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6期 46

芥子 46期 - 福地裡的盛宴 沙漠隱院退省之旅歸程 ( 郭子文)

福地裡的盛宴
沙漠隐院退省之旅歸程



郭子文

 

一周的避静時間很快在感恩和充實的心情中度過。回程,我選了一條穿過那瓦候保護區的路,想讓至麗看看那裡更加原始,寸草不生的红岩大漠,還有穿插其間的火山遺跡(如火山噴發岩漿的芯子,即“volcanic neck”) 及陡峭峡谷。當晚,我們特意在Tuba City我學校辦的客棧裡歇脚,準備第二天再開車回家。

黄昏時,試試去敲了幾個印地安老友的家(這裡不需要先打電话)。五年不見了,再見歡。一位老同事给了我三條魚带回家,另有個朋友给了一張剛烤好的大餅(五餅二魚?)。第三家畢老師,可算是我在學校時的死黨,她要我们第二天早上去他們離土巴十七哩外更鄉下的家,要宰一只羔羊待客(浪子回頭?)。在鄉下,他們自己養了三十多頭羊。

第二天早上,我本着七年前去過她在荒野上家,但現早已模糊了的地貌記憶,順利地找到他們的合崗(即 Hogan ,那瓦侯印地安人的「蒙古包」)。我们到時,大人都在院子裡忙。除我們外,一共還來了三個其他朋友,加一個小孩。大人忙着幹活,小孩拿着爸爸做的木頭玩具,在一邊玩耍。

羔羊已宰好,羊皮剝下,舖在台上當砧板。我朋友正在清理内臟,她丈夫,我們也很熟,拿著獵人用的摺刀正在削羊肉。荒漠上没有水源,因此只有用從遠處運來很少量的水,也許就是兩加侖的水罷了,把腸胃等大致洗了洗。羊頭已用火燒去绒毛,端坐在露天搭好的木架上,等以後慢慢來燉個羊頭湯。沙地裡挖了個坑,架上鋼筋鐵條,生個火,就把削好的羊肉和一切可食部分,包括羊腰(不剖開)羊腸(需裹上肥油)氣管食道肝,一個個舖上架,撒一點鹽,烤熟,就着大餅,頂著太陽,席地而食。原汁原味,原始風味,美妙至極,簡直無法形容。

這是最真實直接的印地安經驗,「來到他們中間」和他們這樣近距離的接觸,親身體驗一下他們那特有,直屬大自然的纯樸和真誠,無疑是给這次避静加上一個完美的詮釋。我們非常開心。



*****************



生活不就該如此,無拘無束,質樸無華,隨遇而安?

回想在土巴十年,接觸到的那瓦侯人裡,大多都是不張揚,不炫耀的老實人。有人來我家,有什麽吃什麽。有人釣了魚,就先送過來。兩個小時後,來一批人,有校長有老師有工人等等,大家來吃清蒸活魚。有時,晚上會有人過來坐,泡上一壺野地裡採來的那瓦侯茶,搬個椅子在門口看星星,聊到很晚。我常驚訝,人和人的溝通竟然能來得這樣簡單,自然!

他們對人觀察敏銳,但不挑剔;他們對事敘述詳盡,但不堆砌文字;他們大半生性內向,卻不忸怩作態;少數那些生性外向的,也不帶有征服意圖。他們浪慢隨興,卻不誇張膚淺。這樣一個溫和厚實的民族,紮根於他們對大地和大自然的緊密關係,洗禮於艱難的生存條件,和堅實固守於傳統的信仰。他們的生活態度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即使遭遇不幸,也不見他們怨天尤人,或自哀自憐。其實很多人的生活,用我們的尺度來看,是相當悲慘的。讓我們這些從外地來的,習慣於時時準備鬥爭的人,很快就看到這些強烈的對比。於是,我們瞭解,如果要想在這裡適應,必須慢慢學著去脫掉職場的盛裝,商場的包裝,和戰場的武裝。這些多餘的面具,在這個「曠野」實在派不上用場,反而絆手絆腳。

人與人的來往不就該如此,赤誠以待,不做作,不虛偽,不勉強?



*****************



著名的心理學家,雲格(Jung),也是位靈修很深的基督徒,他在自傳裡(註),詳細記載了他自己的非洲之旅,包括北非,肯亞和烏干達。他描寫非洲的鼓聲,怎樣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彷彿喚醒他靈魂深處的某種東西,他簡直就想留下不走了。他說,不光是他,以前也有歐州人,被非洲的鼓聲吸引,最後永久留在了非洲。異國的文化就像一面鏡子,讓你看到你所缺乏的東西。歐州有那麽高度發展的文明,而非洲的文明是那樣的落後。然而,雲格體驗到非洲人從鼓聲裡表現出的強烈生命力和熱情,他們好像生活和生命已經合而為一;歐州人的生活,相對優裕從容,然而,就在同時,理性和意志,彷彿常把人綑綁,使人活得沒力,生活和生命越拉越遠。這種差距,只有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才會讓人意識到它的嚴重。

看來,文明進步的確帶來很多便捷舒適,也創造了許多璀璨成果。在這過程中,人們內心最珍貴的靈魂,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壓抑和摧殘,不容易得到舒展。也許,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看能否捨棄一些文明帶來的包袱,讓自己能活的輕鬆一點,自然一點,真實一點;多浪漫一點,少勉強一點,少競爭一點.......。如果能夠從種種偽裝和束縛中解脫,曠野就是福地,便餐就是盛宴,因為你是個自由快樂的大活人。

註:“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by C. G. Jung, 從德文翻譯的英文版,Vintage Books 出版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