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棵野桑樹
子民
前言:幾個月前,因為要交給老師一篇西班牙文作文,而它必須和聖經裡的故事有關,我想起匝凱上樹這一段(路加19:1-10),因為它又簡單,又寫實,拿來做功課,應該是比較容易的。隨後,我就把這段讀了幾下,居然很快就產生了不少新的想法。當時不但完成了作業,現在還可以用中文重寫一次,和大家討論討論,豈不叫人十分愉快。
匝凱跟在耶里哥的人群裡,也想看看耶穌到底是誰。不過,他實在太矮,人又太多,只能隨著人流,漫無目的的走。此時,匝凱心中一亮,知道要看耶穌,只有離開人群才有可能。因此,他下定決心,奮力爬上一棵野桑樹,只不過想看個就竟。哪知,耶穌經過樹下時,抬頭望上,竟叫匝凱快下來,因為今天祂要住在他家。匝凱受寵若驚,在衆目睽睽之下,慌忙地爬下樹來。他很熱情地接待了耶穌,還決定把一半的財富拿出來濟貧,並保證要用四倍的賠償,來還給那些他曾矇騙過的人(路加19:1-10)。
*******************
在浩瀚的人群中,我們很容易會失落自己,變成一個盲目的跟隨者。尤其是群眾往往能蘊釀出一些動蕩的情緒,使人搞不清自己從何而來,往何而去,只是一昧地蜂擁在一塊兒,充滿了溫暖和熱情,沒法分神來思考分析。
我在加州蒙特瑞水族館,看到一個展覽,印象深刻。一群小魚在一個圓形的特大魚缸裡,沒命的彼此緊隨,游成一個大圈,沒完沒了。告示板上解釋說,魚群喜歡彼此緊隨,以免被其它魚類獵食。落單或在外圍游的魚,容易被獵捕。因此,它們並不管大家是往哪裡游,只要自始至終一起行動就好。若要想看清目標,就得冒著危險,離開群體去單闖。殊不知,捕魚人就利用了魚群這盲從的特性,在海裡或河裡,只要對準魚群的領頭下網,大夥就統統一網打盡,漁人滿載而歸。
匝凱是個稅吏,是個用心去思考的人。他也許像門徒多默,喜歡觀察研究,絕不會甘心人云亦云。他知道,要弄清真相,不能冒被人群矇蔽的危險,必需要建立自己清楚的視野。沒料到,他高掛在樹的誠心,馬上被耶穌一把就釣到手。匝凱心喜若狂,轉瞬間,他瞭解了自己人生何去何從,因此也徹底地改變了他以後的生活態度。
看來,上樹和下樹都很有它的必要性。
人是社會動物,我們需要彼此的支撐維護,分擔和共享,一同工作和創造等等,這是樹下的生活,我們脫離不了。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維持一種內心的寧靜生活,在自我獨處狀態中,把事情看清,把方向把穩。仔細觀察和反思後,才能作出好的抉擇,這是樹上的生活。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心喜若狂地徹底皈依,變得有膽量去面對人生,做有意義的事。
人生叉路何其多也?誰能倖免從來沒做過“迷失的羔羊”?我們能看到許多不快樂的人,很多的彼此傷害,太多的遺憾和悔恨,諸多的不順利,等等。其實,我想,我們的社會組織太緊密,而步調也超快,周邊的人為影響和壓力,叫我們很難給自己維護一個獨立思考的環境,彷彿跟著大家一樣想,跟著大家盲目地走,只有這一條路可循。這種無聲的壓力,不知不覺地剝奪了我們的自由,造成心靈上極大的痛苦。也許,我們也應該找一棵野桑樹,不時上去清靜一下心靈,看看問題在哪?事情真相如何?我該丟棄什麽?我喜歡做什麽?目標是什麽?等等。或許在認識自己,給自己再定位一次後,可以再下樹來,用比較輕鬆,客觀自主的心態,重新面對樹下的群體生活。祈望人人都能有一棵樹,幫助他維持一個內外平衡的健康生活。
(20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