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3期 43

芥子43期 - 信仰年—使徒信經 (貝慈神父 (Fr. Thomas Betz)著 唐汝梅譯)

信仰年—使徒信經

 

費城華人天主教教堂 貝慈神父Fr. Thomas Betz著

唐汝梅譯

1.

在保祿給《希伯來書》,我們讀到:「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 是未見之事的確證。」有「信德」是什麼意思?它不是說我們接受沒有証據的事,亦非我們就接受所聼說的。信德不只是感覺。這個堅信是:告訴我們某些事的人值得信任、或所告之事有道理,並且講這些事的人也值得我們信任。

聖經,特別是基督的故事和教會的歷史對我來講很有道理。我相信這個世界有個造物主。一個突然發生,沒有智慧主宰的世界是不合理的;況且我看過福音是怎麼樣改善了有些人的生活。

其他讓我相信天主的事還有:宗徒、早期的基督徒、和其他許多人因為信主而犧牲生命;基督的故事,驚異却具有說服力地回答了許多人生的問題;還有我個人的許多祈禱得到不可思議的回答。

信德不只是願望。天主教徒相信信仰必須是合理的,而不僅是感情的。我的信仰有其理由。總之,我相信天主經過聖經和教會對我們說話。

2. 我信天主

人們有個傾向,就是想把天主變成我們要的樣子。當別人犯罪時,我們要天主嚴厲, 我們可以在聖經章節裡找到把天主當成裁判的例子。當我們犯罪時,我們卻要天主慈悲, 於是天主在聖經裡被描述成慈悲。

天主是奧妙的

聖經對我們講天主,而畢竟,祂仍舊還是很個奧秘。我們必須確定不把天主當成我們要的天主,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是以聖經為根本,我們還要確定我們不是只選擇我們喜歡的聖經章節而忽略我們𣎴喜歡的。

但是,我們終究還是無法完全地了解天主。我們相信天主,我們也相信祂在聖經裡顯示了自己;但是祂仍然保持著奧袐。

3. 我信天主,全能的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天主完全真實,不被完全瞭解,永遠奧祕而全能,天主也被稱為「聖父」。

「父親」這個字指一種關係。一個人除非他有兒女不能被稱為人父。因此在聖父的本質上,祂在一種關係裡, 最先是與聖子基督,但是也與祂的兒子和女兒的我們。

祂是我們的父親的身份並非只是說來好聽而已;正因為祂是父親的身份才與我們有了關係。祂如果不愛我們,不會是我們的父親,那也就不是祂了。

我的父親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愛當我的父親;天主也很了不起,祂也愛當你我的父親。

4. 我信天主,全能的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全能」和「創世者」這兩個字對於現代人很難接受,特別在科學這方面。

經由科學,我們發現了宇宙的浩瀚,它巨大無限。我們的信仰教導我們,宇宙有開始,也會有結束,並且科學也如此同意。地球不過只是宇宙塵埃的一個斑點; 宇宙的巨大讓我們難以置信創世者仍然會在乎住在其上的人類。

可是「全能」這個字說明了天主是無所不能及無所不知的。宇宙雖大,但是全能者之大足能了解,並且關愛微小者。我們無從想像天主能夠同時創造又能夠照顧如此巨大的宇宙,可是這正是我們的信德——天主是造物者,他的關愛可以伸展至最微小的部分。與廣大的宇宙比較,我們極其渺小;但是即便如此,天主依然能够關愛你和我。

許多科學家否認有造物主。當科學揭露了事物的創造,以及生命的進化,他們認為不再需要有個造物主,對此我向來不解。科學至今無法解釋所有事物的起源,以及最初事情如何發生和為何會發生。

  對我而言,創造的奧秘歸由天主,却不代表天主不存在。

5.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有些科學家認為所有的事都偶然發生,如果相信創世後面有位智慧者,是不科學的。我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讓我們看著人的眼睛,或者動物的眼睛,視力微妙的發展會是純然的巧合嗎?再說到了秋天,葉子轉變成多彩繽紛,掉下地,到了春天大地又葱蘢如一,這怎麼可能是偶爾發生,沒有智能在主宰著?

我認為大自然的奇妙和複雜必須要一個設計者,一個創造者。我很難相信這只是沒有智慧的偶而發生,這比相信神還要難。

有些科學家認為天主教會反對科學。但是格雷戈爾.門德爾(Gregor Mendel)首先發現基因,是個天主教神父;喬治.勒梅特(George Lemaitre)首先提出「大爆炸理論」也是天主教神父;古生物學家德日進 (Teilhard de Chardin)參與了在中國發現「北京猿人」遺骸的科學考察,他既是位擁護進化論的科學家,也是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天主教會多年來和科學家有所爭論, 而且有時候教會還是錯的,但是總體而言,天主教會比任何機構都更支持科學。

6. 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

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基督是通向救贖的道路。基督為了赦免我們的罪過而犠牲,因為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免除了我們的罪過,我們因而得救。

現代男女難以接受這個教理有兩個原因:

(1). 人們總是說:「不就是要過好一生嗎?只要你有好的一生,你信基督、或信穆罕默德、或佛、或你什麼都不信,有什麼不一樣?」當然有好的一生的確重要;但你若相信耶穌,却生活在邪惡中,也不能幫你什麼。基督徒不相信我們能靠自己的善行拯救自己。我們沒有能力可以自己進天國,只有經由基督,天主才能給我們救贖。救贖是恩竉而不是做善事的回報。
( 2). 另外,人們說耶穌是分裂的來源。如果我們都能同意有神,那麼因為大家都認同神,所有宗教都是一樣的。可是聖經教導我們基督是唯一的天主子,唯有祂才能完全顯示天主的真理。
對基督的信仰不應該讓我們傲慢,而是要謙虛。如果我們愛基督、相信基督,我們應當要感恩。不是我們靠著自己找到耶穌,而是祂找到了我們、拯救了我們。耶穌愛每個人,祂召喚我們要有信德。我們也應該熱切地把基督介紹給別人。

7. 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是天主之子。一個孩子不可能沒有父親;一個父親也不可能沒有孩子。所以基督和天父之間有一種關係,一個植根於愛的關係。基督邀請我們進入天主聖三這種親密和愛的關係中。基督是上主鍾愛之子,我們也能如是。經由聖洗,我們成為和基督一樣是天父之子。

基督徒宣稱天主邀請我們分享祂的生命和愛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是祂不是高高在上地愛著我們;祂邀請我們成為祂的孩子,和祂有著父與子的關係。

一個人的孩子是另一個人,所以神的孩子也是神。一個孩子永遠和他的父親有一樣的本性。我們被賜予了一個機會也可以像神一樣,永生不死、被愛、分享基督管理世界。

8. 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我提過天主邀請我們分享親密的友誼。我們成為耶穌一樣,是天父的愛子。

但是,耶穌,我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主。在古代,「主」這個字,意味著你事必服侍和敬畏你的主人,你的主人是你的顧主, 他對你有權柄。

我們的天主也對我們有權柄。祂不只是我們親密的朋友,祂是我們的天主。聼起來有點矛盾説基督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親愛的伙伴,也同時是「主人」。

天主要你交出你的工作、你的忠心、和忠誠;祂也要你,要你的承歡和服務。就我們而言,上主是我們的朋友,同時仍舊是我們的主。上主有權命令我們服從。我們有誡命和天主啓示的法令,而且我們必須服從。

9. 祂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

路加福音告訴我們天使加俾額爾預報給瑪利亞有關基督的誕生。天使說她將是默西亞——達味之子的母親。她因這話驚惶不安,因為她是童貞女。雖然聖經上說她被許配給了若瑟,但是她似乎更想保持她的童貞。所以加俾額爾澄清地說:「這個小孩沒有人類的父親,而是至高者之子。」

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耶穌沒有人類的父親,因為聖母受孕沒有性的關係。然而耶穌不是半神、半人。祂是百分之百的人,祂由聖母瑪利亞得到人性;祂同時也是百分之百的神,和天父一樣。「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

《尼西亞信經》説耶穌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在古代,一個父親給一個小孩生命,通常是指一個父親經由性的關係給予一個小孩生命。但就耶穌而言,祂來自天父,不是被造的。意思是說祂來自天父,祂在萬世之前就已經存在。

我們經由祖先而來,我們曾經不存在,後來我們因被造而存在。耶穌來自天父,祂一直就是來自天父。祂一直是存在的,祂被生,而非被造。

在歷史上,耶穌經由瑪利亞和天父的旨意而降生為人。

在若望福音第一章理,若望稱耶穌為「聖言」。「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因此他教導我們聖言來自於永恆,而且聖言就是天主。

他又繼續說所有被造的萬物都經由聖言而造。所以聖言就是天主、造物主、並且是永遠的。聖言早已存在、也永遠存在。

在歷史上,聖言成了血肉。於是永恆的造物主聖言成為了人,成了血肉。我們是有血肉的人, 聖言成為和我們一樣。聖言天主一再地經由先知、舊約、和新約來顯示自己。最後天主成了聖言而這個聖言說明了一切關於天主的事。

所以耶穌基督,即聖言,是全面和完整的天主的顯示。天主是什麼?基督就是天主,所以經由讀福音、讀基督的故事,你就會知道天主的一切。

10. 顯示

有關「顯示」的思想通常不包括在「信經」的討論𥚃。

當你知道了原先不知道的,這個新的了解叫做「顯示」。對天主教而言是指的三王來朝。這個故事是説幾位賢士在異星的引導下來尋找剛出生的猶太人君主。當他們到達了耶路撒冷,惱怒了兇惡的黑洛德,他殺了所有白冷城的嬰兒為消滅掉耶穌。

異星顯現了天主終於給世界送來了默西亞,祂的君王。 有的人問在異星中找尋意義是否占星術。我們都知道占星術相信命運,或者相信星星控制我們的命運是犯罪的。相信除了天主以外的東西能掌握我們的命運是犯了偶像崇拜的罪。可是這不是占星術。三王沒有相信異星控制了天主,而是天主控制了並且引導了星星。耶穌不是由異星所決定,而是祂把異星放在天上當做一個標記。

在教會初期有三個慶典都叫做「顯現」:三王來朝;耶穌在約旦河受洗;以及福音上記載的耶穌行的第一個奇蹟,在加納婚禮上把水變成了酒。這三個聖經故事中的每一個都顯示了基督是天主之子,是默西亞。耶穌顯示了祂真正是誰,是和我們在一起的永生天主之子。

11. 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

我們相信基督是天主之子,和聖父一樣是真神。然而我們也相信祂被一個腐敗的執政官審判,極端痛苦地死於十字架上。

有可能一個永生的造物主會降低自己如同一個罪犯,赤身裸體,被殘酷地被鞭打、被拒絕、被抛棄、和被侮辱嗎?若有可能,又是為了什麼?

我以為就是這個道理讓基督信仰有其可信度。因為天主讓祂自己所造的人如此羞辱祂,並致祂死於這般,是不可能造假的,否則太不可思議,甚至怪異了。

它告訴我們天主異乎尋常的謙虛。聖保祿在《斐理伯書》說基督「有天主的形體」,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祂貶抑自己,聼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又怎能傲慢,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我們又怎能評判別人不如我們?

如果祂為了我們如此做了,這種愛是多麼驚人而且不可思議!

12. 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

天主教的信仰告訴我們耶穌真正去世了。如果祂真的去世,那麼祂就真是人。神應該不會死,可是祂却真死了。永恆的聖言,永恆的天主子,也是天主,祂唯一能死是因為成為了人才會死。因此耶穌完全是人,也完全是神。祂死了。祂像我們一樣經歷了死亡的恐怖。天主自己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我們終有一天會知道什麼是死亡,可是天主早就知道。

耶穌,天主之子,選擇了進入死亡、我們的詛咒、和我們的懼怕,從而拯救我們免於永遠的死亡。希伯來書說基督藉著死亡,解救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當奴隸的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自由,沒有真正的舒適,不能真正的品嚐人生,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都會終止。可是因著基督,它們不會終止。

假如我們跟隨基督,我們必會從死亡中被拯救。只是進入死亡之中非常不易。我們跌入未知的黑暗中, 但是我們深信在這黑暗中,我們會看到天主的光。

13. 祂下降陰府

這句話是宗徒信經中最奧秘,最令人不解的。耶穌死後,被埋葬,然後下降陰府,是什麼意思。

對這句話有很多詮釋:
有些討論耶穌去世的恐怖,祂是怎樣在十字架上極端痛苦慢慢地死去。在十字架上,祂痛苦地喊著:「我的天主,我的天主 !祢為什麼捨棄了我?」祂不像平常親密地喊「父親」,而是不帶私情地喊:「天主」。祂意識到天主不在,天主在祂需要時放棄了祂。祂大聲地喊不是因為死亡,不是因為要避免死亡,不是因為要免於受苦或失去意識,而是要求天主在祂悲傷和困難時陪同祂在一起。

這不就是地獄嗎?

難道耶穌不曾經歷過地獄的恐怖嗎?與天主分離、肉體的痛苦、絕望,難道這些經歷不就是地獄嗎?沒有天主的死亡就是地獄,耶穌以信德進入死亡,但是這個信德必然難以把持。

有些詮釋者分析耶穌之死是經歷地獄。因為祂入了地獄,我們因此免於入地獄。祂獨自到了死亡的領域,也害怕著,卻向我們保證:當我們到了死亡的領域,我們不會孤單,也不要害怕,因為祂在那裡。

14. 祂下降陰府

伯多祿前書裡說到:「他藉這神魂,曾去給那些在獄中的靈魂宣講過。」另外,在宗徒大事錄伯多錄講道:「天主卻解除了他死亡的苦痛,使他復活了。」

所以聖經和信經都說耶穌在祂去世後,升天前到了「地獄」或「監獄」去對那些在祂死之後和復活之前的靈魂講道。天主教道理不認為基督是去了拒絕天主的惡人所在的永遠地獄,祂是去了舊約時代聖徒拘留之地,或稱之「地獄的邊緣」「靈薄獄」。換言之,在基督誕生之前的義人不能上天堂,他們住在一個與天主分開的地方,無助地等待基督的救贖。

因此,基督在他去世之後,像所有去世者一樣去了陰府,在那裡祂救贖了犯罪的人類。

在聖週六,神父們讀很美的《古老聖週六的講道詞》。它很有詩意地描述耶穌進入亡靈的陰府。在這講道中,耶穌仍帶著他受折磨的痕跡下降到了陰府。他把我們的原祖亞當和厄娃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他告訴他們以及我們:「我不是為了陰府而造了你。」

所以我們之所被造不是為了與天主分開,而是為了愛和與天主永遠的合一。耶穌基督承受了地獄和死亡的痛苦,才能讓我們免於地獄。

15. 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基督去世然後復活是基督徒的中心信仰。你相信他去世後又活着嗎?如果你信,你就是基督徒,否則就不是。

或許你不確定,或者你懷疑。這不要緊。你懷疑,或有疑慮,或者對教給你的有問題,都很正常。這些你都不用去擔心。我們在若望福音𥚃讀到,當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門徒時,多默不在場。別的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他不接受,他懷疑。我們稱他為「懷疑的多默」。所以如果你懷疑,你就和多默為伍了。

可是我們必須要解決這些疑問。多默並沒有脫離他的團體,即初期的教會。他留下來和其他門徒一起,並且等待耶穌為祂的復活更為清晰明確。最糟糕的是當你有懷疑時,就離開教會,或者不再望彌撒。若這樣,你就會在懷疑中迷失,不再能解決疑慮。

你可以懷疑。但是你不能用邏輯去推理:祂從死亡中復活;或者祂沒有從死亡中復活。祂有;或祂沒有。一個是對的;另一個是錯的。這兩句:「祂復活」和「祂沒有復活」不能同時是真的,否則不合邏輯。

有時我們說我們相信復活的耶穌,可是有些人不相信,於是我們因為不願冒犯他們,就隨聲附合。我們真的不願冒犯任何人,然而要否定我們宗教的核心信仰,却絕對不是避免冒犯的方法。

耶穌的確復活了,這是我的信仰。我尊重其他宗教、我也尊重無神論者;但是我不能否定我信仰的核心。希望你也一樣堅定地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

16. 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聖經裡記載耶穌在傳道時有三次讓死人復活。他復活雅依洛的女兒;祂復活納因城寡婦的兒子;最戲劇性的故事是讓拉匝祿死後第四天從墳墓中復活。耶穌顯示了祂是生命和死亡的主。

可是這三個人最後還是又去世了。耶穌把這些人從死亡中喚醒,可是他們只是活了一陣子。我們不知道他們最終在什麼情況下死亡,但是我們知道在他們生命自然結束時又去世了。

耶穌的復活不同。祂升了天,再也不會死亡。祂升天到了永生。祂的復活不是從屍體復活或甦醒,而是明確進入沒有死亡的境界。耶穌永遠活着。

耶穌要給我們的不是拉匝祿僅僅多活一段時間的復活。衪給予我們的是祂的復活,是死亡之後永遠不會終結的生命。

當有人病重時,我們為他的痊癒祈禱。我們祈求的是多活一點時間,延長去世的時期。可是死亡終究會來,終究會。

但是若我們以信仰分享耶穌的復活,我們就不會有最終永遠的死亡。

17. 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想像宗徒們在復活節早晨醒來。 安息日已經結束了,他們可以自由走動。基督已經去世了, 他們希望能經由祂而得到政治上的解放已經破碎。因為在聖週四,他們選擇自己的安全在對基督的忠誠之上,所以他們覺得羞恥,愧於安全地活著。在基督被捕時,他們跑了,藏了起來。

此刻基督已經完全離開了他們的生命。

德國哲學家尼釆的名言:「天主已死,我們殺死了祂」可以總結他們的感覺。要解釋瘋狂的尼釆究竟是什麼意思或許不易。現代的人拒絕了天主的安慰和安全,而生活在無拘束的自由裡。尼釆寧可沒有神,可是人類始終缺少有信仰的安寧。尼釆總結了現代社會的狀態:我們要天主的安慰、要永生、要祈禱,但是我們不要放棄任何自由,我們也不要對於我們的罪過感到愧疚;總而言之,我們拒絕天主,我們活著不要有祂。

門徒們拒絕為了基督而冒生命危險,現在祂已經死了,他們孤獨了。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經常體驗到的不是天主臨在的安慰,而是懷疑的空虛。天主在我懷疑時真的和我一起嗎?祂真的和祂的教會一起嗎?或者是我們只能靠自己?而我們幼稚的信仰全是愚蠢的?

在那個星期日,門徒們先從婦女那兒聼說墳墓空了。這是什麼意思?他們不願意相信,但是後來他們看見了祂,祂復活了,這多麼難以置信。他們仍然軟弱,易犯錯誤,可是現在他們知道天主給他們的的臨在是絕對不會被帶走的。是的,天主似乎藏了起來,可是祂沒有離開,從來不曾。我們要活在信德裡,因為基督克服了死亡,永遠地為了我們而臨在。

讀《新約》四部福音裡復活的故事,可以看出失去希望的人們看到了天主意料不到的救恩有多麼的驚訝。請相信在你最黑暗的時刻,天主和你在一起。

18. 第三天自死者中復活

讓我們繼續默想我們信仰的中心,我們相信基督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

當祂第三日回來時,我們可能期待祂像舊約時常預言地一樣帶著彌撒亞的光榮和權威。舊約裡常常提起有個永生的國王,他會永遠地統治所有的國家,他並且會讓以色列從敵人和迫害人中解救出來。

當耶穌活在世上時,許多人渴望有個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救星,對祂難免失望。祂既窮困並且在現世上微不足道。此外,祂對當時的政治和權力毫無興趣。祂毫不關心誰是羅馬帝王、誰是以色列的大司祭。

當然在祂從死者中復活時,祂又擔任祂的權柄和適當的任務。可是祂不是要得到權力,而是升入一種關聯。祂復活了,尋找祂的朋友、原諒他們的怯懦,再次尋求獲得他們的友誼。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不是進入塵世和政治的權力,而是與人類進入更新的關係。這個總結了耶穌到底是誰。祂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友情。祂復活了,不是要統治我們、控制我們,而是要成為我們的朋友。

19. 祂升了天

首先,我們來看看聖經對耶穌升天的描述。在《瑪竇》、《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錄》(也是路加所寫)裡都能讀到。

在這些述說裡,我們得知基督復活後以可見的形體顯現又離開了。祂確實以肉身復活,升了天與天父在一起。在祂從死者復活時,門徒們可能以為祂總會在的,經常出現。但是並不如此。祂連同肉身一起升了天,祂離開了我們,只是經由聖神,祂仍和我們在一起。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在升天前說了兩件事。首先祂要門徒去世界各地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然後,祂答應同他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我們有一道命令:去各個國家,使所有的人都成為門徒;同時我們也有個保證:雖然基督的肉體離開了,却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所以,跟隨基督的人就必須把祂的福音帶給全世界。我們不孤單,因為基督經由聖神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教宗方濟各剛當選。讓我們輕聲祈禱他會好好服務於教會,以使基督的福音真的遍佈各地。

20. 祂升了天

基督是神。祂在瑪利亞於白冷城生下祂之前早已存在。其實,祂在萬世之前早已存在。

可是祂選擇和我們一樣降生為人。祂絕非半神,半人。耶穌既完全是人,也完全是神。祂不是一部分是人,另外一部分是神。祂不分為二。祂人性的身體是不能分割的基督的身體,因而就是神的身體。當祂在十字架上受苦時,天主也在受苦。

祂一旦成人,就永遠是人,是神聖的。天主以人性之心愛我們。基督是真神,有著肉身。若望福音認證祂復活的身體仍然有受苦難的痕跡。多默堅持要看到、要探入祂的釘孔、要探入祂被刺的肋膀。所以基督是因為愛而受傷,並且永遠帶著這些傷痕。因為基督是神,我們可以說神因愛著我們而受傷。

當基督在復活四十天後升天時,帶著祂的肉身去了天堂。所以有現世的一部分,基督的身體,永遠和天主在天堂。基督把我們的肉身提升到天堂, 是我們的人性在天堂被舉揚。

由於我們的人性已在天堂,由天使們祟拜,這印證了天主要榮躍我們每個人所具有的人性。天主的計劃乃是要所有的人帶著我們的肉軀與基督永遠在天堂。

基督來提升了我們的人性。聖奧斯丁說:「天主之子成了人子,好讓人類的子孫成為天主的子孫。」基督升天是天主來提升我們的人性到達神性最明顯的標記。

21. 祂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

在耶穌受難日時,我們可以深思這個句子。

耶穌在天堂裡,祂和全能的天父一起統轄全世界。耶穌從神性降低自己,接受了人的人性。祂降得多麼低微!全能的父被扒光衣服、鞭打、嘲弄、辱罵,最後像個「東西」一樣死在十字架上。天主接受了這樣的羞辱和痛苦。

可是現在祂是在天堂裡的神, 是永恆全能天主的聖子。祂一度活在世上,可是現在祂在天上永遠是神,和天父、以及聖神合而為一。一個神,却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神。

祂坐在天父的右邊做什麼?我們在聖週和封齋期念的《希伯來書》描述耶穌是「大司祭」,一個為他人向天主懇求的司祭;一個為了人類奉獻犧牲的司祭。耶穌是一位真正的司祭,祂奉獻了天主唯一所愛的犧牲品。祂奉獻了自己。

耶穌是一位把祂的服從奉獻給天主的司祭。祂也是犧牲品,祂被犧牲了,所以祂既是犧牲品,也奉獻這個犧牲。祂當司祭唯一的職責和目的就是為我們贏得天主的恩寵。

祂在天父聖殿的寶座前為我們求情。祂懇求天父寬恕我們的罪過。祂時時刻刻提醒天父祂的犠牲,懇求為了我們的益處而接受祂的犧牲。

好像天父並不愛我們,祂只因為祂的愛子才愛我們。當然,這不是真的。耶穌永遠的大司祭的聖職,和祂永遠對我們的支持正是聖三的計劃。天父派遣耶穌正是因為這個任務。

然而只靠我們本性的力量得不到救贖。我們所做的善行並不能超過我們犯的罪過;我們若能夠上天堂並非因為我們夠資格上天堂。由於我們犯了罪,我們失去了上天堂的「權力」,我們所做的任何善行在天主眼中都不能拂拭掉我們的罪過;但是耶穌的善行,特別是直到在痛苦中去世的服從,足以勝過任何我們曾經犯的罪,以及任何將來會犯的罪。

所以,耶穌在天堂是我們的守䕶,祂在天父右邊替我們祈求救贖和原諒。

22. 祂要從天降下,審判生者死者

我不喜歡被批評。當我們被別人批評時,我們認為他們對於我們毫無所知。我們問道:「你對我一無所知,你怎麼批評我。」

可是,我們的確彼此判斷。我們常常看著別人,批評他們所做所為,和他們的動機。對他人的判決是「有罪」,對他人的處分是永遠的否決。同樣的,別人也是如此判斷我們。

耶穌叫我們不要判斷別人,而是留給天主去判斷。

耶穌是唯一真正瞭解一切的裁判。祂知道我們的動機、我們面對的壓力、我們犯罪的理由、我們做的好事、和我們心懷的想法;祂知道我們的感情、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童年;祂知道我們遭遇到的不公平、也知道我們對別人所做的不義行為。

所以,當耶穌審判時,判決既真實且正確。

所以,在我們生命終了時,耶穌會審判我們。

我們可以引以安慰的是我們面對的裁判是愛我們的。我們的裁判要給予的是 「天堂」的判決。祂是維護我們的律師、是給我們公正判決的法官。祂的決定是公正的,我們不能只靠著祂的慈悲而無視我們真正生活上的所為。儘管如此,祂的判決仁愛且慈悲。

在葬禮時,我們常常聽到講道和發言保證死者一定會上天堂。事實上,當耶穌做決裁時,我們並不在天堂。我們在世上不知道一切 —— 不像耶穌知道所有,但是我們知道耶穌是個慈悲的法官;我們也知道祂是公正的。

因此,我們活著和去世時都依賴祂的慈悲,但是我們也應該活著和去世時都畏懼祂的審判。

23. 祂要從天降下,審判生者死者

上面我說:「我們活著和去世時依賴祂的慈悲,但是我們也應該活著和去世時都畏懼耶穌的審判。」

許多人聽了「畏懼耶穌的審判」覺得驚訝、或許不安。可是「敬畏神」,或者「敬畏上主」在聖經中經常出現。事實上,「敬畏上主」是我們領堅證的聖神七恩之一。

《聖詠》112:「亞肋路亞!凡敬畏上主的人,真是有福,喜歡祂誡命的人,真是有福!祂的子孫在世上必要强盛。」

《聖詠》103:「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祂待敬畏他者的慈愛也多高。」

這不僅是《舊約》上的字句,在《新約》上也一樣看得到。聖保祿在給《斐理伯書》告訴我們:「你們要懷著恐懼戰慄,努力成就你們得救的事。」

有時候《聖經》的經句告誡我們要「敬畏和愛」上主。我們怎樣懼怕我們所愛的主?

在另一方面,聖若望説,我們對上主的愛要有信心。祂告訴我們:「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因為恐懼內含着懲罰;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

「恐懼」在聖經裡有什麼意思?

(1). 有些人翻譯為「畏懼和尊敬」,意思是面對比我們無限偉大的,產生驚愕和震驚。但是這只是一部分的意義,並不完全。
(2). 它的意思並非我們面對有害或危險的事而產生的恐怖,像毒蛇一樣。它也不是意味著我們完全生活在隨時被人左右、被傷害的極度害怕之中。聖經告訴我們對天主的愛要有依恃之心。
(3). 它的意思不止尊敬。當然我們必須尊敬上主,我們必須敬畏祂的偉大,可是恐懼有更多的意思。恐懼的意思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天主是誰。我們永遠知道祂是神,我們不是。總之,這就是「恐懼上主」的意思。

亞當和厄娃一吃了伊甸園的禁果,因為他們想要與天主相似。他們向天主的權威挑戰,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比天主制訂更好的規則。這正好相反於敬畏天主。如果我們相信天主會拯救我們、祂會賜給我們天堂、我可以在天主面前證明一切,我們就是對天主沒有恐懼。

然而,若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確信祂的愛和慈悲、同時承認祂知道我們的罪過、甚至我們不自知、或者找藉口的罪過, 那麼我們恐懼上主是健全合理的。當我們把自己交托於天主,不與祂爭論,我們畏懼祂,這不是我們不愛祂, 或者我們不確信祂的愛——這個意思是我們不自以為有資格獲得祂的愛、慈悲或救贖,我們對於自己犯的罪不找藉口。

常常人們讀聖經或聽到教會的訓示並不了解。他們經常不謙虛地去研究以求更深刻的了解,反而嘲諷地説:「這不可能是天主的意思;如果是,那麼我會同意;如果我不同意,那麼就是虛假的, 我加以拒絕。」敬畏上主的相反是以為天主會因為我做了好事而拯救我,或者以為我只需要相信我能理解的。天主嫌棄這種傲慢。

恐懼天主是在天主前的謙卑。反之,傲慢地要天主服從我的判斷,而不情願接受祂的判斷就就是不畏懼天主。

24. 祂要從天降下,審判生者死者

在《聖詠》19裡,我們讀到:「但誰能認出自己的一切過犯?求你赦免我未覺察到的罪愆。更求你使你的僕人免於自負,求你不要讓驕傲把我佔有;如此我將成為完人,重大罪惡免汚我身。」

這首聖詠告訴我們在天主面前我們不能確定一定會得到拯救。我們可能犯了不知道的罪。我們不知道是否犯了天主看的到但是我們不察覺的罪。

《瑪竇》第廿五章說我們要依照我們如何對待鄰人被審判。誰給了別人食物、水、衣服、和安慰,會知道他們是對基督所做而將被引進天堂; 而那些吝於將這些給予需要的人會知道他們拒絕了基督而被摒拒於天堂之外。

這令人安慰吧?可是我不這麼覺得。我的確幫助過有需要的人,可是有時我也拒絕過有需要的人。如果這是被審判的標準,那麼我沒有一百分的記錄。我不知道天主怎麼看我。我甚至不覺察我的罪愆,可是這不表示我的罪愆不得罪天主。

聖湯瑪斯阿奎那犯了兩個罪,兩個基督徒態度上的罪:絕望和臆測。一個絕望的人只看到自己犯的罪,而不信賴天主的仁慈。這是錯的,而且是項罪。一個人犯了「臆測天主仁慈」的罪則是相信天主既然這麼的仁慈,而他犯的罪微不足道,一定會被拯救。

臆測之錯在於過份有希望;絕望之錯在於過份失望。有臆測之罪的人相信他有資格得到天主的慈悲;有絕望之罪的人不相信天主的愛和原諒。兩者都錯。

不論如何,對於犯罪我們應該要嚴肅地負責。在被審判之日對於犯了罪應有所恐懼,並且不找任何藉口。然而,我們也應當知道我們的裁判——基督,「不是來譴責,而是來拯救。」

25. 我信聖神

當我們談到聖父和聖子時, 我們最好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雖然談論天主總是奧秘的。就一般人的字眼而言,我們都懂得父親和兒子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們不會懂什麼是神靈。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說到「聖神」,而我上學裡的修女都屬於「聖神會」的修女,這更讓我迷惑。

什麼是「聖神」?當然,這是個錯的問話。聖神不是「什麼」, 而是「誰?」祂是人,是三位一體其中的一位。聖神是神。祂和聖父、聖子有同樣的本質。祂們三位一起是一個天主。

神學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聖神明確的事。《聖經》的文字比較是文學的、比較表示象徴。《創世紀》第一章,聖經最早的記載𥚃我們讀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在希伯來文𥚃風是「氣」的意思。《創世紀》第一章字面上的意思是「神的氣」,或者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然後在《創世紀》第二章𥚃我們讀到人,亞當的創造。「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的鼻口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這個人活了是因為他有了呼吸、有了氣。如果他沒有了呼吸,他就會死;而人的呼吸或氣,就是天主的呼吸或氣。

因此,上主的聖神是作為運行、整形、塑造並給予生命。在《厄則克耳》三十七章𥚃,先知被帶到一個充滿死人,和枯骨的古戰場,象徵著以色列人被放逐,死去、乾枯和無望。『你應向氣息講預言!人子,應向氣息講預言說:「吾主上主這樣說:氣息,你應由四方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復活。... 」.氣息就進入他們內,他們遂復活了。』

上主的神給予生命,甚至可以讓死人復活,重新可以呼吸。上主的神在《厄貝克耳》三十七𥚃讓倒下的士兵復活,預示了基督死後升天,以及許諾我們每一個人的復活。

在《舊約》裏還有別處提到經由聖神死者可以復生;而在新約裏有關聖神的神學漸漸發展,天主顯示祂的神就是祂自己,三位一體。

26. 我信聖神

《路加福音》記載,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到瑪利亞那裡,告訴她天主要送祂的兒子,默西亞到世上,而她將是天主之子的母親。瑪利亞因這話驚惶不安,因為她是童貞女,並且想保持她的童貞。天使答覆她說:「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所以基督的誕生完全是天主新的創造,就像在創世之初聖神在水面上運行,現在聖神也庇蔭於瑪利亞,來完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創造。

後來,在耶穌長成人以後,在祂領洗之日,上主顯示祂有三位——聼到天父的聲音以及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因此在我們領洗時,我們也被天父接納為兒子和女兒,也被聖神降福。經由聖洗,我們成了和耶穌一樣是被聖神祝福的天父的兒女。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最後晚餐時,耶穌給了我們在整部聖經𥚃最完全的教導。耶穌答應我們在祂以肉身復活後,祂絕對不會捨棄我們。祂答應會留下和我們在一起,而祂留下和我們在一起的方法就是透過聖神 。天主在這個世界上作工的方式就是在聖神內和透過聖神。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裡,耶穌說祂會要求父送一位䕶慰者,真理之神。䕶慰者給我們指示、替我們代言、為我們辯䕶。在給《希伯來書》裡,耶穌是我們的䕶慰和代求者。同時耶穌告訴我們聖神也是我們的䕶慰,來保䕶我們、為我們辯䕶。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受保䕶呢?聖神保䕶我們以防撒旦,聖神也像耶穌一樣為我們在天父面前代言。有耶穌和聖神的保䕶和代言,我們自然安如泰山。

耶穌又說聖神也「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祂告訴我們真理之神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預防我們犯錯。這個諾言並非對某個人,而是對整個教會。耶穌並沒有答應防備教會或者教友不犯罪。幾世紀來直到現在,教士、主教和平信徒都曾犯罪,有時很可恥。可是耶穌允諾聖神會預防教會教導錯誤。在歷史上即使最壞的教宗,不論他們犯過多麼糟糕的罪,都不曾教導過相反於宗徒幾世紀傳下來的信仰。

經由聖神,耶穌讓我們分享天主的生命;經由聖神,耶穌繼續和教會同在, 並且保證教會只教導真理。聖神為我們懇求、保䕶我們、替我們的救贖代言。聖神住在我內並且讓耶穌在我們中活著。

27. 我信聖神

路加寫的《宗徒大事錄》記載著耶穌升天後教會早期的事蹟。故事開始於耶穌的門徒,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聚集在一起祈禱,等待著聖神。教會的工作如果沒有聖神就不可能開始,因為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教會。只有天主的力量,聖神,可以賦予敎會生命。當門徒在他們所居住的樓房𥚃,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風在他們中旋轉,並且看到了火。房間搖動,門徒們經歷到力量、勇氣、一種強烈的意願,要把耶穌的故事告訴給全世界。他們離開了屋子,開始宣講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升天。

所以教會的工作是靠聖神的力量。五旬節的那天,門徒們在他們的心裡經歷到通過聖神而來的天主的力量時,發生了一個奇蹟。伯多祿講道時用阿拉美語,可是從各地來的人聼到的却是自己講的語言。那天,雖然伯多祿只說一種語言,可是教會開始講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這預示了現今教會說各種語言的奇蹟,希臘話、漢語、烏爾都語、法語、英語、等等。現今,在世界各地用成百的語言做彌撒;五旬節的奇蹟在我們今日的教會真正完成了。縱然代表教會的男人、女人軟弱、易失足、犯罪、和小氣,但是教會的力量是聖神,經由聖神,教會傳播到了世界各個角落。

在《羅馬書》第八章裡,保祿告訴我們:「如果那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者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麼,那使基督從死中復活的,也必要藉著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由死的身體復活。」保祿如此了解永生:

(1). 基督經由聖神復活。因為基督擁有聖神,祂不可能死亡。聖神是永恆的、有生命的、有創造性的、不會被摧毀的,聖神給任何擁有祂的人生命。
(2). 我們的肉體和人性會死亡。人性是動物性,註定會死亡。如果我們完全只有人性,我們會死。
(3). 但是如果我們經由聖洗和信德而擁有聖神,我們像基督一樣會復活。 我們的救恩不只是超越死亡的靈魂上的存在,我們的肉身也不會永遠死亡,它也會由住在我們内的聖神而復活。
(4). 保祿說:「在基督耶穌內賜與生命之神的法律,已使我獲得自由,脫離了罪惡與死亡的法律。」因此,只要我們心中有聖神,我們不用害怕死亡。

保祿也談到我們祈禱和信德的內在生活。保祿説我們很軟弱。我們不知道怎麼祈禱,也不知道如何祈求才對。只靠我們自己無法取悅天主,但是經由聖洗和信德,聖神就在我們內,而聖神也就為我們祈禱。當我們靜下來祈禱時,我們常常分心、思想分散,我們懷疑自己是否在祈禱。但是保祿説:「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嘆息,代我們轉求。」在我們心靈深處,天主在聖神內,而聖神代我們轉求。我們不用做什麼,只要相信、安靜下來,讓聖神代表我們往前進。聖神為我們請求和辯䕶;聖神知道我們的需要和什麼對我們最好。祈禱很簡單,只要讓聖神為我們祈求。但是我們必須先要邀請聖神至心中,並且在天主面前靜默下來。

28. 我信聖而公教會

許多人說他們信天主,甚至可以信基督, 就是不信教會。公立學校教授教會歷史,從來不說教會做過任何好事。依照反對天主教會的歷史學家來説,教會迫害猶太人、十字軍反對穆士林、火燒巫婆、審訊和非難伽利略等科學家;現代教會做的事則有教士猥褻兒童、對於同性戀、女人、和性道德過時的獨斷。

簡而言之,教導年輕人的歷史有明顯反對天主教的偏見,有關天主教的新聞只有壞的消息才報導。

誰要教會呢?我們可以只有信仰而不需要教會嗎?為了信基督,我們需要那些自大、虛偽、執拗的大主教、和紅衣主教才能信耶穌基督嗎?

反對教會的偏見的確不公平。在歷史上教會的成員的確做過邪惡的事,也犯過錯。今天,有些教士和主教還是罪人。但是總的來說,天主教會在世界歷史上還是做善行的最大動力。

平等的觀念,在天主前每個人不論社會地位一律平等,一直是天主教的教訓。女人和所有人的尊嚴是教會的教旨。天主教會比地球上任何機構都更能推進教育、有組織的健康保健、和科學。

到2010年,全球的天主教學校有58,000,000個學生(在美國有2,900,000);有超過20,000個醫院和診所;17,000家耆老、傷殘、以及其他社會機構。在全球有25%的愛滋病人經由天主教代理接受醫療。縱觀歷史,和現在,天主教會在教育、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方面一直都有巨大的影響。除了由教會經營的機構做了良好的工作外,天主教徒個人對別人做的良好工作有更大的影響。

但是教會並非僅僅因為辦學校和開醫院才重要。教會重要是因為她領導人走向天主、因為她一再講述基督死亡並且復活的故事。若無教會這機構,基督的故事會被遺忘,也就不會有超過幾世紀的傳承。教會教導的福音帶給人希望。人們到教堂給小孩受洗、安葬父母、祝聖婚姻、以及教育孩子有基督信仰。教會幫助人過一個祈禱的生活並且為別人服務。教會提醒人要「愛天主、及愛你的鄰人。」

我們不必掩藏教會在過去和現在所犯的罪,但是我們也不需要接受媒體和公立學校給我們誇大、和不公平的描述。

29. 我信聖而公教會

「我信聖而公教會」取自《宗徒信經》;而《尼西亞信經》是説「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首先談談「信經」。早期的基督徒把信仰的摘要當成簡單基督教理的敍述。「尼西亞信經」是「尼西亞會議」在西元325年制訂。在彌撒中我們念的就是「尼西亞信經。」《宗徒信經》比較短,可能較早編寫成,雖然起源不明,但是很古老。

所有的基督徒——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都視信經為權威,它不等於聖經,却是正確、簡單的聖經教導。或許不同的基督徒對信經的闡釋不同,可是所有的基督徒都確認信經是最可靠的教導。

前面我一條條逐次地談我對「宗徒信經」的反思。現在我來討論從「尼西亞信經」我們可以找到教會的四個特徵。

唯一的:真正的教會只有一個信仰,同樣的信仰

至公的:意思是天主教會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同樣的信仰。無論你去巴西、中國、非洲、或者美國賓州,人們相信的都一樣。或許音樂不同、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教區生活方式,但是在信仰的精髓上,所有的天主教會是一致的。我們有同樣的聖事,同樣的聖經,同樣對教會階層的瞭解。我們都尊敬瑪利亞和各聖人,我們都相信基督是天主,也是人,祂死去,又從死者中復活。

宗徒的:教會經過許多世紀都相信同樣的信仰。在我年輕的時候,這對我很重要。我要知道在廿世紀末期的天主教會和最初五百年的教會是一樣的。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問題,我深信今日的教會保存了二千多年來的信仰。雖然歷經幾個世紀,有歷史上的區別,但是信仰是同樣的一個。

至聖的:真正的教會應該領導教友愛天主、和愛鄰人。聖經上神聖的定義就是愛天主、和愛鄰人。這個特徴是你、和我可以影響的。如果我們是聖的,我們可以增進教會的神望,而讓她的真理更為明顯。如果我們自私、不誠實、和貪婪,我們就掩遮了教會的神聖,並且導致教會被藐視。許多世紀以來的難解之題就是教會成員,特別是教會領袖,他們不聖潔。神聖的意思不是要求教會成員們不犯罪,而是要虔誠地懺悔所犯的罪,同時試著止於至善。

30. 我信聖而公教會

在1902年,法國神父和神學家盧瓦西(Alfred Loisy)說:「基督來宣佈天國,但是來的却是教會。」他失望了。對於盧瓦西(和許多人),天國很好,但是教會不然。最後,盧瓦西離開了教會,因為他不相信基督要教會。他接受基督,但是拒絕相信基督在新約經句裏談到過要成立一個信仰團體。他特別對教會要有領導人——教宗、主教、神父,有敵意。他認為新約裏談到這些的經句都是後加的,不是原有的。

盧瓦西,對我而言,代表我在21世紀常常聽到的抱怨,「要基督!不要教會!」我要指出你不可能只要基督,不要祂的教會。

《瑪竇福音》十六章裏,耶穌告訴伯多祿:「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耶穌清楚地說明了在祂升天後,有意成立教會以繼續祂的工作,並且要有一個以伯多祿為首,有權威的結構。可見,教會的存在是天主的意願。同樣的,伯多祿當教宗的職位也是耶穌建立的。

在耶穌即將升天回到天父那裏時(《瑪竇》28),祂命令門徒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給他們授洗。在離世之前,祂允諾門徒會天天和他們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在這段經句裡,耶穌交待了教會的使命,並且承諾祂會永遠與教會在一起,永遠不捨棄。這幾段,還有其他經句很明顯地指出耶穌有意創辦教會並且應允繼續協助教會直到永遠。

其實教會起源於舊約。舊約是上主選以色列為選民的故事。天主答應一個民族,以色列,祂永遠是他們的天主;而他們永遠是祂的子民。舊約不怎麼説天主拯救個人,而是天主聚集、扶持、和保護以色列。但是在新約裏,天主提供所有的民族為天主的子民,不再僅限於以色列人。教會是「新的以色列」。在有些經文裏稱為「新的耶路撒冷」。所以在舊約裏說的以色列,現在適用於教會。再次強調,天主的計劃不限於只拯救個人,而是聚集這些人到教會以拯救他們。

《宗徒大事錄》的前幾章給我們沒有基督形體出現的初期教會的最早一瞥。基督升天後,初期教會以伯多錄為首,聚集在一起祈禱。瑪利亞也在場。在五旬節當天,聖神傾注在門徒身上,使他們有力量和勇氣,教會因此誕生。當門徒們出外時,伯多祿明顯地負責管理,但是他的領導地位不是上司。他像基督一樣以愛和尊重。

《宗徒大事錄》後段記載,當早期教會在門徒間因爭議而面臨危機時,伯多祿招集門徒在會議室開會解決糾紛。每個人都可發言。最後達到共識。門徒們共同決議,並且明確地說明他們的決定也是聖神的決定。

早期教會如何這麼有自信,認為聖神贊同他們在會議室的決定?因為在耶穌去世以前,告訴門徒們在祂升天以後,祂會送聖神來「提醒所有我告訴你們的」。祂說聖神會領導祂的教會,「到達全部的真理」。早期教會確信他們的行為是在聖神的領導之下。他們相信聖神防備他們不犯錯,當然他們知道他們仍然易於犯罪。天主派遣聖神,不是因為教會的領導不會犯罪,或者總是有品德的,而是祂承諾了祂會和我們在一起直到世界終結。

直到今日,我們聚集在教會,確信聖神和我們在一起,防備我們不犯錯。伯多祿仍然是我們的領袖,教會的牧人是羅馬的主教——教宗。瑪利亞在最先就和教會一起,至今仍然和我們在一起,為我們祈求。

31. 我信聖神

我們再來讀《瑪竇福音》16 章:伯多祿聲稱信仰基督:「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轉向伯多祿很不尋常地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不能戰勝她。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對於伯多祿這是多麼難以置信的承諾!基督在祂的教會裡建立了伯多祿的職位。在祂所有的門徒裡,以伯多祿為首。基督允諾伯多祿有天國的鑰匙,有束縛和釋放的權力。祂允諾天國會遵守伯多祿的束縛、和釋放。多麼不可思議呀!

因此天主教會為了實現這段經文,有了伯多祿教宗的職位。伯多祿是首位教宗,而方濟各是第266位。幾世紀以來一直有人被託付了教宗的職位, 握有天國的鑰匙,有束縛、和釋放的權柄。

可惜聖伯多祿不總是有德行的。四部福音都提到在耶穌被捕的當晩,伯多祿否認他根本不認識耶穌。最後晚餐時,伯多祿誇口他會和耶穌一起死亡,可是不過幾個小時後,當恐懼籠罩著他時,他否認是耶穌的朋友。

耶穌建立教宗職位時,祂答應教宗永遠教導真理。耶穌一再承諾聖神會確保教會真實可靠的教導,但是耶穌並沒有保證伯多祿或任何領導者不會犯罪。

伯多祿否認了耶穌,可是他懺悔了。耶穌復活和升天以後,伯多祿領導了初期教會。他被選中不是因為他值得被選,而是因為基督的選擇。

幾個世紀以來,曾經有不良的教宗,也有許多壊的主教和教士。即使好的教士和主教也會犯罪。

天主㨂選有可能犯大罪和自私的人領導祂的教會。教會的神聖和真理不是靠著領導者的美德,而是因為天主忠於祂的承諾。

現代的學校介紹歷史上的教會既負面,又片面。不肖的教宗和主教的故事被拿來當做教會不是來自天主,不是神聖的證據。對我而言正好相反。因為最強而有力能證明教會的神聖性就是教會在教宗、主教和教士的罪過之下,教會仍然未崩潰。儘管有惡劣的領導,教會倖存了下來。

要感激的是,有許多聖潔的教宗、主教和教士,也有許多聖潔的已婚夫婦。教會的成員和領導人的聖潔,的確是天主臨在教會的強而有力的證據。我祈求天主(也請求你們為我祈禱,)讓我可以成為一位聖潔的神父。但是,不論我們是罪人或者聖人,基督都不會捨棄我們。

32. 我信聖而公教會

新經上經常重覆使用兩個比喻:教㑹是「耶穌的身體」、和敎會是「耶穌的新娘」。我現在要探討「耶穌的新娘」這個比喻。

在舊約裡, 以色列常被描寫成天主的配偶。先知們(尤其是耶肋米亞、和歐瑟亞)常常抱怨以色列是個不忠的妻子,特別是因為以色列人常崇拜鄰邦的神。這不只是偶像崇拜,而是通姦,違反了以色列與神的莊嚴婚姻。但是不論以色列多麼不忠,在舊約裏天主是一個忠實的丈夫。事實上,天主是一個極其愛妻子的丈夫,雖然她對祂諸多不忠,祂還是不棄絕她。天主愛以色列。在新約裡,耶穌愛祂的教會,祂的新娘。

在聖經𥚃婚姻最早的例子始於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亞當、厄娃的結合。在創世紀裡,這個男子亞當很寂寞、也不快樂,因為他需要一個伴侶。天主深切關心亞當的幸福,所以祂創造了對亞當有用的動物,可是不合適做伴侶。最後當亞當熟睡時,天主從他的肋膀取出了一根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厄娃。所以亞當的妻子是從他受傷的肋膀所造成的。

若望在他的福音裡描述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士兵們欲打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腿以加速其死亡,見到耶穌已經去世了就沒有做。但是為了確定祂已死,他們用槍刺透了祂的肋膀。若望告訴我們:「流出了血和水。」

回說亞當。亞當睡覺時,從他受傷的側邊形成了他的妻子厄娃。耶穌在死亡中沈睡時,從他的側邊形成了祂的新娘,教會。教會由聖洗(水)和聖祭(血)所創造和維持。因此耶穌的死亡是祂所愛的新娘——教會的來源。而聖事是教會的生命。

在《厄弗所書》第五章,保祿說:「你們作丈夫的,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了教會,並為她捨棄了自己,以水洗,藉言語,來潔淨她,聖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為一個光耀的教會,沒有瑕疵,沒有皺紋,或其他類似的缺陷;而使她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

耶穌愛祂的新娘——教會。祂的死亡淨化了她,使得教會沒有汚染、沒有過錯。教會的成員(你們、我、還有其他的人)都會犯罪,不純浄、有汚點,那麼教會怎麼可能保持沒有瑕疵和純浄,這是人類歷史和今天的問題。當人們看著教會,他們不看耶穌純浄的新娘,他們看到的是犯罪的成員——貪婪的主教,虛偽講閒話的上教堂的人、騙子和罪人。現代的世界誇大天主教會的成員和領導人的失敗,但是所有的人都會犯罪,即便是天主教徒、教士和主教。

每次我們犯罪,我們就帶給耶穌的新娘羞辱,我們深深地觸犯了耶穌。由於我們對耶穌所愛的新娘——祂的教會所做的,我們的罪行重大。可是當我們愛,我們就帶來榮耀。我們可以幫助教會閃耀著耶穌的光芒。

若望在《默示錄》告訴我們基督最後的勝利。最後幾章談及羔羊(耶穌)迎娶新娘的神聖婚宴。新娘是從天堂來的新的和永恆的耶路撒冷、純浄、無瑕。雖然教會經歷世界上罪惡的創傷,但是教會和所有成員都會因著基督新郎的愛而淨化。最後,在天堂,我們都會完美,因為教會不可能既背負著我們的罪惡,而同時是純淨的新娘。所以基督淨化了我們。

《默示錄》描述新娘渴望著她的新郎。聖神和新娘都說:「你來吧!」世上的教會,背負著外界的迫害和內有的罪惡,渴望著基督再來臨時帶來最終的淨化。

在此時,姊妹兄弟們, 你們要顯示基督新娘的純潔,而不是罪惡慾望的污穢。

33. 我信聖而公教會

《宗徒大事錄》講述了掃祿(即後來的聖保祿)幫助憤怒的盲眾用石頭砸死聖斯德望。之後,掃祿還向主的門徒口吐恐嚇和兇殺之氣,他被授權去大馬士革抓所有基督徒回來耶路撒冷受刑。在去大馬士革途中,忽然有一道光環射到他身上。他便跌倒在地,聽到有聲音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他答說:「主,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

耶穌揭示給掃祿一個深刻的真理,就是教會是他的身體。耶穌和他的教會是一體。後來掃祿改名為保祿,並且成為最偉大的門徒,所有時代最偉大的傳教士之一。

保祿在《格林多前書》第十二章裡敦促基督徒聯合成為一體,摒除所有的磨擦和對抗。基督徒因「受洗成為一個身體。」他繼續說人的身體需要每一個部分,眼、耳、腳,沒有一個部分比另一個部分重要或者不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是耶穌身體的一部分,都很重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領䄂、老師、傳道者,等等。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盡我們所能以建立基督的身體。

在《哥羅森書》第一章的美妙讚歌裡(請拿出聖經讀這一章),保祿動人地肯定基督與天主同等。他說基督:「祂在萬有之先就有,萬有都賴祂而存在;他又是身體——教會的頭。」

基督如此認同教會,所以聖經用頭與身體的比喻。切斷了頭,身體就會死。而頭沒有身體也活不成。所以我們需要基督,而基督也不能和教會分離。祂和教會是一體。

《舊約》的聖詠常是關於以色列人民的悲傷和受苦。教會把它引用到耶穌。說以色列的,就是說耶穌;說耶穌的,就是說祂的教會。

在聖經裡, 我們看到耶穌的身體被鞭打、唾棄、釘在十字架而死。縱觀歷史,教會被迫害、損毀、排斥和譏笑。人若迫害教會就是迫害耶穌。

教會的苦難並非都只來自於仇敵。教友犯的罪才是加予基督的身體—教會最大的苦難。因此你和我如果犯罪,也就是鞭打和嘲弄耶穌的身體。正如耶穌的肉體承受了世界的罪,並因此被鞭打,我們的罪惡也損傷了教會的幽雅。

如果你愛耶穌,你就得愛祂的身體——教會。你不能愛耶穌却拒絕祂的教會。耶穌要求祂的教會合一及和諧。我們的罪卻帶來了對抗和分歧。耶穌完全認同祂的教會,祂就是教會,教會就是耶穌,一個身體、一個頭和其成員——教友。

34. 我信諸聖的相通(共融)

什麼是聖人?

我們用「聖」這個字有三種解釋,它們都正確:

(1). 聖人是指已經去世,在天堂的人。每年十一月一日,我們慶祝「諸聖節」,追思所有亡靈——母親、父親、農民、教師和工人,兒童、耆老、已婚、單身和教士——所有在天堂的人,還有所有在歷史和記載中被遺忘的人和事。任何上天堂的人都是聖人。希望有一天我們都是聖人,希望十一月一日是我們的節日。
(2). 聖人是指被教會正式冊封的特別神聖和知名的人。一個人去世以後,其他人若仍然繼續追念他,並且支持他的事蹟,那麼教會就著手調查;通過亡者的祈求發生了奇蹟就可以證明天主的確與該亡者同在。歷來冊封的聖人並不多。教會冊封某些人好讓他們可以成為我們的模範。我們應該學習冊封的聖人、效法他們如何跟隨基督。當我們用「聖」這個字,我們通常是指冊封的聖人。
(3). 聖保祿用「聖」這個字是指所有領過洗,相信基督的人。信經裡用的「諸聖相通」意乃如此。

現在我們來看「聖」的第三種用法,它適用於諸聖相通的教義。世界各地相信基督的人都是聖人。依這個字的用法,你、我已經都是聖人。我們在教會同體,並且與其他聖人共融。與聖人共融並非只限於在世的人。因為基督永遠活著,所有信基督的人甚至在肉體死亡後仍有生命。所以諸聖相通包括在天堂的亡靈(那些在十一月一日紀念的亡靈)和在煉獄的煉靈。十一月二日是特別為煉靈的「追思已亡日」。諸聖相通也包括在世上的信徒—我們。

因此我們在世上要彼此代禱。我們為煉靈祈禱能早登天鄉。死者也為我們祈求。所以我們在基督內生者、死者同是一體。我們彼此代禱。

誰不在諸聖相通內?

在地獄內的靈魂,還有在世上沒有領洗,不相信基督的人。其餘的人都和我們一起在諸聖相通內。

35. 我信諸聖的相通 (共融)

在上一段落,我們談及諸聖的相通如何超越死亡,並且包括在天堂和煉獄的靈魂。我們和在基督內死亡的人以及與祂共享永生的靈魂相通。我現在要強調的是與在世有相同信仰者的相通。

在《若望福音》第十七章,耶穌在死前最後晚餐之後祈禱「願眾人合而為一。」當祂等待猶達斯和其他捕捉他的人之時,耶穌祈求祂的教會不會分裂成許多個別而不合一的團體。

你是否曾經覺得你的祈禱沒有蒙主垂聽 ?可是耶穌虔誠的祈禱也未被垂聼。儘管耶穌渴望、儘管祂臨死前的願望,教會還是分裂了。

耶穌如願以償了一千年。雖然有時意見不一致,但是有一千年教會只有一個。教會第一次大分裂在1054年,分成了天主教和正教會。第二次大分裂是在1500年誓反教的革新,導致了成千的基督教會的成立。

「相通(共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們擁有同一信仰;意思是我們領受同樣的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也意味著我們認同彼此屬於同一信仰。

在教會早期,基督徒出門時會帶著主教寫給另一主教的推薦信。內函是持信的基督徒為其教會的一個教徒,和我相通。因為這兩位主教有著共通的信仰,那麼這位出門的基督徒和前往所在地的主教也能「相通。」

「相通」是對當地主教而言,因此個别的基督徒是和他的主教「相通」而他們的主教又和其他的的主教,特別是羅馬的主教—教宗,相通。教宗的職責在於確定教會所有的成員—教友有完全的相通。

現今的基督教不是天主的本意。正如聖保祿所說,天主要求「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一個信德,然而現在有很多的基督教派。

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 為教會的合一祈禱。
第二. 對待其他教派的基督徒如同兄弟姊妹,因為雖然我們有差異,我們依然與諸聖相通,雖然不盡相同,却是真正,非偽造的。
第三. 了解天主教的信仰,準備好能捍衛和教導。我們應當寬容,但是清晰地捍衛我們的信仰。

36. 我信罪過的赦免

甚麼是罪? 現代人涉及犯罪時,他們的良心就變鈍了。我很少碰到有人承認自己是罪人。我比較常聽到的是說別人更糟糕,他們自己的罪並非那麼糟糕,實在不能視為犯罪。

基督宗教堅定的核心信念是:基督為我而死。如果我不承認自己的罪,或者儘量減小我罪人的身份,我就是認為基督的苦難和死亡是不值得和愚昩的。我告訴主我不需要祂以死來拯救,因為我不是祂來拯救的一個罪人。

什麼是罪?罪是觸犯了天主。罪的最好例子發生在伊甸樂園的亞當和厄娃身上。天主給了他們命令禁止吃一種果子。我們的始祖看到這果子好像很甜,又聽到蛇告訴他們若是吃了這果子,就會和天主一樣,於是違抗了命令。此乃所有罪的根本。我們要被禁止的,我們要自己定規則,且否定天主為我們定規則的權力。

罪有大有小。大罪會致命。它摧毀在我們靈魂中天主的生命。當我們犯了致命的罪,我們喪失了在天堂的一席之地。小罪也還是嚴重,它故意地違抗天主,只是沒有大罪嚴重。

構成大罪需要三個條件:嚴重的事,完全同意,完全知道。意思是一個人做了件嚴重的錯事,知道是嚴重的錯誤,並且全然地決定去做,就是犯了大罪。經常,我們認為自己的罪惡不嚴重,而認為別人罪大惡極。我們常常縮小自己的罪,却憤怒於別人的罪惡。

在《路加福音》裡,耶穌說了一個關於法利塞人和稅吏去聖殿祈禱的比喻。法利塞人誠心地遵守法律、慷慨好施。他在天主面前吹噓自己的善行,感謝天主他是個正義的人。那個稅吏却跪在後面,低頭說:「請可憐我這罪人。」耶穌告訴我們那個稅吏成了正義的,而那個法利塞人則不然。這個比喻的好消息是天主願意原諒我們的罪、任何罪、所有的罪。天主原諒悔改並懊惱罪的人。那些以為自己是正直的人在天主面前不能成正義。耶穌來是為了拯救罪人,任何人若不認為他自己是罪人就毫無指望了。

37. 我信罪過的赦免

罪可以被赦免。這是《新約》的中心信息。耶穌,天主之子,也是真天主,來到世上降生為人,祂犧牲了,因而有的罪都被赦免。沒有人需要永遠背著罪的負擔。佛教徒認為我們在來世必須償還;基督徒認為經由基督,天主原諒了罪,罪從此完全離開了我們。

耶穌說的好幾個比喻中都保證天主願意原諒我們。《路加福音》中蕩子的故事可能是最難忘的。耶穌説有一個父親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叛逆、自私、不負責,拿了父親一半的錢財荒淫度日。在耗盡資財, 開始飢餓時他回到了父親身邊。令人驚異的是,那父親沒有責罵、沒有任何條件地接受了他。

那位父親是天主,而我們是犯罪的兒子。這個故事很安慰人。天主原諒我們,沒有疑問、沒有先決條件、沒有處罰。

在新約別的地方,耶穌的原諒是有條件的。在祂教給我們的祈禱裡,我們說:「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祂特別指出我們在天的父親不會原諒那些不原諒別人的人。

那就是我們要被原諒的代價,我們必須要放棄對別人的怨恨、我們必須要寬恕。

38. 我信罪過的赦免

天主是位切望原諒我們罪過的慈父,但是天主的條件是要我們先原諒我們的兄弟、姊妹。耶穌去世是為了我們的罪惡而奉獻。祂的死替所有相信祂人贏得了天主的寬恕。

罪如何被寬恕?

《新經》一再重複地說領洗聖事寬恕了罪惡。聖洗是寬恕罪惡最主要的聖事。我們受洗時,從始祖來的原罪就被赦免,而且實際的罪惡也被寬恕。實際的罪是我們故意犯的謊言、傷人的話、自私的和淫蕩的事、疏於祈禱,等等。這些罪都被原諒。

至於領洗之後犯的罪呢?會被寬恕嗎?早期教會時,有些人主張領洗後犯的罪不會被寬恕。他們認為真正皈依的人不會再犯罪。經驗告訴我們這不可能;領洗之後,人還是會犯罪。當然,教會譴責這種言論,而有今日我們所相信的——天主會,並且願意原諒所有的罪過。我們不用畏懼我們的罪惡重大到天主不再愛我們。

復活節的早晨,耶穌從死亡中復活,當晚祂見到了宗徒。《若望福音》記載耶穌向害怕的門徒説:「願你們平安!」然後,向他們噓了一口氣,將聖神傳遞給他們,說道:「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所以基督把祂赦罪的權柄傳遞給教會。基督給予宗徒赦罪的權柄,也給了宗徒的後繼者——神父和主教。

教會赦罪的權柄主要行使在聖洗上。神父在聽告解或和好聖事時就是重新恢復聖洗的清白。澈底洗清罪過,以及恢復聖洗的清白和無罪是和好聖事的重點。我們可以擺脫罪惡,即使我們故意犯罪了,仍然可以回到領洗時的清白。

每天我們都應該請求天主原諒。一天結束時我們都應該問自己當天是否得罪了天主和我們的鄰人。我們應該定期並且時常辦告解。我每個月至少辦一次告解,或者更多次。我們知道耶穌給了我們一個禮物,一個特別免除罪過的禮物。為什麼我們不善用這個從基督來的禮物。

39. 我信肉身的復活,永恆的生命。阿們。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每個文化,在每個時候、每個地方都會相信人在死後還會存在。依據歷史,來世有三個基本觀念:

(1). 最早關於死後有生命的觀念是:來世是一個縮影的存在,不如有肉體的生命。這個觀念仍存在部落和沒有科技的社會。人活在身體裡一段時間,這時人享有光、熱和身體上的感覺。然而死亡是身體的結束,是純粹精神生命的開始。靈魂有權力,比活人更有權力,但是不再享有身體上的感覺。靈魂對人類的生命有影響。靈魂會幫助或傷害人,並且幽靈對於人的生命極感興趣。依據這個觀念,死者依然活著但是不如我們有活生生的生命。

(2). 亞洲人常說「投胎」或「輪迴」,一個人離開了一個身體,住進去另一個身體。所以基本的「自我」是靈魂,它僅僅住在一個又另一個身體裡。這個觀點的弱點是人不記得前世,因而一個人長期的存在沒有連續。雖然這個人還「存在」,但是每次的生命都被遺忘。我認為如果前世都被遺忘,那還有什麼用呢?

(3). 還有一個觀念就是死後有審判,好人享有比現世更快樂的生命;罪人死後受罰。

你可以認出第三個觀點是基督宗教的教義。然而有一點重要的補充是基督宗教獨特的,却常被忘記的:基督宗教相信在世界末日所有的肉身都會復活。這個意思是我們的肉身和靈魂會永遠存在。我們的肉身不是被拋棄的外殼,而是我們存在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基督宗教傳承的核心思想是基督的身體從死亡中復活,祂的肉體和靈魂一起升了天。基督徒「不」相信我們的身體被拋棄,而我們真正的自我,我們的靈魂依然活著。我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從死中復活,和我們的肉體一起活在天上。所以天堂既是物質,也是精神的實體。按照天主教的教義,死亡之後,我們依然活著,雖然我們的身體在墳墓𥚃,但是這是暫時的;在末日時,死者會復活。

亞洲宗教、古代信仰靈魂學說者、或部落宗教相信真正的「自我」是靈魂。在死後,人純粹活在精神上的存在,而物質世界完全被抛棄在後。有些亞洲宗教導師更進一步説物質的世界是幻象,而唯一的真實是心靈。反過來說,現代的男、女、無神論者否定根本沒有精神世界——就只僅僅有我們所看到、摸到的和測量到的。愈來愈多的現代人相信有看不見、不能測量的世界是荒謬的。對他們而言,死亡後有生命是虛構的神話。

可是基督徒相信我們既是物質也是精神的,而將來我們也以物質和精神同時永遠存在。

40. 我信肉身的復活,永恆的生命。阿們。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基督教會在羅馬帝國時雖有兇惡的迫害,仍然傳播迅速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會對於永生有清晰明確的教義。另外,基督宗教永生的教義更是由歷史上特別的宣示而肯定:基督教會的創始者——耶穌,由死亡升天而永遠活著。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人們渴望永生的保證,在耶穌帶來的新希望中找到。

然而,現代人愈來愈摒棄死亡之後有生命的觀念。現代科學常是絕對的物質主義,植根於否認有看不見、不可測量的實體;不可能有看不見的純粹精神的實體。所以死亡是最終。是結束。

兩位現代哲學家從不同角度說出:

佛洛伊德是現代心理學之祖。他洞察潛意識的力量可以影響人的行為和造成心理困擾。這個洞察很有革命性,並且是幫助解決心理上困擾的根源。

雖然佛洛伊德有許多精彩的理念,可是他排斥宗教和所有宗教的主張。他堅持永生的思想是腦子的「嬰兒投影。」人不能面對殲滅和死的恐懼,所以人製造了這個超越死亡的投影以用來應付死亡帶來的恐怖。永生的觀念起源於一個僅有的「願望」,一個人不想死的願望。

佛洛伊德認為永生的觀念起源於一個僅有的「妄想」影響了許多人。同樣的,佛洛伊德排斥有一個審判的神,神要我們對自己行為負責,賞賜某些人永生,而詛咒某些人。他認為這個概念不成熟、幼稚。對於佛洛伊德而言,宗教想法的根源不真、不實,只不過是人簡單地把自己的罪過投射在假想的神上,或者因為畏懼死亡而假想死後有快樂的生命。

另一位否認永生的重要思想家是卡爾.馬克思,他是共產主義的鼻祖。馬克思的歷史觀基於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奮鬥以從富裕和有產階級壓迫中解放。當然馬克思有些好的觀點。富裕者常壓迫窮人和工人。

馬克思了解的宗教不過是富裕者剝削窮人的工具。主人告訴他的奴隸,他或許現在要受苦,但是死後會有快樂的生命。馬克思並不認為所有宗教的支持者都說謊,經常宗教導師自己也被愚弄。可是宗教的目的是告訴窮人滿意於今世的命運,因為未來有較好的生命。接照馬克思所言,宗教告訴人現在遭受不公、貧窮和壓迫沒有關係,因為天主在來世會改善一切。

宗教領導人的確有時候袒護有錢和有勢的人,但是宗教也確實幫助窮人滿足。對於宗教有時候的誤用並不能意味者它一定是錯誤的。我認為天主的確承諾了在此生之外有真正的公道,天主承諾了來世會公正地審判所有人——富裕的、窮困的,主人、奴隸。《新約》清楚地說明了這些。

永生對於在這個世界𥚃受到不公正、疾病和失望的人的確是個慰藉。然而是不是天主把我們所真正渴望祂所給的,已經擺在我們的心中!

耶穌,祂從死裡復活,認同於那些貧窮和被迫害的人。祂自己就是被迫害的犧牲品。耶穌懂得每個人對生命、永生、無懼和無需的嚮往,祂承諾滿足這些渴望。耶穌是個騙子,答應祂辦不到的,還是祂是主,真的會在永生照顧我們?

41. 我信肉身的復活,永恆的生命。阿們

現代的科學家嗤笑人類會在身體死後還會生存的理念。其實,整個奇蹟、神的介入可以違抗,或中止自然的規律的這些理念都冒犯了科學。

然而我們的信仰最主要的就是基於一個奇蹟——天主復活了死去的人,耶穌,祂血淋淋地死在羅馬的十字架上,你信嗎?你信耶穌從死亡復活嗎?如果你信,你是基督徒;若不信,你則不是。

這個信仰讓我們有別於其他宗教。猶太人、穆斯林和佛教徒不相信耶穌的復活。他們或許相信永生,但是他們不相信耶穌從死中回來,而祂的復活是我們永生希望的泉源。

我們如何永遠活著?聖經告訴我們如何能有永生的恩賜?

當一個富家少年問耶穌怎麼得到永生,祂告訴他要遵守十誡。所以,我們要遵守天主的誡命。但這不是全部。你必須相信耶穌是永生。耶穌,祂從死亡復活,是通往生命的道路。我們因為洗禮和耶穌結合。

在前面我們說到耶穌是唯一的主、天主的獨生子。如同天父,祂是不朽的。然而祂有我們會死的人性,耶穌的確死了。但是依據我們的信仰,祂在第三天復活。當我們接受耶穌,並以祂的名受洗,我們接受了成為和祂一樣的權力。我們成了天父的兒女,一如我們兄長——耶穌一樣不朽。

所以依靠著耶穌。愛祂、學祂愛別人。遵守聖經的教導、望彌撒和領聖體、懺悔你的罪和辦告解。做聖經和教會安排你要做的——你就會有永生。

貝慈神父在2012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信仰年之後,開始陸續寫了幾篇他對宗徒信經、十誡和天主經的反思。2014年底我參與此間悅主祈禱小組開會,我們積極討論貝神父寫的十誡。當時我想費城華人天主堂國語組和廣東組的教友們可能讀英文有所困難,如果能把貝慈神父的文章翻譯成中文,其他組就能分享了。

翻譯完貝慈神父的文章後,我得益良多。玫瑰經以宗徒信經開始,它不再只是經文,它成了我的一部分;而念天主經時,那簡單的一句「我們的天父」對我何等親密。

貝慈神父在一次彌撒講道時說:「你們不要以為捐款是奉獻,一切來自天主,你只是歸還給天主而已。」同樣地,我花在翻譯的時間,也只是歸還給天主。我很感激貝神父信任我,給了我這個機會,而更重要的是我很感激在今世還有機會可以懺悔和做得更好。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