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7期 47

芥子47期 - 我們信仰的基礎是什麼? (吳偉特)

誰可以進天國?
----婁世鍾大作:【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的回應

吳偉特

 

【寫在前頭】:

老實說,要好好完整性的回應世鍾兄的大作,不是件容易的事;當初心中一直只打算做個旁觀者,傳海一直在旁做個「煽風打火」的角色;有一天,突然一個念頭從心頭升起:「為什麼你不試著去回應?反正你要回應時所需要的資料,目前也都在你身邊,……。」那時剛完成小會交給我的一個任務:小會「『生命樹』信仰講題系列」PowerPoint的講題:「祂(耶穌基督)到底是誰?祂們(天主聖三)到底是誰?」第四次的題材內容:「天主聖神」。
這些參考文獻資料已經幫我完成了前一個任務工作,打鐵趁熱,趁著餘溫還在,於是打開電腦開始回應世鍾兄的的大作。

在這段回應的時間中,深深的體會到天主聖神在一步、步的帶領著我,並引導著我;每當腦中思索著該如何回應某一個主題或重點?或該如何找到相對應的「天主聖言」聖經章節?或某位神學家、神長的論述論點?或如何下筆才較妥當?……;奇妙的是每一次都會很快的得到答案,好像只要心中一呼求,天主聖神就給了我答案,這種充滿天主恩寵的喜樂,是無法言喻與形容的!感謝讚美上主!

這個體驗正如經上所言:「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可是天主藉著聖神將這一切啓示給我們了,因為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祂也洞悉。」(格前二 )

沒想到從提筆開始回應,到結束完成,居然寫了近19頁(約二萬四千多字),超過了世鐘兄的大作;如果要一一的看完,真需要大大的耐心與愛心;這實在不是我原來的本意,現在不知大家是否還有興趣看下去?如果您真的看了這篇回應的文章,無論看了多少內容,那我真的是要從心裡的深處,向您說聲 :「謝謝您的耐心與愛心!願天主祝福您!」

每次在小會刊物「心泉」中看到世鐘兄的文章,尤其是以古詩來釋經時,讚賞與佩服總是充滿我心!除了功力十足,沒有下功夫是寫不出來的;後來又得知世鐘兄的真正專業是高科技「醫學工程」方面,真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天主好工具!這一次世鐘兄從「學術性」的研究觀點,來探討「聖經中當初耶穌在宣揚福音時的真正原意」,更是引經據典,並加以註解論述,下了不少功夫,這原本是聖經詮釋學者們的畢生工作,世鐘兄現在投身進來,一開始就有如此的結果,值得鼓勵,也使看到的人穫益良多,請繼續努力加油,我們拭目以待!

世鍾兄的大作:「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詳見參考文獻),第一段話訧問:「應該如何引用福音中的話來回應主耶穌呢?」接下來文章的大部份主要內容,都放在:「回朔到當時的希伯來文字與文化,來瞭解耶穌宣講的天國訓義原旨」,並強調「耶穌宣講的天國之道訓義就是一個『義』字,是『上主的公義之義』」;且「對猶太人而言,只有『義人才能進天國,面見天父』,只要讓自己的腦海裡深深地刻上這個觀念,讀福音書就容易得多了。」

我一向對於「聖經詮釋者」的詮釋聖經文句,或信友們的信仰分享,只要有機會皆會一一拜讀或聆聽,常常會加強我信仰上的深度與厚度;我個人認為在拜讀或聆聽時,應該先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們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了解天主教教會的福音訊息?」
我在這篇回應文章中的說明與內容主題重點,主要分為:「天主藉聖神啓示基督信仰的真理」、「看聖經中基督福音訊息時的應有態度」、「誰可以進天國?」、「舊約中的天主計劃」、「新約中的天主計劃」、「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舊約中的義人」、「新約瑪竇福音中的義人」、「新約其他福音中的義人」、「保祿宗徒到底是何許人也?」、「保祿書信中的義人」、「現今『天主教要理』中的『成義』」、「真正的『悔改』是『允許自己內心的深處被改變』、……。」

我的回應與說明,係依據參考目前我所搜集的參考文書與書信資料,加以綜合整理與歸納而得,有的內容則是加上我自己的看法與論點,請多多指教與修正。



一.天主藉聖神啓示基督信仰的真理



「聖經」是受默感的「天主的話」,要尋找基督的信仰真理,聖經當然是首要的判斷基準;基督信友相信:「聖經是天主向人傳達的啓示,天主是聖經的作者。」同時也相信:「編寫聖經的人也是聖經的作者。」因為這個人是在「天主聖神」的靈感之下所編寫出來的聖經。

「所有的聖經都是天主所默感的,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後三16~17)除了聖經之外,天主也以其他的方式啓示祂的真理與基督的信仰真理。

例如新約中記載的聖神藉先知之恩(宗十一27~30;二十一10~12;格前十四1~4;31),與教會領袖會議(宗十五28)啓示天主的真理;聖神也直接啓示給個人,例如伯鐸(宗十9~17)與保祿(宗九;十八9;二十22~23;二十七24)。

耶穌在受難前夕,曾給憂傷和六神無主的宗徒們,許下要派遣「護慰者」聖神到他們中間。「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要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祂必要為我作證…。」(若十五26~十六4)這位「聖神」就是舊約中天主創造天地時,那位在水面上運行的「神」(創一);也是要教導宗徒一切的聖神(若十四);是要將宗徒引入一切真理的聖神(若十六);也是信經中所言,是在舊約中一直不斷出現的:「曾藉先知們發言的聖神」。

聖神與聖父、聖子同性同體,因此人類得救計劃的進行,聖神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參與;一開始,聖神都隱藏在幕後,黙黙工作,直到聖子降生成人,開始積極救贖大業時,聖神才被啓示出來,並賜給信友。沒有聖神,我們根本無法認識天主的奧秘,因為「除了天主聖神之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事」。(若十六)

因此,當聖父派遣聖子的同時,也派遣聖神同行,執行同樣的使命,使命相連,兩者形影不離,但彼此有別。執行使命時,出面的是聖子基督,祂是不可見的天主可見形象,可是將基督啓示給人的是聖神。聖神是聖子賜給教會的,聖神幫助我們,引導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

舊約聖經記載的是:天主的許諾與許諾實現的醞釀過程。新約聖經記載的是:許諾的完成實踐。舊約時代,天主在準備祂實現救贖人類工程的時期,準備工作全由天主第三位聖神來執行,聖神在幕後幾乎不出面。但等到天主聖子完成救贖大業,受到光榮時,聖神才走出幕後出現在世人面前,並降臨在所有信仰基督的人身上。

所以,耶穌升天後至到2016年的今天,二千多年來天主聖神一直在我們中間動工、工作或顯現,這些聖神所顯現或啓示的,都必需受到天主教教會中的「分辨」與「檢驗」,而最後最終的「分辨」與「檢驗」,就是由「教宗」召開的全世界主教組成的「大公會議」中來定奪。

「教宗」是伯多祿宗徒的繼承人,而伯多祿則是耶穌基督在生前親自選定的教會領導人;耶穌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啓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鐸(Petros),在這磐石(Petra)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瑪十六18~19)並同時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立他為教會的元首。之後,復活後的耶穌也三次都以「你餵養我的羊群」來重新肯定伯多祿的地位與身份。(若十五15~19)

因此,「教宗」對整個天主教會而言,是有一個全權的帶領與教導的角色,在教會具有獨特的地位;天主在教會內建立了一個領導與權威的「模式」,而聖神就是透過這個「模式」來繼續領導著教會。 當然,聖神不是在一夕之間,而是經過幾個世紀,才逐漸呈顯出「教宗」的角色 ;雖然歷任的教宗,並不是每一位都將角色扮演的有聲有色,並不是每一位都是「模範基督徒」,但在天主聖神的帶領下,基督信仰的真理一直被忠實地保存與傳承下來,並經由好多個世紀傳遞到今天的我們身上。

兩千多年來由「教宗」召開的全世界主教「大公會議」一共有21次,而最近的一次第21次大公會議,就是「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1962年10月至1965年12月)(簡稱梵二會議),距今剛好五十週年;梵二會議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開,共有2540位主教參加,這些主教中後來陸續產生出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一世、若望保祿二世與本篤十六世;梵二會議四年中召開了168次會議,會議中的「討論草案」先要由全體主教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後,才能正式成為「討論提案」,之後再經過三次的討論與表決會議,三次的討論會議也要每一次由全體主教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才正式決議定案。

當然整個大公會議的進行,天主聖三(尤其是天主聖神)都在參與、協助與指導;梵二整個會議的貢獻是無遠弗屆的,例如目前「感恩聖祭彌撒」的形式,以及整個普世教會可以作為現今傳揚信仰的新編《天主教要理》的完成;原來的天主教要理書已自1566年使用了四百二十年, 梵二會議結束後二十年,1985年時由若望保祿二世在世界主教特別會議中決定要按梵二精神與決議重編要理,歷經七年後完成;新編的《天主教要理》至今(2016年)亦不過二十餘年。

天主在聖經中的啓示,是天主啓示自己並領導祂子民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兩千年來的歷史過程中,聖神不斷的擴大與深化教會對天主的真理與旨意的了解;梵二會議教導我們,基督信友不該認為有兩個啓示的源流---《聖經》與《聖傳》,而是只有「一個天主的聖言」。「天主的聖言」不但以書寫的形式(聖經),也以其他的形式,諸如宣講、神恩、教會崇拜等,以及其他由聖神黙感或領導的非書寫形式,來啓示與傳遞。

新約《希伯來書》的序言中說:「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祖先說過話,最近天主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天主的兒子,就是降生成人的基督,祂是天主唯一的聖言,是天主最完美,也是最後的『話」,在這『話」裡天主道盡了一切。聖十字架若望說:『天主聖子身上所說的話,是全部的真理。』」
天主聖子身上所說的話,是全部的真理,全部顯示在聖經中。聖經是「基督教會的書」,但基督教會不像猶太教是「書的宗教」,基督教會不是一個只有書寫文字的宗教,而是「聖神的宗教」,因為自從有人類以來,尤其是耶穌降生後的這兩千年來,聖神一直臨在於天主的子民之中,領導著他(她)們並啓示天主的真理。
因為只有天主聖神能幫助我們了解天主聖愛的大計劃;天主是真愛我們,祂請我們愛祂,參與祂的生命,天主願意幫助我們達到更圓滿的發展。這一切,只有天主聖神能幫助我們,了解天主聖愛的大計劃。因為經上說:「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可是天主藉著聖神將這一切啓示給我們了,因為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祂也洞悉。」(格前二 )



二.看聖經中基督福音訊息時的應有態度



天主進入了人類的歷史中,曾以行動與言語啓示了自己,也用了書寫的方式啓示了自己;亦即天主以自己聖神的德能推動了某些人,將祂願意告訴人類的事情書寫下來,因此無論在舊約或新約中,這些聖經的作者都是在書寫的靈感推動下,寫出了天主的啓示;亦即天主先靈感要啓示的人,做出祂的行動,說出祂的話,寫下祂的書,而最終的目的是要人認識祂,相信祂對人類的計劃,接受祂的愛。

既然聖經是在天主的靈感下寫成的,天主的神(聖神德能)仍然繼續在聖經的文字、字句中通傳給我們;當我們看或唸聖經時,不只是以理智去認識福音的訊息,而是透過聖經的文字、字句,天主的神(聖神德能)還是會進入到我們的心中,打動我們,讓我們真實地在聖經中接納天主的啓示,然後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的生活中心與重心。

自有聖經以來,在增進自己個人的信仰深度,或要向別人去介紹或宣揚基督福音時,聖經一定是最好的「天主聖言」材料;而如何詮釋聖經中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去認識與了解天主與基督的訊息,不是所有的基督信友都有這個能力與功夫;兩千年來早已有不少學者、研究者、團體或個人、……,用盡人所能想到的方法(無論是用嚴謹的歷史研究、或同時運用神學與史學的觀點去詮釋、或團體中的查經分享、或個人讀經時的個人心得、……等)來詮釋聖經。

從廣義面而言,這些詮釋材料皆有可能是受到了聖神的引導與啓示,當然得接受一層層的「分辨」與「檢驗」,先從提出詮釋者的個人親友開始,再來是所屬團體或堂口、神父、主教、………,而最後的「分辨」與「檢驗」就是由教宗召開的全世界主教「大公會議」中來定奪了。

梵二會議〈天主的啓示憲章〉第十二號即清楚指出並說明在詮釋聖經時該注意的每一種具體方法;在聖經委員會的文獻中,有關聖經的詮釋方法,在《詮釋聖經的方法與途徑》一書中,更有詳細的說明。

一般研究者在研究時,是利用歷史方法的研究,找出當初文章形成時的相關背景,嘗試盡可能精確地分辨並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就好像當時他也在場一樣,以便能夠正確傳達原作者在當時那一刻,隨著事情發生時的心中想法,或他想要或能表達的事情。

在研究時,研究者也要努力揣摩這些詮釋話語,在現在以及當代的意義,尋求運用於現今的情況,但卻不能將這些詮釋「變成現在」;否則就是踰越了研究者的尺度,詮釋工作對過去本意的界定,正是其強處,亦是其極限。
梵二會議的〈啓示憲章〉指出詮釋聖經基本原則:「誰若想明白聖經著作的精神,必需注意整部聖經的內容與統一性;亦需審慎顧及整個教會活的傳授,並與信德相對比照(亦即信仰的內在對應)。」

聖經是一份神學資料,在聖經形成與宣揚的過程中,聖經中的話不斷一再「重新宣講」,亦即古老的文句會在新的情境下再次出現,重新被理解,重新被閱讀;在這種重新被閱讀,重新被理解,繼續被傳誦,並同時悄悄修正,不斷慢慢深入,以及繼續擴展的過程中,聖經的形成與宣揚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聖經中的言語慢慢展現出內在的潛力,在宣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到處播下了種子,而這些種子只有在遭遇到新情況、新體驗與新困境的挑戰下,才會發芽與萌生。

林思川神父回答的非常貼切,與前述所言不謀而合,他說:「...瑪竇福音強調『義』,而且毫無疑問是猶太傳統思想所講的義。問題是,耶穌雖然是猶太人,深受其文化信仰影響。但若只把耶穌看成只能在猶太思想中表達來自天主的啟示,可能把耶穌看小。...不過談到新約,若談到語言的影響,我認為更要注意的是希臘文,其他注意到一些閃族語風和特殊表達方式大概就夠了,再一次強調,我談的是牧靈,不是學術。...聖經學的領域也非常廣,語言當然也是十分的重要,但不能獨立來看,否則就十分窄化了。……」

我同意林神父的說法,亦即「聖經中的原始言語意義可以不變,但詮釋聖經的言語,可以因『人、地、時』宜有不同的詮釋話語。」聖經中耶穌的話語,在對不同的民族(猶太人、希臘人、雅典人、……、其他民族)與不同的時代宣揚與詮釋時,依據聖經中的記載,早就顯示在慢慢的重新被理解,繼續被傳誦,並同時悄悄修正,不斷的慢慢深入到全世界各民族人口中了。



三.誰可以進天國?



聖經是由許多說明有關「盟約書卷」集合而成的一套書籍;這個盟約是天主透過梅瑟與以色列民族訂立的「舊約」,再加上由耶穌基督使之完成實現的「新約」。舊約前後大約歷經一千年時間編輯完成,新約的完成時間大約在西元60至100年左右。

• 舊約中的天主計劃
舊約中記載天主如何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如何逐漸的實現祂救贖人類的大計劃;記載了天主為以色列民族所行的大事、所定的法律、所發的勸言、警言,祂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祂完成救贖人類的準備,甚至以民的被選,也是為了準備普世萬民將來獲得救恩。
舊約前五卷為《梅瑟五書》,是梅瑟給以色列人所宣布的「法律」,是記述人類救贖史的開端,歷史的中心在於天主與以民在西乃山上所結的盟約;天主很早即對以民的祖先再三許諾,要以特別照顧和行非凡的奇事,準備以民的心靈,使他們對天主養成堅定不移的信仰,並頒下當遵行的法律,在世上建立神權政體的神國。之後有四十年之久,天主一再的試探考驗他們的忠誠與信心,好準備預先要許給他們祖先的福地。
根據猶太教的傳統,《梅瑟五書》的作者是梅瑟,原是以色列人宗教、政治與社會生活的法典;為了隨歷史的演變與需要,並適應時代的環境,所以常有一些隨時增添解釋的必要內容。以色列民族的存亡盛衰,全繫於他們是否忠實履行天主藉梅瑟所頒布的法律。因此法律領導以色列人認識並相信天主,梅瑟的法律主要是講天主與以色列民族之間的盟約。
由於以色列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再反覆背離天主,因此天主不得不懲罰他們;等到他們回頭時,天主又拯救了他們;但不久以民又再重蹈覆轍,故以民從未有過長時期的平安。直至到了以民成立君主政體的時代,為了使國泰民安的達味王朝永存不替,並應驗了天主昔日為以民聖祖亞巴郎所預許的恩賜,同時也是為了達味的偉大後裔—黙西亞的來臨預做準備。
由於達味實不愧為一個理想的君王,後世的先知都以達味為黙西亞「新達味」的預象,並以達味的王國,來預兆黙西亞所要建立的神國。之後以民的四百年時間,由最負盛名的撒羅滿君王開始,直到滅亡、流亡與充軍巴比倫,皆在強調國家的盛衰興亡,全繫於是否遵守天主的法律。
舊約中的歷史記載,一再的讓以色列人反省並明白遵守天主法律與信賴天主的重要性,亦即永存的天主掌管一切,支配一切,依照天主那永恆的法度,若不遵守天主的法律,天主會不停的施行公義的裁判,因為天主是「公義的天主」;但同時天主也顯示祂是「仁慈的天主」。
之後充軍回國後的一百年是宗教革新復興史,讓以民認識到天主的仁慈,解放後的以色列人一反過去的惡習,一心只為事奉唯一的天主,並以盟約的法律作為生活的準則。
以色列民族最著名的先知依撒意亞,在公元前740年之後約四十年時間的先知任務,除了預言猶太國的滅亡,與巴比倫的充軍外,並論及確信天主不會完全剷除自己的百姓,必會留下一些殘餘,由他們之中將要出現未來的救世主黙西亞,這位黙西亞的超絶本性與使命,將要完成贖罪救世的救贖大業。
被召選的以色列選民,在長久多年的不安與動盪歷史演變過程中,除了認知「天主是公義」的之外,還懷著信心在等待著上主所許諾的救主黙西亞的來臨,前來拯救他們脫離苦海。

【我的感想與分享】
從舊約的四十六部經卷中,最主要的敘述,就是天主如何準備整個人類的救援工作;也就是敘述天主醫治與恢復人類和祂之間的關係的一個計劃進程。舊約中天主的計劃是預作安排(準備與預告),並以種種預像,預示普世的救世主基督與黙西亞王國的將臨。

但是,我們在舊約經書的記載中,看出似乎天主的選民並不完全真正清楚了解到「天主的計劃」,天主心目中的「天主的計劃」與以色列選民心目中的「天主的計劃」有其差異;許多人(甚至可說絶大多數的以色列人)用政治的語彙來解釋舊約經書中聖經的預言,他們(幾乎所有的以色列選民) 心目中所期待的救世主或黙西亞,是如同像達味一樣的偉大君主,這位天主所派遣來的黙西亞,除了是要一勞永逸的將以色列人,從他們以前所受到的政治迫害與壓迫中拯救出來外,也要在現世中為他們(天主所選的民族)建立一個永恆不可動搖的王國。

這個盼望,以色列人根深柢固的期待了好幾千年,天主當然知道以色列選民他們心目當中的所謂「天主的計劃」,但天主一如往常的尊重以色列人的想法;因為天主尊重「人的自由」,祂一直都是願意人自願地、發自內心的接受祂的啓示,祂從不強迫任何人去相反人的意願;從起初、過去到現在,以至將來,天主皆是如此!

就因為以色列人的認知,這個他們心目中所謂的「天主計劃」,使得天主子耶穌基督真正降臨時,當黙西亞耶穌苦口婆心的宣講真正的「天主計劃」時,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以至於耶穌基督三年的宣講天國福音,十分辛苦;最後以色列人竟然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 新約中的天主計劃
新約則是全人類得救的大喜訊,記載人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救贖人類的大事;因為耶穌是天主聖子,只有祂才能將「天主性體的真理」啓示給人類;祂降生成人,藉著自己完成了天主慈愛的計劃,使人與天主重歸於好,且提高了人類的地位,使人能分享天主性的永福。

〈若望福音〉中若望清楚的表達:「……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相信,耶穌基督是黙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祂的名獲得生命。」(若二十30~31)「我給你們這些信天主名字的人,寫了這些事,是為叫你們相信,你們已獲有永遠的生命。」(若壹五13)「天主竟然這然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

耶穌開始傳播福音時,在自己的家鄉,不遠的加里肋亞湖邊,先向村民與漁民們講述,一開始祂也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話:「上主的神臨於我…,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此表明耶穌乃受天主派遣,而非自己的計劃,祂又強調祂是向貧窮的人傳報喜訊,顯示耶穌不重視外在的價值觀。

耶穌接著強調:「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表明祂願意給人自由,使病人康復,而要緊的是心靈的眼目明亮。耶穌也強調:「宣佈上主慈恩之年。」即宣佈天主的寬恕面貌。耶穌希望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更要求人與天主能夠復和相好。

於是,耶穌又引用依撤意亞先知的話:「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貧窮人聽到喜訊。」換言之,耶穌表明祂來是按先知所說:「顯示天主對人類的慈愛,同情人的疾苦,讓貧窮的人看出生活的希望,不看外表而愛護所有的人。」讓人願意與天主修好,再成為天主的子女,並分享天主聖三的愛,與永恆生命。

天主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透過事蹟向我們啓示旳,都是以耶穌基督作為中心。天主之所以將自己啓示給人,是要人自由的回應祂的召喚,去認識祂,愛慕祂。



四.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



由於以色列人根深柢固的以「政治語彙」來解釋舊約經書中聖經的預言與期待,結果我們從福音中的記載看出,耶穌基督的宣講「天國福音」並不順利,也十分辛苦,從開始的讚美轉變為失望、懷疑、甚至遭到拒絕與敵視,最後是迫害;耶穌基督的宣講,像是對牛彈琴似的面對祂要宣講的群眾,但耶穌必需要傳揚福音,因為這是上主的旨意;天主子「要做上主所喜悅的事」(若九29)。

新約中耶穌基督的道理,大大小小、林林總總,有易懂也有難懂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了解與聽講後進入內心之中;瑪竇福音的「山中聖訓」,可說是耶穌早期宣講的重要長篇大論演講,相對應的路加福音「平地聖訓」,兩者是以「真福八端」為開端;其中提到天主是窮人的天主,祂要藉著黙西亞和眾門徒建立「公義與愛的國度」,天國將經由基督而來臨。

這是耶穌宣告福音「好消息」的開始,耶穌藉著自己的行動(奇蹟、以及祂對窮人、微不足道的人和被輕視的人的特殊態度)與言語(演說,比如其中的「真福八端」帶出了主旨),顯示天國即將來臨,並宣告祂是這個宣告天國並開啓天國的「中保」。 隨後耶穌在各種場合,在各種不同的時機,只要抓到機會祂就宣講,但祂也慢慢發現群眾的心態反應不一;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聽得懂祂在講什麼,於是祂開始用「比喻」宣講;「為什麼祢用比喻跟他們說話?」耶穌回答說:「…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了解;……。」(瑪十三10~13)因此,耶穌在許多場合,「耶穌用比喻給民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瑪十三34)

為了讓人們知曉並認識祂的天主與神性身份,耶穌行了許多神跡;「有許多人看見祂所行的神跡,便信從了祂。」(若二23)但同樣的「耶穌在他們面前行了這麼多的神跡,他們仍然不信祂。」(若十二37)不只如此,有人相信了祂,後來又離開了祂,有一次耶穌在宣講祂的「生命食糧」道理時,「祂的門徒中有許多聽了,便說:『這話生硬,誰能聽得下去呢?』…。從此,祂的門徒中有許多人退去了,不再同祂往來。」(若六60~66)

後來在耶路撒冷,「為了耶穌的緣故,在群眾中起了紛争,他們中有些人願捉拿祂,但誰也沒有向祂下手。…」(若七44)之後,耶穌在論及祂的神性時,猶太人甚至要拿起石頭,要砸死祂;本來猶太人面對耶穌所行的神跡,人們應該信賴祂是天主所派遣的使者,但這後來卻成了要抓住耶穌並審判祂的動機。

最後,當耶穌自知祂要離世的日子近了,祂把握住最後的機會,再一次苦口婆心的將祂認為最重要的天主旨意,用最簡單且清楚的白話文,亦即是給所有的人(以色列人、撒瑪利亞人、…、羅馬人、外邦人),無論有否知識、錢財、地位、……,只要是願意承行主旨,相信耶穌的人,都聽得懂的話,再三叮嚀與交待,耶穌最愛的門徒若望將這些耶穌最後的話語,忠實完整的記載下來,這就是著名的若望福音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的內容:「臨別贈言」。

其中最、最重要經典的一句話,應該是耶穌在離世前最想要交待給大家的留言:「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35)同樣的類似一句話,在十五章又出現了一次:「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2~13)而在同一章(第十五章)中又出現了一次:「這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該彼此相愛。」(若十五17)

在〈若望福音〉中「臨別贈言」的晚上,幾個小時內耶穌就說了三次的:「這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該彼此相愛。」可見耶穌多麼重視!!而在其他聖經中論及最大誡命時,皆出現極類似幾乎一樣的聖言,首先在〈瑪竇福音〉中:「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與先知即在於此。」(瑪七12),這句話是耶穌在針對山中聖訓,論及如何成全仍不成全的梅瑟法律時,耶穌在最後說到的總結摘要,所提及的「給予愛近人」的規定,亦即「所有的法律,集中於對近人正確而純正的愛上」。

其次,在〈路加福音〉中:「有一學士試探耶穌說:『…我該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問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得對,…。』」(路十25~28)另一處亦在〈瑪竇福音〉中:有一富貴少年來到耶穌前問:「我該行什麼『善』?為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耶穌說:「…就是:…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瑪十九16~19)
第四處亦在〈瑪竇福音〉中:「他們中有一位學士試探祂:『…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誡命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與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二十二35~40)

所以,如果問:【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應該如何引用福音中的話來回應主耶穌呢?】我的回答就是:【愛天主,愛近人】。

小羊(擎虹)的回應與我的相同,相信這也是其他許多人共同的認同看法。「愛天主、愛近人」是所有誡命的濃縮。愛是要用全心、全靈、全力來愛天主,是最大的誡命,因包括了一切。其他的誡命,只不過是愛的具體表現。

當我們愛別人時,是與第一條誡命相似,因為我們是按著天主的旨意,去愛天主其他的子女。我們對人的愛是繼續基督自己的愛:「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五11)福音中也說:「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得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四19~21)

天主是看不見的,但人若彼此相愛,就可以知道自己與天主相通,因為除非天主存在人心中,人不能真心愛人。因為,愛是聖神在信友心中產生的效果。

聖子耶穌基督從聖父那裡派遣了聖神,來聖化我們,並使我們分享天主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我們藉著聖神的力量,變成另一個基督,去愛天主聖父。聖神幫助我們喜樂地接受聖父的愛,並在聖神引導下,成為天主的子女:慷慨大量、不畏懼、謙遜、順從、樂於與人合作。最後,與天主的新生命合而為一,永遠分享天主聖三的無窮幸福。這無窮的幸福,就是永生、就是愛、就是新生命。



五.舊約中的義人與新約中的義人



(1)舊約中的義人
以前在研讀聖經時,一開始總讓我感覺到:「為何舊約中談到的字句,好像是『義』多於『愛』?而在新約中談到的則好像是『愛』多於『義』?」後來,這個答案慢慢的在時間久了與研讀聖經較深之後,我自己給自己有了答案,這也是現在我要回復世鍾兄大作:【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中有關「義德」、「義人」或「公義」等的說明與看法。

我的說明應該與梵二會議「啓示憲章」中所指出的詮釋聖經基本原則:「誰若想明白聖經著作的精神,必需注意整部聖經的內容與統一性;亦需審慎顧及整個教會活的傳授,並與信德相對比照(亦即信仰的內在對應)。」相當接近。

舊約中的以色列人歷史,如果以一個沒有信仰的外教人的角度來看,會說:「怎麼記載的都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打打、殺殺、仇恨與善惡對立?為何天主還要選以色列人做為祂的選民?」可是如果我們是以一個「信仰的內在對應」角度,或聖經的整體性來看,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正因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長期以來弱小民族的以色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與不得安寧,再加上內憂外患不斷,所以在他們心目中一直期盼能被「拯救」,能夠成為「復興的強國」,他們認為唯有上主能「明察事理」、「公義公正」、「賞罰分明」、……;他們心目當中的天主是「公義的天主」,他們自許是「遵守法律」的「義人」;在舊約中的「聖詠集」中,不斷出現的字句就是「正直」、「公正」、「正義」、「義德」、「義人」、「仁義」、「忠義」、「正直」、「公道」、「公理」、「信義」、……;而聖詠中每當「義人」字句出現,必有對立的字句:「惡人」詞語常出現來相互對應;「心地正直」的人指的是「善良」的人;「義人」得享「福樂」;上主愛慕「正義」的人;上主是公義的,祂會懲罰「惡人」,獎賞「義人」;……;如此的聖詠文句或禱詞,可以在「聖詠集」中常常出現。

聖詠集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個訓誨聖詠,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訓示大道理,因此善惡的對立,是舊約中的一貫思想;有關相關「義人」的聖詠,諸如「義人依持天主」(第十一篇)、「天主是義人的護佑」(第九十一篇)、「義人的福樂」(第一一二篇),……;以及有關「義人」的描述,與「義人必蒙天主保護」的傳統思想,常詠之於「詩」或「祈禱文」之中,諸如:「義人果然獲得了好的報酬,世上確有執行審判的天主。」「原來公理必歸正義之士,心地正直的人必追求真理。」「光明已升起照耀著義人,賜喜樂於心地正直的人。」「上主求祢賜福與良善的人,又求祢賜福心地正直的人。」等,皆早已深深的「根深柢固」的烙印在以色列人的腦海中了。

當然在舊約經書中如〈申命記〉、〈智慧書〉、〈達尼爾先知書〉、〈哈巴谷先知書〉等經書中,亦皆有有關「義人」的記載。

〈 聖詠〉第一一二篇「義人的福樂」中,可說將「義人」做了一個「以色列人民的定義」:義人就是「敬畏上主的人、喜歡祂誡命的人、仁義的人、富有仁愛慈悲又公道的人、樂善好施的人、正義處理自己事務的人、仰賴上主心志堅強的人、喜歡祂誡命的人、心志堅強無憂無懼的人、散財周濟貧苦的人」。


總之,在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認為:義人是天主所喜愛與鍾愛的人,能進天國的人當然是義人了

(2)新約〈瑪竇福音〉中的義人

之後,到了新約時期耶穌宣講天國的喜訊時,耶穌首先面對的就是猶太人,面對的是一個猶太背景的基督徒團體,這些講論的記載相傳最早是以阿拉美文記錄(約西元50年左右),後來失傳並以譯文的希臘文成為現今的〈瑪竇福音〉(約西元80年左右);目前有關〈瑪竇福音〉成書的年代有種種說法,雖然古代有一個傳說,認為〈瑪竇福音〉是根據以阿拉美文寫成的一本福音的希臘文譯本,但是大部分的現代學者目前都已經不做如此看法。

由於〈瑪竇福音〉(以及〈路加福音〉)影射到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毀滅(發生在公元70年),所以大部分學者認為〈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成書於西元70年之後。另外,雖然〈瑪竇福音〉的對象是信耶穌的以色列人,但是在西元70年之後,耶路撒冷教會已經式微,而在其它大都市的猶太人都是講希臘話的猶太僑民,阿拉美文並非他們的母語;近代大部分的聖經學者的意見,大多認為是瑪竇成書於西元80~100年之間。

由於耶穌最早宣講對象是以色列人,耶穌就如同梅瑟在西乃山頒布舊約法律一樣,也選擇在靠近葛法翁的一座山上,訂立了「新約的法律」,並解釋「舊約法律」的真正意義,並強調祂來不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瑪五17)耶穌用;「你們一向聽 說:……;我卻對你們說:……」來說明各種勸諭;最後強調舊約的總綱也不外是「愛人如己」。

山中聖訓最後的概要,耶穌指出所有的法律集中於對近人正確而純正的「愛」之上;所以耶穌要求的方式更多、更深刻也更有效力。山中聖訓一開始的「真福八端」,包含了福音的精神,也是天國施政的政綱。耶穌用了許多猶太人在舊約中所熟悉用語:「義人」、「義德」、「罪人」、「正義」、「假善人」、……;「真福八端」中的「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為義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瑪五6~10);「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瑪五20);「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瑪六33);「…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九12)……;耶穌指出基督徒的義德,是在於受法律的內外約束,而不是如法利塞人所言的只在於法律的外在行為。


所以世鐘兄在分享文章中所言:【對猶太人而言,只有「義人才能進天國,面見天父。」也就會發現主耶穌宣講的天國之道訓義就是一個「義」字,是「上主的公義之義」,不是當時法利賽黨人定的「義」。從早期猶太宗教文化來了解,「義」是以持續正確的行為來表達與天主及周遭的人的關係。這種正確的行為是在生活的每個層面上遵循天主的旨意,在人群社會中要以正義對待無助者、貧困者、受壓迫者、孤兒、寡婦、及外籍居民,在法律的程序上,在敬拜的禮儀上,都要念及天主的公義。】我全完同意也認同。

(3)新約其他福音中的義人
依據教會傳統的說法,〈馬爾谷福音〉約完成於西元70年左右,以希臘文寫成;主要是為了從異教歸化以及遭受迫害的基督徒而寫;主要按伯多祿的口述內容編寫而成,故亦稱為「伯多祿福音」;主要強調基督的天主性,尤其具體描述耶穌的奇蹟異能。

至於〈路加福音〉約完成於西元80年左右,以希臘文寫成;主要作者為希臘籍醫生,為幫助保祿傳教的重要夥伴。故主要依保祿之宣講編寫而成〈路加福音〉,故亦稱為「保祿福音」;大多取材於〈馬爾谷福音〉,再加上其他資料 ;此為一部考證與防查完整的歷史書,也是文筆典雅的文學作品。〈路加福音〉主要為外邦人而寫,力證天主子耶穌基督是全人類救主,以及基督對罪人的慈愛。

〈馬爾谷福音〉與〈路加福音〉的對象,已不只是以色列人,因此將耶穌所宣講的內容,並未像〈瑪竇福音〉對「義」有特別的強調;例如〈路加福音〉中的「山中聖訓」,只列出真福四端道理,其中並無如同〈瑪竇福音〉中有關「義」的真福道理;此因兩者對象不同,〈瑪竇福音〉的「山中聖訓」是向為一般猶太人所說,而〈路加福音〉的「山中聖訓」是直接向宗徒們說的;路加特別記載「四端真禍」與「四端真福」相互對峙,來說明注重以「世福、世樂」為目的人,無法進入天國;並特別指出「愛德」的金科玉律;以及做為天主的子女,要以天主的「慈愛」做為模範。

近代研究聖經的學者中,很多學者的看法與教會的傳統講法不太相同(附錄一);關於三部對觀福音,近代研究聖經的學者之間最主流的看法,〈馬爾谷福音〉是最早寫成的一本書,〈路加福音〉和〈瑪竇福音〉則是本著〈馬爾谷福音〉、一本失傳的耶穌語錄(Q)、以及路加與瑪竇他們各自收集的材料寫成。
依據教會傳統的說法,第四部〈若望福音〉約完成於公元約100年左右,約為基督離世後約60 年,有別於前三部福音的內容;主要描述前三部福音未曾書寫的部份,尤其著重基督思想的闡述。若望編寫的目的,為在第一世紀末,那時有人開始否認耶穌天主子身份;故編寫中強調:耶穌的天主性,並申明耶穌黙西亞的天主子先存性,與降生成人的奧蹟;並明言:「凡信的人,賴耶穌的名得有生命。」

〈若望福音〉特別強調天主與耶穌對人類的「愛」,若望說:「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 (若三16)這「竟然」、「甚至」、「反而」是多麼強烈的字眼!強調的是天主與耶穌基督多麼深刻的愛!這是我們的天主和耶穌基督為我們做的,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愛!

〈若望福音〉中幾乎重點都在「愛」之上;因為「天主」就是「愛」!天主是【愛】:天主對世人有個「愛」的救恩計劃,請我們參與天主聖三彼此之間的聖愛,分享天主聖三的永恆生命。天主要我們相信「祂是愛!」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上,顯示祂的確「就是愛」!我們相信天主,相信耶穌基督,相信「祂的聖言」,就是相信天主與耶穌基督的「愛」!而「愛」就是我們的「信仰基礎」!

若望福音中若望清楚的表達:「……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相信,耶穌基督是黙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祂的名獲得生命。」(若二十30~31)天主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透過事蹟向我們啓示旳,都是以耶穌基督作為中心;天主之所以將自己啓示給人,是要人自由的回應祂的召喚,去認識祂,愛慕祂。

所以,若從「以一個『信仰的內在對應』角度,或聖經的整體性」來看,在不同時期完成的福音記載內容,「天主聖言」的宣講重點,已慢慢從舊約中以色列人傳統觀念的「義人才能進天國」的論述,進展到新約中耶穌基督所強調的,針對「普世萬民」放諸四海皆準的「『愛天主』、『愛近人』的人才能進天國」的論述重點了。



六. 保祿宗徒與保祿口中的「義」



(1)保祿宗徒到底是何許人也?
熟識聖經的信友們應該都知道「保祿宗徒是何許人也!」但是否有人曾想過:「耶穌為什麼要特別揀選保祿?」「耶穌對保祿的計劃是什麼?」「如果沒有保祿,現今的教會將是個什麼樣子?」……;我個人的答案是:「聖保祿宗徒是復活後的耶穌基督在世上的『耶穌代言人』!除了聖神之外,沒有人比保祿更了解耶穌基督的想法了!

這個答案當然要從聖經中去尋找,聖經中記載耶穌在33歲時死亡、復活與升天後,宗徒們因聖神的降臨與推動,宗徒們受到派遣去作證,並得以傳播基督的信仰,慢慢的建立起初期的新興教會;宣傳要點主要集中在「基督的形象」,以及「耶穌復活」的事實。

此時傳播對象主要是傳統猶太人,慢慢的正統的猶太教開始介入、干擾與威脅,繼之為監禁,最後為迫害;迫使門徒與信友們漸漸離開耶路撒冷,也同時將福音傳揚到其他不同的民族,如希臘化猶太人等;保祿此時開始出現,不過當時他是一名竭力迫害教會的有名份子,保祿父母都是猶太人,生來即為羅馬公民,自幼受良好教育,曾拜有名經師為老師並曾深造,對猶太教律與神學,有極深造詣。


然而就在保祿前往大馬士革的路途中(約西元36年),復活的耶穌基督親自在異光中顯現給他,向他說話,並受到派遣;耶穌先使他失明,之後耶穌再藉一個門徒傳話告知保祿:「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並讓他充滿聖神後復明,自此耶穌使保祿從原為基督徒的迫害者,刹那間從此變為耶穌基督的最得力與重要的宗徒。

耶穌之所以會特別召選保祿,就是看中了他的能言善道與受教育過程,耶穌清楚的知道宗徒與門徒們在為祂宣講與作證的辛苦;尤其往後要面對羅馬人、希臘人與雅典人時,除了要作證與宣講外,還要與這些所謂有學問的高知識份子羅馬人、希臘人或雅典人談論與辨道;雖然聖神會幫助原先耶穌在生前所召選的宗徒與門徒,但他們絶大部份皆為低知識份子,有些甚至沒有讀過書;所以耶穌必需要選中保祿來做為祂的「代言人」,除了保祿原先的好條件外,再加上聖神的德能,更加是有「如虎添翼」的效果。

有一次,保祿在初次出外傳教時,在安提約基雅的會堂講道,連續兩個安息日都聚集了許多人,尤其第二個安息日幾乎全城的人都來到會堂,保祿公開大膽的說:「天主的聖道本來先應講給你們聽,……看!我們就要轉向外邦人,因為主曾這樣命令我們(保祿與巴爾納伯)說:『我已立你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為他們的救恩,直到地極。』……。」(宗十三44~47)

之後,保祿就真的成為使外邦人歸化最重要的推動者,也是教會中有史以來,從以前一直到現在,無論是保祿生前或死後,都是最熱心、也是最賣力的「宣教者」;保祿傳教時的「言論」或「書信」,都深深的影響和打動信者的內心;西元39年的第一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中,除認可了保祿在傳教之旅中的宗徒地位與角色外,也允許保祿可獨立地繼續自由行動;同時大會的決定打破了猶太教對基督信仰的束縛,並宣告了黙西亞救贖世人的普世性;亦即整個人類不分猶太或外邦人,都同樣需要耶穌的救贖。在此次第一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中的諭文中,「因為聖神和我們決定,………」的用語,遂成為日後每一次大公會議在頒布「信理」時的習慣用語。

保祿在第二次與三次傳教期間,一共寫了許多篇書信,主要是針對他所創建的幾個教會,都是相關靈修、信仰與基督徒信友生活有關的教理化內容;保祿書信中的文字語句,使凡讀「書信」者無不深受感動,就像保祿在當時書寫時受到聖神的傾注一樣,滿腔熱血,熱淚盈眶!保祿思想的卓越,對耶穌基督的忠誠,以及對拯救世人靈魂的熱火,後代世人皆稱保祿為「偉大的宗徒」,實可當之無愧!

保祿在「迦拉達書信」中說:「…我所宣講的福音,並不由人而來的,因為,我不是由人得來的,也不是由人學來的,而是由耶穌基督的啓示得來的。…」(迦一11~12)在他歸化的最初,就得到了直接啓示,詮釋「外邦人的歸化於基督信仰,不需再接受猶太律法和割損」,「保祿的福音」也得到了宗徒們的認可(迦二1~10),也同意保祿要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計劃。

我們今天再回過頭去看保祿的貢獻,除了伯多祿之外,不是第二也是第一,非他莫屬了;保祿的一生,在被召選之後,基督與聖神可以說天天二十四小時都與他同在,保祿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基督與聖神的思想與想法,這是不用懷疑,也是無庸質疑的!因為,耶穌升天後至到2016年的今天,二千多年來天主聖神都一直也都在我們中間動工、工作或顯現,而保祿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代表!

(2)保祿書信中的義人
在保祿的眾多書信中,其中以〈羅馬書〉中講論「義」、「義人」、「成義」、…佔了相當大的篇幅;〈羅馬書〉是保祿在西元約58年以後完成,距耶穌復活後約25年左右,正是初期教會發展的興盛時期;當時保祿在結束第三次傳教時寫了〈羅馬書〉,主要是為羅馬教會的信友與教外歸化人,他願意羅馬的信友可以從他這個身為外邦人的宗徒身上,獲得有益於神靈的一些效果;同時也有可能保祿是以初期教會宗徒口中宣講的耶穌福音內容做為藍本,寫下了〈羅馬書〉;保祿在〈羅馬書〉中論及的「義」,可以說是延續這些福音材料中所論及的「義」,更加深入與完整。

〈羅馬書〉可說是一部特別涉及神學問題的書,道理深奧高超,語調沈重有力,超越其他的書信;他的基本論點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獲得救恩,先使猶太人,後使希臘人。因為福音啓示了天主所施行的正義,這正義是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正如經上所載:『義人因信德而生活。』」(羅一16~17)亦即「人『因信成義』方可得救」。

而同樣在保祿第二次傳教時所寫的〈迦拉達書信〉,大約完成於〈羅馬書〉之前,約西元57年左右;主要論點亦為力陳「舊約法律,為成義毫無作用」,「人要成義必需有頼對基督的信德」
至於〈羅馬書〉則主要強調外邦人與猶太人都離棄了正義之道,眾人之所以能夠成義,再與天主和好,全是藉著信德;人只能賴信德成為天主的子女,可惜身為選民的以色列人,大多數不知或不願選擇這唯一得救的道路;其次,保祿強調的基督信友對天主、對別人、以及對自己的義務;並善用基督徒的自由。

保祿認為福音的基礎,就是喜樂地宣報上主的救贖計劃,也是「天主的德能」;由於蒙獲信德就能帶來救贖,因此「天主的正義」,不是如猶太人傳統觀念的「報復的正義」或「懲罰的正義」,而是「救贖的正義」,也是天主對其許諾的忠信,以及對救贖人類的慈愛計劃的忠信。 信德表示我們相信天主的啓示計劃,並理解天主意欲人「成義」,這是一份天主白白給予的禮物,單單出於「天主的仁慈」;因為人原不配得如此,而可以得到,這就是「天主的恩竉」。因此「成義」是先從罪惡(違背天主的誡命)的狀態然後進入到天主的友誼,基督以祂的血讓我們得到寬恕,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使我們得到了救贖。

傳統的猶太主義與律法,高估了舊約法律(或稱梅瑟法律),視之靠遵守法律為天主給人自行「成義」的方法,但保祿認為單只靠法律是無法得到天主「完整」的救恩;因若單靠法律而無信德,是無法跨越從「好人」到成為「天主的子女」的那道鴻溝;而那些在舊約中「成義」的,是因為「恩竉」,是因為這個天主白白的禮物而得救;這些成義的人,是藉著他(她)們或多或少所表露出來的信德,而非藉著梅瑟的法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色列人的聖祖亞巴郎,「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創十五6)同時天主又為了嘉許亞巴郎的信德,就同他立了約(創十五18),這約不是雙方的結盟,而是天主單方面的恩賜;亞巴郎的信德,遠在受割損禮之前,遠在任何制度化的梅瑟法律成立之前,但他確實是一個真正的「義人」。

但基督徒一但「成義」,並不表示不需要「行善」;保祿在書信中表示,成義之人的內在已改變,「在基督內受洗,便是穿上了基督」(迦三23~29),成為「聖神的宫殿」(迦三23~29,迦四1~7,羅八12~39);同時,基督徒必需不斷為配得「成聖」使命的召叫而奮鬥,藉著行愛德與各種善功而行事(羅十二1~21,羅十三8~10與各書信的道德訓誡 )。

基督信友既因天主的仁慈,「藉信德而成義」,成了天主的義子,自然便應度一種相稱於天主義子的新生活:除了「不可與此世同化」外,更「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使自己成為聖潔的祭品,奉獻給天主。

保祿再三叮嚀:「法律的滿全是愛德!」「……因為誰愛別人,就是滿全了法律。其實『不可…,不可…,不可…,不可….』以及其他的任何誡命,都包含在這句話裡:就是『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愛不加害人,所以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十三8~10)這段話語,不正是「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應該如何引用福音中的話來回應主耶穌呢?」的答案與回答嗎?

聖保祿宗徒的如此詮釋耶穌基督的想法與思想,再一次的印證我在前面所說的:「聖保祿宗徒是復活後的耶穌基督在世上的『耶穌代言人』!除了聖神之外,沒有人比保祿更了解耶穌基督的想法了!」



七.現今最新版本〈天主教教理〉中的「成義」



(1)強力推薦必讀的〈天主教教理〉最新版本(1996年10月) 〈天主教教理〉中的「教理」一詞,在希臘文中有「迴響」之意;迴響的解釋為:「在深山空谷,發出聲音,會生迴響;此因四週的山壁,在接到聲音後,將之折回所引起的共鳴。」天主曾向以色列人說話,而耶穌基督在人間更有最決定性的話語,這些話語在宗徒團體裡產生了「迴響」,且信友團體中,在耹聽天主或耶穌基督的聖言時,亦產生「迴響」;教會珍惜和保留這些「迴響」,用文字加以系統地與完整地保存記錄下來,就成為了〈天主教教理書〉或稱〈天主教要理書〉。

現今版本的〈天主教要理〉於1992年12月8日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正式頒布,距前一部教會的正式〈天主教要理〉(1566年特倫多大公會議)相距426年左右;這部新的〈天主教要理〉距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1962年10月至1965年12月)(簡稱梵二會議)結束相隔約27餘年,隨後中文的版本,歷經三年多在1996年台灣發行,至今也不過20餘年的時間。

為使現今普世教會有一個可以成為「傳揚信仰的準則」、「秉承梵二精神最全面和深思熟慮的成果」、「有價值可信的工具書」、「由聖經、宗徒聖傳及教會的訓誨經教會當局證實或闡明的信仰寶庫」、……;這套〈天主教要理〉編纂時,動員了許多教義、教禮、教會法與神學的專家或學者,在歷經七年後完成此書;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稱這部新要理書,是教會歷史上的大事,是上主賜給教會的寶貴恩典

中文發行的〈天主教教理〉,厚達825頁;全書分為四大部份,卷一部份是「當信的道理」---信仰的宣認,包含「我信」、「我們信」;卷二部份是「基督奧跡的慶典」,包含「聖事性救恩計劃」、「教會的七件聖事」;卷三部份是「在基督內的生活」,包含「人的召叫:在聖神內的生活」、「十誡」;卷四部份是「基督徒的祈禱」,包含「基督徒生活中的祈禱」、「主禱文:我們的天父」。

我鄭重推薦這本中文發行的天主教教理〉(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1996年),它確實是上主賜給我們的寶貴恩典!保證受益良多!必定能打開與加深我們的信仰視野與深度!

(2)現今〈天主教要理〉中的「成義」
新編普世教會要理中論及的「成義」,是一個神學名詞,主要是從保祿宗徒書信中得來;「成義」照字面上是成功的的「成」,與正義的「義」,它是聖經上的名詞;在舊約中,它還是一個法律上的字眼,是說明法官在審判時能秉公處理,能使被冤枉者獲得公正的判決,並得以復原為無罪的清白;但在舊約中依撒意亞先知在提及「上主的僕人」時,曾說:「要使多人成義,因為祂承擔了他們的罪過。」這段話中的「成義」,已是一個神學上的名詞,意義與後來新約中保祿所說的相同:「如果我們同基督同死,我們相信也要與祂同生;…因為祂死,是死於罪惡,僅僅一次;祂活,是活於天主。你們也要這樣看自己是死於罪惡,在耶穌基督內活於天主的人。」(羅六8~11)

由於聖神的德能,我們藉著死於罪惡而參與基督的苦難,藉著獲得新生而分享祂的復活;聖神恩竉的第一個效果,便是「皈依」;而「皈依」使人「成義」,一如耶穌一開始在傳佈福亯時所說的:「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7)人在恩竉的推動下,人轉向天主,遠離罪惡,於是領受上天的寬恕與義德;因此,「成義」包含罪過的赦免,以及人內心的聖化與革新。(特倫多大公會議,1547)

天主造人,使人享受幸福;但人的犯罪,毀壞了人性,因此需要天主的救援;法律與恩竉是天主給人的救援;「法律」指導人,「恩竉」支持人。

茲摘錄在新編普世教會要理中論及「成義」的述說:
• 「成義」使人與罪分離,將罪從人的內心洗去;成義是天主的仁慈寬恕了人的結果;它使人與天主和好,解脫人罪的束縛,恢復人的健康。
• 「成義」同時也是藉著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接受天主的正義(天主愛的公正);在接受時天主也賦予人「信、望、愛」三德,並給予人對天主旨意的服從。
• 「成義」是基督受難的功勞;基督自願獻身,成為活生生的、神聖的、中悅天主的祭品;祂的血是補贖所有人罪的工具;成義是透過聖洗、信德的聖事賜給我們,它使我們符合於天主的正義;天主以祂仁慈的大能,使我們從內心成為義人;成義的目的是為了天主與基督的光榮,以及人承受永生的恩賜。
• 保祿書信中說:「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法律與先知也為此做證:就是天主的正義,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祂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天主顯示了自己的正義,叫人知道祂是正義的,是使信仰耶穌的人成義的天主。」(羅三21~26)
• 「成義」建立了「天主恩寵」與「人的自由」兩者之間的合作;在人的方面,「成義」表達了人在聽從天主的聖言後而悔改,也表達了人在聖神的推動下所給予的愛德合作;特倫多大公會議(1547年)說:「天主藉著聖神的光照,觸動人心;這觸動並不抺殺人的自主之權,因為人能夠拒絕接受祂的啓發;然而,若無天主的恩寵,人就是有自主之權,也不能在天主面前博取正義。」
• 「成義」是「天主仁愛」最卓越的工程,是透過耶穌基督的身上,通過聖神所給予我們的;聖奧思定認為:「罪人的成義,是比創造天地更偉大的事。」因為,「天地能成為過去,而天主所選擇的人們的得救和成義,永遠不會過去。」甚至「罪人的成義,勝過創造沒有罪的天使,因為前者比後者顯示了更大的天主仁慈。」
• 聖神是我們人內心的導師;在賜給人「內心的生命」時,「成義」也包含了整個人的聖化;「你們從前怎樣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不潔和不法,行不法的事;如今也要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正義,行聖善的事;……可是現在你們脫離了罪惡,獲得了自由,作了天主的奴隸,你們所得的效果,是使你們成聖,結局就是永生。」(羅六19~22)



八.真正的「悔改」是「允許自己內心的深處被改變」



在世鍾兄大作中的一段文字:「耶穌卻向人們急切呼喚「天國臨近了,你們要 (希臘文音 metanoeō)」,這個希臘文的原意是那麼的清楚「轉變(meta) + 明悟(noeō)」,卻要翻成「(對於倫理之罪的)悔改」。」世鍾兄似乎認為「悔改」與「轉變與明悟」不能相互劃等號相稱。

其實,我認為「悔改」的定義或解釋就是「轉變與明悟」,只是用「悔改」一詞更為清楚,並容易了解與明白,只要稍加解釋或詮釋就可;如果純粹從字面上來解釋,「悔改」就是「心中對自己的言或行,深感痛悔,並改過遷善」。「悔改」是名詞,而「轉變與明悟」則像是形容詞;我曾在一本靈修書籍「靈修發展中的關鍵性危機」(多黙.基廷;上智2005)中,看到的一段話語,正可作為我為何認為「悔改」就是「轉變與明悟」。

「靈修發展中的關鍵性危機」中說:「悔改」的意思就是「被改變」,或「回心轉意」;皈依天主,並不是要做一系列的宗教操練,或忍受一連串的考驗,或嚴厲地對待自己;而是「允許自己內心的深處被改變」。

如果,我們從現今最新版本的「天主教要理」中,來了解「悔改」的定義或解釋,就更完整與清楚了;耶穌在世時宣講福音的主題,就是:「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5)這是耶穌召叫人「皈依」,是宣布天國來臨的必要部份;亦即人要藉著信從福音與聖洗,並棄絕罪惡而獲得救恩。

「悔改」一詞在舊約與新約中,都不斷的出現,先知們與若翰都講過「悔改」;這個「悔改」的詞語,是隨著人們對「罪的觀念」的深入而逐漸確定,而最後在耶穌的宣講中得到圓滿的意義;「悔改」包含「懺悔」與「皈依」兩重意義

茲摘錄在新編普世教會要理〈天主教教理〉中論及「悔改」的述說:
• 耶穌宣講福音的主題:「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主要是針對尚未認識與其福音的人,但針對已是基督信友的我們,耶穌召喚人們悔改的呼聲,仍然繼續有效到現在,此之謂「再次的悔改」。
• 這「再次的悔改」,意味著教會與我們必需不斷的在悔改與革新的道路上一直努力前進;這個努力不但是人的工作,也是一顆「悔悟的心」(詠五十一19)的行動;聖經中稱「悔改」為「悔悟的心」,也是人在恩寵的吸引與推動之下,對先愛我們的天主的仁慈,所做出的回應
• 伯多祿的三次否認耶穌基督,而耶穌轉身以無限仁慈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促使他痛悔流淚(路二十二61);之後,伯多祿在耶穌復活後的又三次重申,肯定自己對耶穌基督的愛;就是一個「再次的悔改」明證。聖經中若望黙示錄提及,天主向厄弗所與塔而加摩教會所提出來的:「你該悔改吧!」(黙二5,16)的呼籲,也是一種對教會團體的召叫,也是「再次悔改」的意思。
• 「內心的懺悔」不只是著重在「守齋克己」的外表形式,而是要求我們「內心的真心悔改」,因「內心的真心懺悔」會促使我們自然地在有形可見的行動、舉止或補贖行為上表現出來。
• 「內心的懺悔」也是整個生活的徹底調整,是全心歸向天主,不再犯罪,對過去所犯的罪深惡痛絶;「內心的懺悔」也意味著要期待天主的仁慈,與依賴祂恩寵的協助,來改變我們生活的意願和決心。
• 人的心是遲鈍與頑梗的,需要天主恩賜人一顆新的心;亦即悔改首先是天主恩寵的工作,是祂使我們的心歸向祂,正如舊約中哀歌中所言:「上主!求祢叫我們歸向祢,我們必定回心轉意。」(哀五21)
• 天主賜給我們重新開始的力量,當我們發現天主的愛是如此偉大時,我們的心才被罪的可怕與嚴重性所震憾,才知道敬畏天主,不敢再犯罪,也不敢再冒犯祂。
• 「悔改」是在日生活中,透過與近人修好,對窮人關心,履行與維護正義,向兄弟坦白承認自己的過錯,誠懇勸誡弟兄,改革自己的生活,省察自己的良心,隨從靈修指導,忍受痛苦,為正義而忍受迫害;每天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是懺悔最穏妥的途徑。(路九23)

綜合言之,「悔改」的定義或解釋,就是「轉變與明悟」;是「允許自己內心的深處被改變」;也是「心中對自己的言或行,深感痛悔,並改過遷善」;也是「被改變」或「回心轉意」;它包含「懺悔」與「皈依」的兩重意義;是一顆「悔悟的心」的行動;是「內心的真心懺悔」;………。這些定義、解釋或詮釋的話語,不論在那一個時代,或由誰的口中說出,只要能使聽到或看到人,在心中能發酵,發光發熱,能因而更加親近或走向天主,或更愛天主,那也就是天主聖神在動工,也就是「天主的聖言」了



九.結 論



聖經中的「天主聖言」真理,永遠不變但詮譯天主聖言的話語,可以因「時、地、人」而有所不同;詮譯天主聖言的工作;除了靠「人」之外,當然要依賴「天主聖神」來動工。 幾千年來天主聖神一直在工作,從未間斷過;天主聖神與聖父、聖子同性同體,因此人類得救計劃的進行,聖神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參與。

例如聖經中的天主聖言,在不同時代都講論到「天主的公義」、「義德」、「義人」、「悔改」……,無論是舊約時代的先知書、或達味聖詠文集、或新約時代中的瑪竇福音或其他福音、或保祿書信中,都會有所論及;甚至這兩千年來在不同時代由天主教會所編纂的「教會要理書」中,都會論及談到這些語彙或詞語。

本文前述中的:「舊約中的義人」、「新約瑪竇福音中的義人」、「新約其他福音中的義人」、「保祿書信中的義人」、「現今『天主教要理』中的『成義』」、「悔改是允許自己內心的深處被改變」等各章節說明,就是比較在整個天主拯救的大計劃中,在各個不同時代,我們如何解釋或詮釋天主的聖言:「天主的公義」、「義德」、「義人」、「悔改」、……;我們可以發現彼此之間的異同,所謂的「異」,應該指的是「新的解釋或詮釋內容」,彼此不相衝突,反而相輔相成;因為隨著新時代的所有新解釋或詮釋,都是來自天主聖三的啓示,也來自天主聖神的德能、恩寵、引導與助佑。

如何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與不同民族的對象聽眾,講解「天主的聖言」、「天主的公義」、「義德」、「義人」、「悔改」……;當然,回到最初的時代背景、人或物,探索最原始的原來意義,有其必要;但這似乎是屬於「學術研究」的範疇;而同樣重要的是這些真理、語彙或詞語,在現時代與現在的環境中,如何針對現在的聽眾,以「牧靈」的角度,去講解、解釋或詮釋,並顯現出:「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天主聖意?」以及「什麼是天主聖意的真正含義?」

所謂「天主聖言的時代訉號」到底是什麼?這才是活在現時代做為基督徒的我們,該努力追求的目標,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願我我們大家彼此共勉之!
願天父的慈愛,基督的聖寵,和聖神的恩寵,常與我們同在!
願我們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
都活在天主聖三的愛中!
啊門!



【附錄一】
關於福音的作者,現代學者大都已不再說他們是「馬爾谷/伯多祿」、「路加/保祿」、「瑪竇」、「若望」這樣的說法;以路加福音為例,原先相傳的是保祿的同伴路加(醫生)所寫,但是同樣的作者寫的宗徒大事錄中,有關保祿的記載與保祿自己書信中的說法有不少出入;近代大部分學者已經放棄路加福音與宗徒大事錄是保祿同伴路加所寫的說法;至於「馬爾谷福音」,目前的大部份學者認為「馬爾谷福音」是某無名作者把當時某地區[希臘、羅馬、安提約基亞、或南敘利亞]基督徒們的口傳(也有可能一些記錄)編輯在一起而完成。至於從「基督論」的觀點,一般稱若望福音是強調「耶穌的天主性」,而馬爾谷是描寫「耶穌的人性」最深刻的福音。

若需要這方面的參考文獻,可採用「思高網站」的「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聖經十講裡的<第九講 新約的形成經過>:http://www.ccreadbible.org/Chinese%20Bible/80567d9353418b1b-1/7b2c4e5d8b1b-65b07d0476845f6262107d93904e

【參考文獻】

• 婁世鐘:「如果主耶穌問我們:『吾道一以貫之?』」2016年4月(全文刋載於中華基督 神修小會共融園地部落格:http://ccsc.pixnet.net/blog/post/447377378)
• 許建德:私人書信有關「現代聖經學研究」新約聖經的建議,2016年5月
• 雷煥章:「一扇新門--道路、真理、生命」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光啓,1985年6月
• 雷煥章:「邁向聖三之路」中華基督神修小會,2014年9月
• 房志榮、王敬弘:「聖經信箱」光啓
• 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人耶穌」聞道,2008年
• 張春申:「聖經的寫作靈感」光啓,2004年
• 項退結: 「解開信仰的困惑」
• 易典謨:「天主教信仰簡介」
(10) 徐錦堯:「正視人生的信仰」
(11) 張春申:「天主聖父」光啓
(12)沙邦傑:「新、舊約導覽」光啓,1999年
(13)亞蘭施勒克:「信仰的寶藏(天主教的傳承與教導)」光啓,2004年
(14)恩里科、葛比亞提 :「天主的盟約、 耶穌的好消息、 最初的基督徒」三冊, 光啓,2004年
(15)中國主教團教義委員會:「天主教信仰問答」1984年
(16)上海教區:「天主教要理」2002年
(17)梵諦岡電台廣播稿:「天主教要理(卷一~卷四)」1994年3月
(18)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天主教教理」1996年10月
(19)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主日感恩祭典」
(20)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聖經」思高聖經學會譯釋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