邊天主是愛,一邊是權力名利錢財對比,人格若隨著真我發展,其發展基礎乃依人的形而上、靈性本性,具有無止盡的潛能;因此,發展趨勢會一直往外擴展,真我人格會越來越發展,擴展的軌跡是向外的同心圓形。

  但如果人格隨著自我中心、假我行走,圓圈軌跡會向內轉,最後走向只剩下潛能不能發展、不健康的自閉、自我中心人格,當然最後就是滅亡及死亡。

  第四法則的生活操練途徑:

1 操練接納別人與自己。

2 箭頭轉向自己,責任自己承擔,任何不好的情況則看成一種轉機,將其轉成積極的情況。

3 操練不防衛、不抗拒。

【第五法則】:「誠」即「成」,意念及願(渴)望的運用

  意念是植根於現時自由的一種「超然物」,人將所有渴望的,經由最佳的觸媒作用,而創造出最好的時、空、事件、物質、能源及訊號的組合。

  當事件發生時,能改變舊有的意識,也就是「注意」加「意念」;「注意」就激發能量,「意念」就是改變能量,「意念」如果在「注意」的基礎上工作,則無所不能,你要做任何事只要「誠」即「成」,這就是第五法則的理論。

  第五法則的生活操練途徑:

1 列出所有的渴望,且隨身 ~#Ue17a 帶,每天睡覺起床及睡前皆看一遍。

2 向大地創生之主宰( Womb of Creation )臣服,並釋放自己所有的渴望。

3 常常覺察自己「現在」的言行舉止,接納「現在」之為現在,且經由內在最深的意念與渴望彰顯出來。

  第五法則的補助說明:

  「心能發展」( Mind Control )的理論與實際操練方法,我自己有一些經驗與心得,可做為第五法則的補助說明。

  比如說,現在我生病得了重感冒,嚴重到需要帶著口罩來演講,就某方面而言,是我促使自己生病得了感冒,因此我也同樣可促使自己感冒好起來。今天我生病是因為我在忙碌、緊張生活中「不察不覺」的選擇,而促成自己生病。

  我的選擇是由於昨天早上本來沒有這麼嚴重,至少還沒流鼻水,但我希望快點好,為了今天要來演講,就去看西醫,心想藥效較快,可將感冒症狀壓下,結果吃了西藥後,變本加厲,反而背道而馳,感冒症狀全出來了。

  依研究報告指出,百分之九十的生理病是身心症,是由心靈因素造成;人的心靈力量非凡,超出人之想像,要讓無止盡的潛能實現的兩個工具就是能源與資訊,資訊就是獲得知識,像我所獲有的知識就是去看西醫,希望會壓下感冒,結果不但沒有壓下,反而所有其他症狀都爆發出來,所以它不見得照著我所想的;人體就如同是個小宇宙,人可以主體意識性地改變客體,而此改變也會改變周圍的環境與文化。

  比如說我今天會關節痛,可能是天主給我的訊息,要我慢下來,因我已經退休,但江山易改、個性難移,還是慢不下來,而且又接了一大堆工作,所以這些都是違反了前面提過的第四法則──用最少的力氣,發揮靈性潛能的原則。

  一個人在生病的同時,要「想」也可以讓自己不生病,在意念上:「如何找到我的問題所在?」若「意識」到應注意:「我要放鬆。」就會激發能量,然後你的意念:願意感冒及膝關節會好,便可以改變身體的狀況,從生病到恢復健康。

  人本身就有靈性的超然能力,我們不去使用,或活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要怎樣才可有效的運用或活出來?這與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習性、我們的思、言、行為的選擇全有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願意活出天主旨意,過快樂生活,但若在思、言、行為的習性上不覺察,就不會助長自己活出快樂的生活,或自在的生活。

  人的腦子在正常運作時,比如說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在講話時,就可進行α腦波振動頻率實驗,大約平均在 14 cycle/sec 以上;當人靜坐時,身心緩慢下來,我們的α腦波就會慢慢降到 14 cycle/sec 以下。

  這是因為人靜坐、身心緩慢下來時,人會慢慢回到真我,也就是返璞歸真,回到天主所造的真像;天主是愛,天主愛我,才造了我,我也是愛;因此,當我們安靜,回到我們自己是誰的時候,我們的α腦波就會降到 14 cycle/sec 以下。

  有一部實況錄影的影片,一個丹麥人被一根針穿過他手臂肌肉,他卻若無其事地與旁邊的人談話,待針抽出來後,只用酒精球擦擦都沒事,後來訪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說當時他在「想」,這手暫時離開,不是他的手,不是他身體的一部份,因此不會感覺痛,也不會流血。

  若我們能夠完全信靠天主,讓大地宇宙及我們皆回到我們的本來面目,該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沒有的真相,如此我們是最能發揮潛能及帶來最大人格的成長;由這些實例,我們可以想像及落實人的「誠即成」靈性潛能的力道,經驗靈性有多麼浩瀚的威力。

【第六法則】:消除執著(繫念)──超然法則

  要有「得」必先「捨」。所謂「捨才得」!必須操練對「結果」的不執著,才有活於不確定中的「彈性」。

  為什麼會執著和繫念,就是因為害怕和不安全感,但是如果我們進入神貧,無所佔有的話,反而活得更富有;這個法則也稱為超然法則;近於我們神修小會所講的「超脫」,理論是我們越開放自己,越會放鬆自己,就會開放所有的可能性,像是無止盡的萬花筒,能讓能量流通,創意無止盡地發揮,則所期待的結果會更容易地自然發生。

  其實,不要執著,不要繫念,與立定目標並不衝突;訂立渴望的目標,並希望成功發生,但因不執著結果,也就是我們仍然祈求:「願天主的旨意承行」。耶穌基督就是最好的範例:耶穌在十字架上非常痛苦,祂說:「天父!你為什麼捨棄了我?」但祂同時又說:「天父!照你的旨意,不要按照我的意思。」耶穌那麼痛苦!眾人把無罪的祂,用最重的罪人刑罰釘死在十架上,祂沒有抱怨一句話,反而說:「天父,求你寬恕眾人,因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所以說立定目標,與消除執著和繫念並不衝突,也就是說我們若能發揮靈性,就是讓天主來成就一切,但我們仍然可以「求」並期望所訂立之目標,但不執著最後的結果,我們永不可問天主:為什麼?如此最有助於人走向靈性開發的途徑。

  什麼是機會?機會是包含在生活中所有的問題中,每一個生活中的問題,都是朝向更好機會的一顆種子,好運就是準備與機會的相遇,加上人的警醒或敏感,就容易抓住機會,並容易完成目標。

  第六法則的生活操練途徑:

1 我要讓我周圍的人,自由地活出:他 / 她是誰?因此我不會執著對某事或某人的應該之道。

2 今天我要將「不確定」因素成為我生活中的主要經驗,因不確定會帶領我走向自由,經由這不確定的智慧,我將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3 向無止盡的抉擇及可能性開放,將讓我經驗到生命中無窮的樂趣、創新、神奇及奧妙。

【第七法則】:生活的目的

  「福至心靈」的作者提到七個靈性法則中的最後一個法則:「生活的目的」,他說:「我從來不擔心我的小孩將來考上什麼學校?在校成績如何?將來做什麼工作?可是我真的很關懷他們是否找到他們自己是誰?找到他們是天主所創造的那個獨特的人格潛能體?然後在這個人格獨特的潛能上,找到他自己的使命性工作,兩者良性循環,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目的。」亦即生活的目的,即是要過一個「身、心、靈」整合,健康與快樂的人生之生活。

  第七法則的生活操練途徑:

1 靈性的演練〈靜坐〉,超脫自我,發現真我。

2 表達獨特點,才能讓靈性潛能不斷流通且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3 在仁愛中以自己的獨特才能服務人類,人我受益。

六、靈性發展最理想的文化與環境面貌

  最後,如果我們以一首詩來描述「靈性發展最理想的文化與環境面貌」,詩

人 Barry Stevens 曾寫了這樣一首詩,可以做為本文的結語;

  孩子,請不要在所有的事上相似孩子的做法,

  因為孩子有時受好奇心的驅使,急於窺伺而等不及花苞的自然開放;其實他最願看到稍後盛開的花朵。

  但是沒有耐心,同時也失去了

  讓每一個人可以享受看到

  美麗盛開花朵的機會。

  讓自己彰顯自己吧!

  甚至連造物者的手也不願干預。

  讓你的生活圍繞著造物者而逐漸彰顯,

  不容自己,也不容造物者的操縱。

  移開無耐的心,讓你好奇的心輕輕地潤飾於溫柔的彰現,

  這是花本身最主要的部份,因為你自己,你的生命與這世界原是一體。

  孩子,如果你願意嘗試這自然的彰現,

  你自己花朵的美麗,將超過所有你可能想像到的及所有人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