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3期 43

芥子43期-佛與神 (鄭傳海)

佛與神

鄭傳海

 

我對佛學有興趣完全是從佛理的角度而非由宗教的角度來看,所以與我天主教的背景自認不但毫無衝突,還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我沒有修過神學,不知道學校是怎麼教或教些什麼。 但是猜一定是一門很抽象的學問。因為要是你知道神是什麼,他就不是神了。要怎麼教?只能互相砌磋,閉門造車罷了。

可憐軟弱的人,總要找個神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以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與恐懼。人是需要神的。不管是什麼神,或從那裡來,人總是需要個神來寄託自己。可是世間萬相,需求千變萬化,自然需要的神也是千變萬化的。

再說上帝,假如有個上帝,祂自然就該是那千變萬化分身小神們的本尊(或老闆),順應不同的需求,隨時化身不同的形象(或派衪的部下)服務全世界或全宇宙。所以「本尊上帝應該是全能的」,因為衪若只能滿足部份而非全部的需求,衪就不夠資格當本尊當上帝了。「祂的力量也應該是無窮的」,否則衪也幫𣎴了所有的需求,就不是上帝了。同樣道理「上帝也只能有一個」,因為假如還有另外一個全能的,他們兩個就都不全能了,要另外去找比他們倆更全能的,直到找到那「唯一」全能的為止。那唯一全能的才夠資格叫做上帝。

宗教是什麼?應該是有共同需求的一群人,找到一個適合他們需求的神,共同合作敬拜祂以尋求滿足他們的心靈糧食的一個團體。他們管他們這個神叫基督,或天主,或阿拉等等。......

佛家所謂的無神我認為其實也是眾神之一,只是他們管他叫「佛」或「因緣」(你可以想成有一個神的名字叫「無神」。佛家本來就說「空有一如」,意思是「空」跟「有」本來就是一回事)。

假如真有一個上帝,祂應該是所有衆神的集合體,眾神們都是上帝的一部份或是本尊的分身。真正這些宗教信奉的神,他們的本尊老闆其實也都就是那同一個全能、無上、「唯一」的上帝。好比一個爸爸的好多兒子,大家本都是一家人。為什麼幾千年來爭爭吵吵,互不相讓也就罷了,何必互不相容死而不已。難道真要等到最後的審判才能蓋棺論定?祈求上帝放我們一馬,再派一個兒子來救救世人吧。

我們活在這「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什麼時候開始的?何時結束?

註一、回答自己的問題
* 來這世上是為了什麼?
來是為了不要再來。 說明白一點,天主教要求永生,佛教要跳出六道輪迴而成佛。你說他們兩個是一樣還是不一樣?為了有沒有輪迴,瞎子摸象爭辯下休,最後成佛或得永生有何不同!求得永生或成了佛就都不必再回來了。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

* 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是從亞當吃了第一口蘋果開始的。還是一切由因緣而生?不知道。既來之則安之,重要嗎?

* 什麼時候結束?
當你不再回來時,就結束了。那是什麼時候?求得永生或成佛的時候?還是如猶太教主張是救世主的來臨的時候?(猶太教雖與基督教信同一個上帝,但他們不信耶穌是救世主,他們仍在等他們的救世主。)

* 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相反過來,我是「先知死才知生」的。那個生就是「永生」就是「成佛」。

註二、
有次聽法師在講佛的課堂上提到佛教的神,我好奇地問,佛家不是主張無神論嗎(莫非我錯了)?師父正色回答說:「誰說佛教沒有神,當然有神」。我只好趕快認錯,不敢再多問。眾師兄師姐不改一向敵對的態度(因為我己被貼了天主教的標籤),為師父緩頰(其實我並無惡意,只是誠實問問題而已,無需緩頰)說:「我們是有神的,只是不相信你們天主教有個全能的上帝創造萬物,一切萬物是由「因縁」而生的。」
身陷重圍我不敢再多說,但心中感謝,我只要把上帝換個名字(或找個分身)叫「因緣」,是否就皆大歡喜?為顧全大局還是沒說。頓然醒悟!上帝既是唯一、無上、全能的,豈是人可妄加揣摩,「上帝」只是個代名詞。無知小民叫衪什麼都可以,都對也都錯,因為你要是知道什麼是上帝,祂就不是上帝了。佛家不也說「佛不可說」?說也是為了不說而說!

目前淺見簡單答案是,只要「心存善念」或「心中有愛」,則放諸四海皆準。稍安勿躁,順其自然,總有一天走到盡頭入天堂極樂世界究竟涅槃,再無罣礙痛苦,成佛而得永生。何樂不為!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