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5期 45

芥子45期-讓我從《爬蟲類》說起 (郭子文)

讓我從《爬蟲類》說起
以生物學為基礎,探討心理、人格、靈性的成長、整合、昇華的必然性

郭子文

 

當代科學哲學家,若瑟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十幾年前出過一本書,叫「昇華生物學」 (The Biology of Transcendence)。它彷彿為讀者提供了一面廣角鏡,讓人忽然看到:生物大腦的進化,一個實體物質的變化,竟然會和有史以來,人類為何身不由己的抱著超越自我的嚮往,有著某種因果關係。 而在同時,人類又身不由己的擺脫不掉衝動和暴力,使自己斷續沈淪,彷若永遠無法昇華超越。這個與生俱來的內在矛盾,竟然也和我們的腦神經結構,有著一定的牽連。

原來,新一代的科學家發現,我們具有五個不同的神經結構,或是說有五個「腦」。其中四個系統在頭部,第五個「腦」,在「心」。前四個在頭裏的腦,主司:(1)反射行動,(2)情感記憶,(3)思維分析(知識性),和(4)引發高貴情操和創作的功能。第五個腦是「心腦」,在心裏:(5)是個誘發昇華超越,提升靈性層面,智慧性的腦。頭部的腦,具有一般常見的腦狀組織,心裏的智慧腦,沒有具體的腦組織,只有腦功能。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在我們人類之先,一些比較低等的脊椎動物,如爬蟲類,和後來陸續出現的哺乳類,也有他們個別特定的神經結構:

爬蟲類有個管反射行動的腦,類似脊髓或腦幹。它是個活在「當下」的脊椎動物,它最關注的是目前這一刻如何「求生」,包括捕食,求偶,安全。因此,它的神經系統,具有極快的反射功能,緊要關頭時,或行動,或偽裝,目的不外於撲食,交配和逃生。爬蟲類的腦,像個天線一般,時時監測,一有信息,不經思索,馬上反射。爬蟲類的世界,在人看來,好像時時充滿著暴力,激情 和驚險。

低等哺乳類具有比爬蟲類複雜的腦,它不但有反射中樞,它還有一些記憶情感的認知能力,因此,它們可以接受人的訓練,做一些特定的事。可以說低等哺乳類是個活在「過去」和「現在」的脊椎動物。因為有記憶和情感,它就能和周圍環境裏的東西建立關係,舒發情感,因此也能有它的社交圈,甚至有群體觀念,以便共存。它已能把自己和環境剝離,知道其間的相互關係,因此它的後續行為,就不再侷限於僅僅一種本能的反射了。

包括人類在內 的比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它的腦,就更完整複雜了。我們的腦神經系統不但有反射功能,也有記憶和情感功能,還有更進一層的認知能力。這個「知識性」的第三腦,讓我們不但活在「現在」和「過去」的經驗裏,也同時要想預見「未來」。然而由於對未來「求生」情況感到不明,我們內部「爬蟲類」的腦,就讓有些人,馬上神經緊繃,對明天反射出「焦慮症」來。

人類在第三腦之外,頭部還有第四腦來刺激其他部位的腦,以創造出更高層次的知性活動。人的心裏還有第五腦來處理第四腦所提供的綜合信息,反芻了然之後,產生出一種超越知性的智慧。這是從其他高級哺乳類還觀察不到的兩個更進步的神經功能。

科學研究顯示,母胎裏的嬰兒,三個月內,「爬蟲類」的那種反射功能的腦,已經可以簡單運作;六個月內,「低等哺乳類」的那種情感記憶的腦,也開始有初步功能;最後三個月,「高等哺乳類」的那種有認知能力的腦才大致成形。至於,比較更高層次,富於創造能力的第四腦,卻要在出生後才會開始逐步發展。第五個智慧之腦(「心腦」),如何發展,沒人能說,沒人知曉,我相信它需要借助一種靈性的恩寵,它也並不是人人可以擁有的。總而觀之,懷胎九個月裏,胎兒的三個雛形的腦已經可以運作。出生以後,他的第四腦,富創造力的腦,要有人悉心培育,才有機會健康成長。在胎兒和幼兒這兩個階段,他那四個腦是否能有機會正常發育,環境和關愛是至關重要的。

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腦在進化的過程裏,應生存環境的需要,一步步從簡單的「爬蟲類」脊髓,發展到嚴密複雜的人類大腦神經系統。然而,在每一步進化裏,上一輪比較簡單的腦結構,還是保留下來,只是另外添加一些新的結構,附在舊的結構上,讓它完整一些。因此,從脊髓起,後來加上了腦幹,再添上大腦,小腦,皮層,額業,顳葉等等。所有以往的功能,也層層累積上來。今天的人,不但有認知能力,還保存了「爬蟲類」的直覺能力,機警善變,附帶暴力傾向;也帶上「低級哺乳類」的社群特性,同舟共濟,你儂我儂。換言之,人一路上是帶著進化歷史,來面對今天的自己。有可能,哪天自己也變成演化歷史的一部份時,人類的特性也會被另一個新物種攜帶著,去面向屬於它的未來。

                                     ********

行為科學家馬斯洛(Maslow)1943年就提出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後來幾經修正,直到今天,還是廣被引用和應用。他說人的需要可分為八個層次:

1. 生理上的需要:身體和生理的需求,如空氣、水、食物、睡眠、保暖、性等。
2. 安全上的需要:遮風避雨、人身保障、財產保障、安定工作、免受恐懼等。
3. 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友情、愛情、親情;被團體,家庭,朋友接納。
4. 被尊重的需要:有些技能、成就、地位;有自信,人尊自尊,不被人藐視。
5. 認知的需要:追求知識,瞭解自己和世界,在生活裏,尋求意義。
6. 審美的需要:欣賞藝術,文學,音樂等給人帶來和諧一體的美。
7. 自我實現的需要:有理想和抱負,願意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突破到更高的境界。
8. 自我超越的需要:把以上的需要都昇華到更高層次,願以慈悲和智慧來普澤眾人。

如果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分成三組,不難看出,#1, #2,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個「求生」的需求 ,相當於來自於第一腦「爬蟲類」的活動。#3,#4,情感,歸屬和尊重的需要,是「求生」無虞後,「維生」的一種需求,要依賴外界的支撐和肯定,是「低等哺乳類」第二腦的活動。以上四個層次,列出的都是缺失性的需求,是個人對外尋求一些東西,來彌補自身原本的不足。

後面四個層次,列出的都是成長性的需求,是個人從自己已有的東西,想要發揚光大,使它變得更好:#5,認知的需要,正是第三腦「高等哺乳類」表現出來的特徵(也許是吃了伊甸園那個蘋果的「後遺症」)。馬斯洛需求層次裏#5(認知),#6(美感),#7(自我實現)正是為了最後一層,#8的「昇華」做準備。把人生的目標昇華到以慈悲智慧來施捨與人,看來也是一種心態的進化。因為「爬蟲類」只顧慮保護「小我」,「人」卻要嚮往恩澤「大我」,這絕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胸襟。

                                   ********

心理治療學起始於維也納的有三個大宗派,治療重點針對三種不同的心理需求。即弗洛里德(Freud)認為精神障礙起源於「感官」的需求未能滿足;阿德勒(Adler)認為是「尊嚴」的需求未能解決;近代法蘭克爾(Frankl)卻認為「意義」需求未能滿足,才是癥結所在。這三個學派的發展,正好和腦的進化相符。「感官」中樞位於第一腦,「尊嚴」中樞位於第二腦,而「意義」中樞在第三和第四腦。所以,當這幾個腦出現功能障礙或有不平衡的狀態,心理和精神都會出現一些症狀,需要矯正。同時,這三個學派的演化,也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配合。它們治療的範圍,正好吻合了馬斯洛列出的層次裡,#1,#4,及#5需求的內容.

九型人格(The Enneagram)裏面指出,人的性格裏有三種基本元素,即「直覺」、「情感」和「思維」。不同類型的性格,著重於用不同的基本元素來處理事情。有趣的觀察結果是,性格裏的基本元素,正好也是進化裏的第一腦(直覺/感官),第二腦(情感/團體)和第三腦(思維/意義)。而我們人類,一併傳承了這三個有實體的功能腦,使我們性格上同時帶有直覺,情感和思維的色彩。如果能設法讓這三個元素,在性格裏整合為一體,我們也會逐漸變成一個比較平衡的人。

在宗教、信仰和靈修生活上,看來也和我們的腦結構有著不可分的關係。有人重視宗教不但能給永生的承諾,也會讓今生有幸福的保障,這是「爬蟲類」求生腦最關心的話題。有人很享受教會團體給他的歸屬感,只要有溫暖有關愛就夠了,這是「低等哺乳類」的情感腦的功能發揮。有人鑽研聖經裏每字每句,自己津津有味,這是「高等哺乳類」的知性腦最在行的事。如果一直讓前面三個腦來主導,人會只從外面附著在宗教上,不能進入和造物主有一種信仰關係,或許更難妄談靈修了。這一點像是在宗教信仰的旅途上,問你是個觀光客,還是個朝聖者?前者只拿他缺的、要的,然後揚長而去。後者把一切盡收眼裡,琢磨在心底,久久不忘懷。

                                 ********

各種宗教在世界各處宣揚了不止幾千年,要人相容相愛。世世代代,多少人念經、打坐,祈求和平。可是,人性依然故我,還是事端不斷,暴力相向等等。假如我能看到,這些現象背後的生理基礎,就能瞭解前面物種的原始腦,怎樣給了我機警、關愛、知性之類的正能量,也給了我擺脫不了的暴力、仇恨、盤算之類的負能量。在生物腦的進化過程中,我被動地攜帶了許多「前輩」累積的優點和缺點。然而,在我們人這個生物特性裏,還有其他新演進出來的腦,它們給了我「認知」、「創作」和「昇華」的潛能。這些進化的能力,與生俱來,我認為是造物主老早埋下的因,今天才被人發現,但願能生出個果。

至於如何發展第五個智慧之腦以能超越昇華,一向很少有人論及。超越昇華想來不能單靠人力。西方文化強調積極的追求,所以有人以為尋求身體和生理的高峰體驗,獲得強烈刺激,感到高度興奮,就是「超越」,那是不正確的。從外強加的力量,產生不出內在的共鳴。「心腦」,智慧之腦,我覺得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主住在我內的宮殿」,是我和祂交流的地方,並不在那善於盤算的腦部。東方傳統著重寧靜和專注,如是,心靈的力量比較享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我深信在寧靜和專注下,「心腦」自會獲得一些啟發,進入昇華經驗。因此,不管人類是不是生物演化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都得努力,不負所託,繼續成長,維繫長遠以來的進化之路。

請按此處回芥子目錄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