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為小會青年組及近幾年加入小會的新會員寫的,順便也提到早期教友留學生在美國的點點滴滴與北美小會的一些動態。
一九六二年的秋天,我念大四,住在第三女生宿舍二○七室,開學後不久,二○九室住進了一位被稱為王姐的哲學系研究生,常常在伯達書院平日彌撒中見到她,但與她並不很熟。到了春天,有幾位本校與他校的大一學妹常與王姐出入女生宿舍,我總在走廊上遇見她們,小萍就是其中一位。
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期間,王姐與我在紐約曼哈坦區( Manhattan )合租一間公寓,當時她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中文系任教,我則在紐約總主教區社服局 ( Catholic Charities of the Archdiocese of New York )工作。閒談時她常提到小萍、阿珷、山羊、其蘭的名字,並與我談起神修小會將來要有獨身婚姻與修道三種生活方式的會員,我聽了耳目一新,預祝這個理想不久就能實現,但對小會並不太熱衷。在與王姐同住的那段時期,我們從臺灣耶穌會神父那裏得到不少住在紐約和附近的教友名單,與他們連絡上以後,就開始每月聚會,當時袁國慰神父也在哥倫比亞大學做起留學生,我們與袁神父一搭一檔,並且「台援」不斷,朱勵德神父、朱蒙泉神父和已離職的于中原神父都為這個信友團體做過彌撒,講過避靜,而且不止一次。
一九六七年,臺灣教會決定率團參加十月在羅馬召開的第三屆全球教友代表大會與全球聖母會代表大會,由鄭聖沖神父領隊。小萍提早離台,在紐約與我們住了一段時期,然後與我同行赴歐,先去幾個景點走馬看花地玩了一趟,最後到羅馬出席會議。會中討論些什麼全不記得,只記得教宗保祿六世在聖伯多祿大殿為參會者舉行彌撒,他進堂時,頭戴一頂鑲著寶石的皇冠,坐在一張椅子上,由六~八個身強力壯、穿著制服的男子抬著進來。在場的各國代表都穿著自己國家的服裝,好不熱鬧!會後我回紐約,小萍去比利時進了魯汶大學。
以後的廿五年我與小萍失去聯絡,在九○年代,得悉小萍也於六○年代末移居美國,住在亞特蘭大城( Atlanta )。小萍與北美小會取得聯繫後就非常投入,尤其是在她接掌分會主席期間,常打電話給散居各地的會員,關心她們的健康與家庭,並自費到各大城看望她們,因而不少失去音訊的會員都陸續歸隊,若遇到重病或喪偶的會員,小萍更是親赴家中慰問、陪伴 。她是一位天生的聆聽者,不炫耀自己,不批評別人,不論什麼時候見到她,她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
由於小萍的親和力與組織力強,北美分會在一九九七年八月成功地舉辦了第一次共融營,地點在亞利桑大州的 Tuba City 。那時,與早期小會有很深關係的郭子文正在那裏的中學任理化老師,場地是她借的,非常寬敞舒適。當地人口稀少,卻擁有一片一望無垠的紅土和沙漠帶植物,位於美國族群最大、占地最廣的印地安人部落那瓦侯族( Navajo Nation )的保留區內,值得一提的是大朱神父抱病給我們講了最後一次道理,他四個月後在臺北逝世。
除了北美分會以外,小萍也長期投入亞特蘭大的華人天主教團體,這團體的成員有臺灣的、香港的和大陸的教友,大家相處融洽。連續好多年,常由 小萍負責接洽在美國各地讀書的大陸神父,請他們每主日飛到亞特蘭大做國語彌撒或帶避靜,舉凡接機、送機、餐飲與住宿,多由小萍負責,這些神父學成歸國前,小萍還招待其中幾位去迪士尼樂園( Disney World )或其他景點玩上幾天,他們回國以後,這個團體還多次支援他們的福傳事業。
二○○三~二○一○年期間,我與外子住在上海,小萍總要到我們家小住幾天後才離開大陸,二○一一~二○一三我們住在高雄,小萍也來看過我們,她每次來,外子都早早去菜市場買了食材,為她燒幾樣她愛吃的菜肴,他常說在他認識的北美神修小會會員中,小萍是他敬佩的人之一,凡認識外子的人都知道,要得到他的讚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外子常說沒有幾個人能像小萍一樣受得了攝氏四十度酷熱的天氣和北方農村的居住環境,而小萍在那裏培訓當地的教友,一待就是二、三個月,難怪她二○一○年到我們家時,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小萍深愛天主和中國教會,是現代人福傳的典範。她充滿熱情,對與她持不同意見的人從不批評,她尊重所有的人,並尊重他們的自由選擇,她認為每人都有權利說想要說的話和做認為對的事。她辦事能力強,卻虛懷若谷,她善於溝通,跟她在一起會覺得被接納,沒有壓力。
小萍就是這樣一位對福傳充滿熱情而又持續投入福傳的會員,她是小會的財富,我們要珍惜她,並向她學習。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