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1期 41

芥子41期 – 走進生命的畫卷(王玉梅)

走進生命的畫卷

王玉梅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北美分會,2014年共融營的第二天,分會主席周文漣主講:中華文化與基督信仰《藝術文學篇》。

文漣於2006年退休後,即全心投入她最愛的書畫世界,過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教學生涯。其實在孩子開始就學的時候,她就去附近各個學校教文化課。三十多年來,孩子畢業了,但她仍一期又一期地舉辦中國日,竭盡心力地繼續推廣中華文化。她的愛心服務,不但使青年學生因被肯定而得自信地快樂成長,也使許多年長者因接觸藝術而生活充實美好。這位認真生活、善待「近人」的好老師,由中國藝文切入分析基督信仰的演講,圖文並茂、真實生動,使我深受感動。

文漣家學淵源,自幼即隨父兄悠遊於琴棋詩書畫的世界。移居國外後,又學會了裝裱,加上心理輔導的專業,真可稱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全的才女。她以自己的作品搭配解說小會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文化的使命」。展示的山水、花鳥、虫魚…,筆墨縱橫揮灑無不精彩如意。觀賞她臨寫合璧後的「富春山居圖」畫卷,使我更清楚其天資學養及繪畫功力之高。她自敘能如此享有豐盛多姿的生活,除父愛一生的澆灌,更幸福的是夫婿衷心的欣賞與全力的支持。雖然寵愛她的兩位親人現已安息主懷,但在美與愛的世界裡,他們將永伴相隨。慧質蘭心的文漣,條理分明地由「基督信仰使中華文化更豐富、中華文化使人對福音的理解更圓滿」,兩個層面交叉說明,天主的啟示與中國文化接軌,是神恩!

結合筆墨水紙之美的書畫藝術,千年來與文人生活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凝聚著深廣厚重的中國傳統禮教文化〈雖有釋道老莊,但仍以儒家為本〉。具生命、個性的中國書畫,不僅有教化工能,助人深化思想、提昇精神、信仰生活,且能怡情養性,改善氣質、修養。亦有人因其啟示而改變人生觀。書畫藝術一向倡導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氣韻生動、意象萬千、言有盡而意無窮,能與天地自然相互感應時,始能達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文漣擇元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以為例。富春山居圖是畫家晚年的創作。畫中的山水,在歷史的長河裡,幾經變遷,如中華文化的傳承、變革與延續。筆墨寫出蒼茫渾厚山川中的高峰低谷、淺灘激流、叢林房舍…其濃淡乾濕黑白相互交疊錯落有致,恰似畫家生活中的悲喜榮辱、樸實無華,及歷經痛苦、幻滅,柳暗花明後的轉折;亦似我們信仰中的神慰、神枯,以及追求逾越後的自在舒暢、平安喜樂。這幅圖畫是黃公望的故事,其中某些片段彷彿也相似我們個人的生活境遇。誠如文漣所說:富春山居圖不只是繪畫,也是哲學、文學,也是人生故事。體會天主的臨在與萬物間的微妙聯結,真正令人讚嘆、歡喜與感恩。所以合於真、善而達美的藝術,也能使人感覺心靈富足,而願腳踏實地的過著安貧樂道,肖似基督的簡單生活。黃公望以淡墨書寫的景物丘壑,如此自然、空靈、平和,相信這位八十高齡的全真教士,早以道家胸懷活出了天主子女的生活。

善良純潔、饑渴慕義、愛好和平…是真福八端中的聖訓,相似孔子所言:溫、良、恭、儉、讓的為人準則。中華文化的基礎教育,的確使我們對福音精神能有較深的體會。因擁有謙和自信、修己愛人的品德,才能正確無誤地去實踐愛德吧。

天主是愛,祂愛我們也要我們愛人如己。文漣引述張春申神父的話:「靈修就是去經驗上主的愛,傳教就是把經驗到的愛傳給人。」是的,「被愛的經驗」可以撫平傷痛,支持我們繼續前行。感恩上主的愛、回報被愛的最佳方法無他,那就是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歷代人物更迭、筆墨表現風格各異,但藝術與愛之美永恆!

 

周文漣在共融營中展示她繪製的富春山居圖
周文漣在共融營中展示她繪製的富春山居圖

另附上:

靜觀富春山居圖

王玉梅(原載: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晚年回富春山居住時的創作,他雲遊富春江一帶時,曾將畫卷置於隨身行李中,早晚得空便取出繼續完成。他以淡墨書寫江河兩岸的山水、樹石、房舍……。「富春山居圖」中的景物,是那麼的自然、平和、空靈,如同黃公望晚年活出的理想人生境界。

記得最初在故宮觀賞這近七百公分長、文人抒情寫意的巨幅山水名卷時,心中有些納悶,實因不解這幅淡墨山水圖卷,何以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極崇高的地位?聽老師說明究理後,才漸漸明白其平凡中的偉大處,和一些與收藏有關的傳奇故事。

黃公望(一二六九~一三五四)江蘇人,字子久,號大癡,家境貧寒,自幼即遭遇許多不幸的事。由於他力爭上游,博覽經史,又有才藝,因此中年後能入京任職。然最終他又因案受累入獄,慘痛的經歷,使他備嘗人世悲喜榮辱,因此出獄後入全真教,以道士身分行走江湖,賣卜維生。黃公望五十歲後開始習畫,曾受教趙孟頫。他以書法入畫,承先啟後地開創了水墨畫的新境界,影響後輩甚巨。

一三五○年,他的師弟鄭樗(道號「無用」)忽然擔心這張畫了三、四年卻仍未完成的富春山居圖,將來會被「巧取豪奪」,故請師兄在卷末寫明,畫要給「無用師」。

長卷流傳於世後,正如他們所料,其間不斷有「巧取與豪奪者」出現,有人還自私地想毀了它。沈周、董其昌、文徵明、吳湖帆等名家,都曾保有它一段時日。清乾隆皇帝還誤認仿本子明卷,並賦詩題詞達五十多則。

一六五○年,明末,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問卿)手中,他愛其深切,因此臨死前下令燒畫殉葬。當其姪子冒著不孝的罪名,自火堆中搶出畫軸時,富春山居圖已被燒成兩段。前段較小,經修補後稱「剩山圖」,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

去年,曾與友人旅居浙江中國美院新校址附近的富春山居度假村,尋訪黃公望晚年結廬隱居之地,在如詩畫般的園中漫步,遙望大癡道人行走千萬遍的美麗山水,不禁失笑起來,因為當時肯定沒有高爾夫球場,也沒有這麼多結伴打小白球的俊男美女呀。

富春山居圖這幅曾被祝融紋身的偉大作品,將「山水合璧」展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不僅要告訴我們六百年來的滄桑歷史,更要讓我們一起見證偉大文物的延續與其特殊的使命與價值。

擁有好作品是愛畫人的夢想,欣賞好作品是賞畫人的福氣。但願我們能懷著歡喜與感恩的心,靜心默觀,這兩幅歷經劫難,如今相會於台北的富春山居圖。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