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3期 43

芥子43期 - 鞋和腳的關係--從弗萊雷的「解放教育」觀點,探討生活與信仰上的一些現象--(郭子文)

鞋和腳的關係

- 從弗萊雷的「解放教育」觀點,探討生活與信仰上的一些現象 -

郭子文

 

-弗萊雷教育哲學思想簡介-

 

保祿弗萊雷(Paulo Freire,1921-1997)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原出生於巴西一個中等家庭,但年幼時,正值一九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過了很長一段飢寒交迫的日子。爲此,他對窮人的困苦,特有感觸,誓志要爲窮人教育獻身。青年時期,他閱讀了馬克思的作品和一些天主教方面的著作, 包括解放神學在內,這些都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教育思想和理論。


1961年,弗萊雷開始實踐他的教育理論,他教三百名甘蔗工人讀書認字。這批人四十五天內就能讀能寫。為此,巴西政府批准了幾千個文盲教育圈,開始進行全國性掃盲運動。然而,1964年,巴西軍人政變,像弗萊雷這樣提倡「解放教育」的激進份子,不可避免的給抓進牢裏,關了起來。後來,弗萊雷被軍政府放逐,流亡國外長達16年之久。流亡期間,寫下他重要著作之一,《被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一書,同時也不遺餘力地幫助新獨立的亞非國家,研究制定掃盲計劃。

弗萊雷的教育哲學,包涵了古典的柏拉圖哲學,也吸取近代馬克思思想,更添上反殖民主義的現代意識。弗萊雷的教育哲學思想,據我個人理解,主要包含下面幾點:

(1)教育即解放:

-希望通過教育,人們可以認識自己和社會,隨而能從政治上解放自己。
-成人掃盲教育,目的是讓沈默的邊緣人,能勇於表達心聲,從文化上解放自己。
-用「提問式」取代「馴化式」教育,讓老師和學生,一同從一貫的模式中解放出來。

(2)教育即政治:

-教育離開政治,或淪於空談,或僅止步於學習技能。
-社會塑造了教育,使它適應維繫社會生存的價值觀。
-教育的內容和模式,常傾向有利於權力階層。

(3)教育的真髓應該是:

-喚起人們的覺醒(特別是被壓迫者),認識自己在歷史創造過程中的主體份量。
-培養人們的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 能力,加深對問題的分析,理解和接受能力。
-有自信能通過和別人的對話,增進對世界的了解和判斷(「掃盲:識字與識世」 Literarcy: Reading the Word & the World)。

(4)達到教育最終境界的途徑:

-摒棄馴化,灌輸式教育,代之以提問,批判式教育,爲喚醒人的自主意識和判斷能力。
-老師和學生,交流對話,共同反思,共同行動,一同改造自己,改造世界。
-被壓迫者,必需願意改變現有的生活地位,瞭解並能持續審核解放後自己角色的轉變。
-施壓者,必需願意鬆手,積極參與被壓迫者的解放過程,保持雙向對話。

在《被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裏,弗萊雷提到實現自我覺醒的教育,所碰到的困難。首先就是被壓迫者的意願問題。自由誠可貴,還是得付出代價。被壓迫者常被自由解放這個概念嚇到,心存恐懼,不願踏出第一步。第二種困難,是自然的對立問題。統治者為了方便統治,總比較願意被統治的人,能馴服就範。所以,要想提倡大眾的自我意識覺醒,在現行的行政系統裏,實施起來,障礙多端。

讓弗萊雷感到極度欣慰的情況,也有很多。一個目不識丁的村民,在接觸了一些教育經驗後,感受到一種新的自我和新的尊嚴,心中於是燃起一些新的希望。好幾次,村民上了幾小時的課以後,跟弗萊雷說:「我現在是個人了,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了。」「我們原先好比是瞎子,現在我們的眼給打開了!」原先噤聲不響的鄉下人,現在都願意說話了。他們意識到自己在社會裡,和其他人一樣,是個主體(Subject),不再僅僅是個客體(Object)了。



******

-在印第安保護區和「被壓迫者」共同生活的親身體驗-

 

1994年,剛到那瓦侯保護區教書時,很快就警覺到,這裏我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工作。原住民印地安人,早年被政府強制遷移,小孩被強制離家住校,生活方式被擾亂,文化傳統被破壞等等,一系列的擠壓及不公平的處置所帶來的傷痛和憤怒,一直得不到平撫。因此,學校裏上上下下,好像特意地呈現出一種強烈的民族氣息。

長時間被壓迫的人,心靈上的傷害,是很難痊癒的。因為被主流社會長期拋棄,民族生存在「無聲人群」之中,慢慢喪失一種本體意識。等主流社會改變,大家可以回到人群裏,卻又發現難以適應。這個重新融合的問題,需要雙方長時間的共同努力來調整。

因為這是一所族人辦理的學校(Tribal School),所以能夠自主地提供相當多的文化課程和文化活動。為的是提高學生對自己本族文化的認知,瞭解那瓦侯自治區是個主權國,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法律,自己的警察等等,並以此爲傲。

雖然那瓦侯自治區在行政上,確實是個主權國(Sovereignty Nation), 但絕對談不上獨立自主。因為,它經濟上完全仰賴美國聯邦政府。就像一個年輕人,如果經濟上還完全依靠父母,那就很難達成獨立自主的理想,甚至主權都會不時被干擾。「被壓迫者」要再度恢復健康完整的自尊個體,需要很大的努力。從憧憬到實踐,路途遙遠。

初到學校的前幾年,我們老師都有充分的自由,採用開放式教學,刺激學生的反思能力,增進他們對追求知識的興趣,和對自己的信心。那時,我們的教學,相當貼近弗萊雷的解放被壓迫者的教育原則,是我任教期間的黃金時代。可惜,四,五年以後,小布希總統定下的教育法令, “No Child Left Behind” 開始實施,學校的教學方針,不得已又回到以「灌輸,馴化」爲主。因為政府給的經費,以學生考試成績爲考核學校的標準。教育中互動的因素一旦被除去,課堂裏活力大減。這個法令帶來的轉變,雖不出意料,仍然令人遺憾。

印地安人的教育問題,不是很快可以改善的。特別脆弱的體系,很容易被政治經濟的因素擾亂。弗萊雷的教育理論,原則和模式,如果能持續運用在這裏,來幫助民族的重建,解放心靈傷害帶來的陰影,它必定會有長遠的正面效果。



******

-教育之於人,如同鞋和腳的關係-

 

本來穿鞋子,是為了保護腳,不要受到傷害。
鞋子穿得合適,幫助腳的正常生長。
鞋子穿不對,腳會變形,以後還很難復原。

男權時代,要女子包小腳,徹底摧殘了女子腳的健康,也保證了男權的至高地位。
君權時代,只有王公貴族,神職人員可以受教育。只要老百姓沒有知識,就不怕他們造反。
神權時代,權力在握的神棍,運用迷信,愚弄百姓,剷除異己。以神靈鎮壓百姓,不得生事。
極權國家,箝制思想,用教育來愚昧人民。也是給人「穿小鞋,」不讓人有想法,只能做順民。
即使在今天,許多地區,女子依舊不得受教育。那是給女人「穿小鞋,」不給機會,就好控制。

社會是大家共同生存的空間,需要有適量的約束。因此,人人都得適量的「穿鞋,」無可厚非。
但無論如何,不能給別人穿小鞋,或讓人給自己穿上小鞋。

開明的領袖,知道給人民拆小鞋,放小腳。人人能施展潛能,國家才好一起躍進。
聰明的家長,知道對孩子,何時督促,何時放手。開放的環境裏,孩子才能發現合適自己的路。

家庭教育也好,社會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宗教教育也好.........
教育運用得對,能協助人正常成長。
教育用來抑制人的發展,就成控制人的工具。
教育,好像水一樣,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教育,也像鞋一樣,它能矯正腳,也能損壞腳。

現在的社會,講求高度效率,所以統一規劃很要緊。
教育系統化,大眾化以後,個人的需要就難以顧到。
就像是同樣尺寸的鞋子,不管合不合,一人發它一雙。所以目前教育,問題重重。

理想的教育,應該是像一扇門,領人走入知識的領域,得到思想文化上的解放。
教育不該僅僅是一個通道,領人走進某個工作的場所。
真正的信仰,也應該像是一扇門,領人走入精神的領域,得到一種靈性上的解放。
信仰不該僅僅是一條通道,領人走入某種道德的範疇,獲得進入天國的保證。

覺醒的人,對自己穿上的鞋,會注意一點。
它幫助了我,還是箝制了我?是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明智的人,對別人穿的鞋,也會有些了解。
人性裏的愚昧,貪婪,奴性和惰性,常讓我們掉進泥沼,尚渾然不知。

弗萊雷的解放教育,乍聽起來,有點兒激進。實際上,他慈悲的想法還是很真切的。
世界上,受苦受難,受壓迫的人越來越多。誰來帶給他們解放的福音?
捨我其誰?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