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9期 神修起步.錨定福傳

隔壁的隔壁

蕭淑美

我吃拉麵的時候
文.圖/長谷川義史
翻譯/林真美
出版/遠流

  二○一二年十二月前往越南胡志明市之前,朋友好心的提醒我,不要安排參觀戰爭博物館,因為看了之後,心情會變得很不好。但這是旅遊書上介紹的必遊景點,因此我們一行人還是去了。一進去,有幾個殘障的年輕人在販賣用珠子串成的小飾品,我買了一個自己的生肖吊飾,造型、手藝都很平凡,但心想做個紀念,而且看著沒有腿的男孩,我想盡一點心意。這個博物館展示的都是越戰時期的照片和武器,這場戰役由於大批美軍的投入,備受全球矚目,也因而留下大量的新聞攝影照片。我因為買吊飾而脫了隊,自己獨自參觀。在一張張照片前,我看到許多人駐足許久,流露出不忍的表情。這些是怎樣的照片呢?有一張是幾個婦女惶恐的站著,其中還有一個女孩抱著媽媽的腿,照片說明寫著攝影師拍下她們之後,掉頭就走,不敢再回頭,因為那是她們即將被槍殺的前一刻,之後他聽到了槍聲和人倒地的聲音;另一作品是連續兩張,前一張是不到十歲的小哥哥為了掩護弟弟而趴在弟弟身上,後一張是兄弟倆還是都被槍殺了……我獨自看著看著,胸口愈來愈悶。我看到照片說明上的攝影時間:一九七五年我不禁在心中吶喊:這個時候我在做什麼?這個時候,我抱怨著日復一日的考試,偶爾和男校同學郊遊,有著青少年的許多心情和煩惱,而就在這時候,越南這個土地上有這麼多人受著這麼大的痛苦。我覺得既悲哀,又慚愧,我一直想著《我吃拉麵的時候》這本書,當下很想大哭一場。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小男孩捧起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準備好好享用。翻開內文第一頁,他正夾起麵條往嘴裏送,臉上露出十分滿足的表情,這時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而花斑貓在打哈欠時,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內文就以「……時,隔壁的……在……」固定的句型不斷延伸,把我們的視野從隔壁到隔壁的隔壁,到隔壁村的隔壁村,到隔壁國家的隔壁國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孩子在生活著,當小男孩吃拉麵的時候,他可能會想到隔壁的小孩也許在看電視、上廁所、拉提琴、打棒球、騎腳踏車;但是隔壁國家的小孩在照顧小寶寶、打水、牽牛、賣麵包,可能就不是他會想到的了。最後,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什麼都沒作,因為他已經倒在地上了。他倒在地上,風吹著、吹著,這時候風吹過了吃拉麵小男孩的家。

  這本書的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向來畫風拙趣,故事發展也很可愛,但主題卻深深撞擊著人心。作家以隔壁的隔壁……讓我們不斷的橫向延伸,與許許多多「隔壁的人」連結。在古亭聖心堂的聖堂,有個很特別的十字架,一般的十字架是上下比較長,而它的是左右比較長。我不知道原設計者的理念,但近來這個十字架讓我特別有體會,因為在信仰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只注意到自己與天主的垂直關係,而忽略了與他人的水平關係。

  我們都習慣處在原來舒適、安全的位置,有固定的生活環境、交往對象、生活方式和做事方法,因此我們在自己的屋裏吃著拉麵,感受不到隔壁的人。聖方濟亞西西原是個富有嬌貴的年輕人,傳說他在皈依之前有一次在路上被一位痲瘋病人擋住去路,他不得已下馬去搬移那位病人,沒想到當他伸手碰觸到痲瘋病人時,心裏產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他竟親吻了痲瘋病人,從此他的生命再也不同了。

  「與窮人實際的接觸,是基督徒的默觀,它去掉人眼中的翳膜。」(註 1 )雖然我的體驗遠不及聖人,但是在戰爭博物館,我的心情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好像一個朝聖才真正要開始,這是我在梵蒂岡宗教博物館所沒有的感受。我開始注意隔壁的人,從前我總以為替公司省錢是最高目標,現在漸漸思考如何在合理範圍內照顧合作者的需要;我向來只和好朋友吃飯,現在也學習關心經濟拮据的同事;我努力去體會天父的心,祂就像天下的父母,希望自己的每個孩子都衣食無缺,有能力的可以去幫助最小的。

  我們的轉向,需要聖神的推動。聖神就像風一般,吹過每個人,把大家連結起來,當我們想到隔壁的隔壁的人,生活自然就會節制,不敢再誇耀奢華。「接觸窮人在功用上可說是另一種祈禱,就我們生活的文化而言,我們需要這樣的替代性祈禱。」(註 2 )在四旬期,願我們細細感受聖神的風,循著風走出去,接觸最小的兄弟。(原載於天主教周報 229 期)

註 1 、 2 :榮.羅海瑟 Ronald Rolheiser ,《四碎之燈》,光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