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不是我的專業,但是我的最愛。
三十年前新婚不久,經同學龐稚珊介紹,我曾拜師習畫數月。後因孩子出世,工作忙碌而暫停,這一擱筆就是二十五年。數年前孩子們相繼長大離家,我再度拾起當年的愛好,讓忙碌的生活增添些情趣,爲修身養性,再充實自己,也爲滋潤對中國文化飢渴的心靈,沒有想到這份對藝術的熱愛和文化的執著,卻帶來封生命的深情,對創造者的無限親慕。
金秋隨著飛舞的黃葉逝去,蕭瑟的枝條在清冷的冬日裡泛發出淡淡的灰藍,若說春天是賞花的季節,冬天卻是賞枝的佳時,想像中那光禿看似靜止的枝幹內,必定正忙著孕育新的胚芽,等待開春。誰是那偉大的藝術家?誰又是那生命的原動力?即使田間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入爐中,天主尙且刻意地裝飾他,更何況我們呢?
中國文化中的宇宙觀、宗敎觀與藝術是相通的。其注重從心靈去体現善,由善的体驗與藝術的心境合一。美的對象也象徵善,《荀子》中記載孔子觀東流之水,從形形色色的美妙姿態中,体會到萬物之美。清人張潮把各種善配合不同美態的花,也從美的對象中体會到善。中國繪畫中的上品、神品到極品,實在爲表達心中的逸氣,遠超過繪畫的技巧層次,技巧可以練習,神韻逸氣卻要靠修行。我原以爲學繪畫,但在不知不覺中,學到面對生命中的美善。這些日子與先生共修如何「慈悲爲懷」。他在看西藏生死書,得到啓示。我在看畫册,言「師造化」,見草木亦生情,得到同樣的啓示,結論是要互勉,把心修煉得「軟軟的」。其中關鍵是把心浸沐在美好、良善的經驗裡,而不要放在過錯、得失中。這不也就是「超脫」精神的實踐嗎?
人生眞如作畫,層層渲染著雲,卻在筆所不及之處,顯出了月。初學畫時,紙上僅能著紅花一朶,綠葉二三,再多就無法處理了 。過了 一段時日,覺得不夠,於是畫出繁花引蝶,又題詩作對,非佈滿全局不休,再過一段時日,突然悟道,减去不必要的筆劃,以達去蕪存菁之妙。一日,悅主小組的朋友在家中小聚,研討如何效法兒童以進天國。其相通的道理,一再浮現我心,不就是要我們修剪枝葉,捨繁就簡,割除世俗之念,精煉上天的眞善美嗎?五月底,我甫自神州遊歸,河北姐來訪,我們一面談靈修,一面畫黃山雪景。落款時,她題下詩句,「雲峰雪嶺空靈處,萬筆千層寫出來」。原來,畫雪山是把有雪的部位留出,一層層地點染那不是雪的地方。修行不也是一樣,生命經過歷煉、渲染,我們才遂漸了悟些道理,讓自己的心保有一份純眞、清明與空靈,屬於天主的,我們不去強佔,自由中我們可以聆聽, V 可以感受,可以接納,更可以起而行。其實,天主實在並不在乎我們做的是什麼, ^ 祂只要我們全心全意爲光榮祂而行,快快樂樂地;眞眞實實地把我們的生命提昇到 6 最美,最善的層次。 :
有一天,我與孩子討論「什麼樣的生活,讓人感覺有意義?」我們列出了幾條:有些事,需要高度的創意和技巧,很大的挑戰和毅力,長期的專注與耐心,才能完成。可能成就一小點,卻爲人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當受惠的是別人:我們的付出,卻讓另一個人更有機會成長、超越、實現自我。
待人處事時,加入体貼,減去判断,乘上愛心;…。
雖然我們一 一列舉,但總覺得不能概括,最後,我們說:「喜見天主的美善、旨意承行,而自己也參與了這偉大的工程。」是的,就是這樣的生活,讓我們感覺有意義。
再次,我們心中默禱,將自己交托。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