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錯》危害教會幾時休?
-記 漢斯•孔神父 (Fr. Hans Küng) 對教宗方濟各的迫切呼籲!
耿慶文
作者註:三月中旬,德國赫德出版社發行了時年已屆 88歲的著名神學教授 漢斯•孔 神父 (Fr. HansKüng) 神學論述的第五卷,也是他畢生神學著作的完結篇。書名為:「不會錯」(Infallibility)。配合新書的出版,漢斯•孔 神父寫了一封致教宗方濟各的公開信,迫切呼籲允許針對現時教宗和主教們「不會錯」教義的神學正確性進行透明且客觀的思辨。這封公開信經頗具輿論權威性的英國天主教周報(The Tablet)和美國國家天主教導報(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於今年3月9日同步刊登,在神學界與梵蒂岡觀察者群體中重新點燃了對「不會錯」議題的追根究底和激烈論戰。我們認為這是方濟各領導的羅馬天主教會轉型正義過程必經的反思,也是教會新紀元誕生前必有的陣痛。本文內容主要取材自 漢斯•孔 神父致教宗的這封公開信和他歷年的神學論述,謹分享並見教於關心當代天主教會改革的華人教眾與開明神職們。
第266任教宗方濟各繼位三年余,他念茲在茲的是布建面向全人類的多元開放教會,並時刻敦促教眾奉行基督的悲憫及重拾福音的喜悅。如果有人問他何謂「教宗不會錯」,他最可能的反應是微笑著重復教宗若望廿三世就相同問題對神學院學生的回答:《Io non sono infallibile》即:《我並非不會錯》。面對驚訝錯愕的學生們,若望廿三世補充道:只有出自「宗座權威」(ex cathedra)才「不會錯」,但那是我永遠不會去動用的權柄。
其實,自從在1870年召開的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中,教宗庇護九世(Pius IX)正式頒布「教宗不會錯」為天主教教義後,引用「不會錯」「宗座權威」的案例只有一次,即教宗庇護十二世於1950年11月1日在聖伯多祿廣場宣布:「無染原罪天主之母,卒世童貞聖母瑪利亞,在完成了今世生命之後,肉身和靈魂一同被提升至天上的榮福。」隨後在其通諭《廣賜恩寵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正式確定為教義,並欽定8月15日為聖母升天節。雖然當時不少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的神學家們質疑訂定聖母升天為教義的聖經根源,而各個基督教派更是一片嘩然,群起抗議,但是藉著「不會錯」的底氣而逐漸引申擴充的「瑪利亞教義」,卻儼然成了奉行羅馬禮儀天主教會的品牌象征。
為了彌合「瑪利亞教義」缺乏聖經依據的質疑,廿世紀中期以降,許多天主教的神學論述常引用路加福音(一28)的句段:《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爾偕焉;女中爾為贊美。》證明聖經中雖未明言,但確實有瑪利亞升天的含蓄寓意。 現今較為普遍的說法則是:教義的發展是一種「有機」蛻變的過程,而「聖母升天」教義就是緩慢而漸進的發展出來的。
但是專研早期教父神學的德國教會史權威 伯薩德•阿塔訥神父(Fr. Berthold Altaner)卻撰文指出「聖母升天」並不符合漸進教義論。他指出公元一世紀的早期教會文獻中,瑪利亞是被描述為一個常人般的女子,無關聖召。既然沒有源頭,何來演進?事實上,教會史研究也佐證,直到第五世紀才出現了充滿神話性的瑪利亞升天的民間傳說。而東正教的教理中認為「瑪利亞如常人般經歷了死亡,之後靈魂立即升天,而肉身於三日後復活升天。」,與第五世紀流傳的鄉俗傳說雷同,但與羅馬天主教會認可的「聖母升天」版本有明顯的神學差別。
這場圍繞著「瑪利亞教義」的神學齟齬直到1958年庇護十二世逝世,若望廿三世繼任教宗後才開始平息。若望廿三世無意在人為的教條教理中糾纏。他任內召開的梵蒂岡二次大公會議不但否定了部份主教們「頒布特殊位格的聖母經」的提議,反而警告與會的主教們不要過度提倡「瑪利亞崇拜」。
但是,梵二會議為了縮限梵一會議造成的教宗獨大的形勢,以及恢復早期教會的集體領導的精神,把「不會錯」的運用,限定必須經過主教會議同意才能頒行。(教義憲章第三章第廿五節)。但是這段文字後來卻被居心叵測的解譯為:只要是主教會議認同的教會訓導,不論是涉及基本信仰或者只是道德教條,都可以引用「不會錯」來規範全體教眾無異議的履行。而造成了教會與主教權利無限擴大的現象。原來只為教宗一人設定,只限於「出自宗座權威」才屬「不會錯」的概念,反而被刻意的忽略了。漢斯•孔 神父的論述裏,對於這種偷龍換鳳,濫用「不會錯」的文字遊戲多有著墨。
果不其然,1968年教宗保祿六世頒布了引發舉世震撼的《人類生命》通諭。該通諭宣稱人工節育違反自然律,天主教認為避孕藥物是邪惡的,並禁止采用一切其他人造器材或性交技巧防止受孕的行為。當時就連保祿六世欽點的「倫理委員會」的專家們都認為人工節育為多元復雜性的問題,不宜以教宗的權威決定。但保祿六世獨排眾議,稱之為「主教訓導」個例,並隱喻教宗「不會錯」,而強勢頒布。從此,不但將他本人和羅馬天主教會帶入了長期與整個文明世界的痛苦對立,也形成了今日教會內,不論基層神職或是教友,面對「礙難遵行」的教會訓導,普遍出現陽奉陰違的分裂人格特征。
漢斯•孔 神父在他早期的著作:《不會錯?一個疑問。》中就已預見到並預言對 「不會錯」的擴大解讀,將危害天主教會運行和發展。他呼籲應就此議題進行嚴謹的基礎神學研究和思辨。隨後,在他神學論述第二卷:《有爭議的真相》中,更詳盡的說明教會高層對「不會錯」的刻意維護及對異議的專橫壓制,非但沒有神學依據,在現世政治輿論上,也置天主教會於不利的地位。
然而,「不會錯」心理形成的專斷與權力傲慢,在若望保祿二世與本篤十六擔任教宗期間更變本加厲達到一個頂峰。首當其衝的是梵二會議開啟的基督徒合一運動。對於與基督宗教各派別加強交流與理解,承認各教派的神職人員崇拜及施行聖事的有效性等倡議,都因天主教教宗「不會錯」的獨大心態無疾而終。其他舉凡從離婚再婚,女性司祭,神父修女獨身,以至尊重同性戀人權等現時代教會改革議題,都因在位教宗的一己之見而被視為異端,禁止談論。
其結果是:從上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期,天主教會承受了教友人數急速減少和各地神父緊缺的雙重打擊。但教會核心非但不反躬自省,圖謀改善,反而更趨封閉和自戀。明智之士普遍憂心天主教會正在與人類文明發展背道而馳。梵蒂岡大院內的那些老人們到底要將天主教會帶往什麼方向?追根究底,造成天主教會缺乏反思能力和無力改革的罪魁禍首首推「不會錯」教義形成的教宗絕對權威,以及依附其上的自說自話的「教會訓導」。
期待中的新天主教會誕生前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是拉丁美洲出生的教宗方濟各。他與若望廿三世一樣,正竭盡所能地為這個冰封的教會引入春天的氣息。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一位知名的梵蒂岡觀察者所言,空降到羅馬的教宗方濟各,每天都在「與狼共舞」。他在去年十月全球主教會議上遇到的刁難,只算是讓世人管窺其一。但在2015年的聖誕文告裏,面對內部掣肘和不斷爆出的教廷醜聞,方濟各卻堅毅不拔的向教會與世界宣告:…,天主教會改革將以果斷,明確和堅定的決心向前邁進。
鑒於此,漢斯•孔神父向教宗方濟各迫切的呼籲:針對隨著「不會錯」教義而引發的未解決的和被壓制的各種問題,在教會內開啟自由,開放且不帶成見的神學思辯。以期一勞永逸的將過去150年飽受「不會錯」糾纏的教會傳統回歸聖經原旨,大公教會精神和天主內的誠實。
大哉,漢斯•孔 神父!阿勒路亞!
轉載自《天主教在線》三月二十六日,二零一六年
作者耿慶文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加拿大文化觀察者。閱讀該作者其他作品,請連接:
https://twitter.com/JohnCK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