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孤寂到獨處,從敵意到善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達到真正的「獨處和善意」
「物喜」和「己悲」是「孤寂和敵意」的根由。
孤寂是來自渴望成功(擁有,to have),其實是活在「不朽的幻想」中,愈想擁有,愈感到與世界疏離。
敵意,也是來自渴望成功,渴望擁有,因為你有我就沒有,故活在敵意中。
從孤寂到獨處,從敵意到善意
獨處,是真實地只與天主同在(to be),
善意,是對人的關懷(悲憫之心),能看得到別人的好,別人的需要,別人的可憐。
會獨處,有善意,是走出自我不朽的幻想,真正與天主在一起,這就是祈禱。
祈禱,就是在獨處與關懷之中,有盼望、忍耐和喜樂。這是一種對大喜日子來臨的心理準備。
從幻想到祈禱:祈禱的矛盾
真正的祈禱,是天主「臨在」與「不臨在」的界限分不清了。
祈禱中,天主「臨在」的體驗,是如此遠離「人類共在」的經驗,所以很容易視為是「不臨在」。
另一方面,我們又如此感受到天主的不在,這欠缺感又引發我們對祂存在的新的意識。
祈禱經驗有如詠廿二2~6的描述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
你又為什麼遠離我的懇求,和我的哀號。
我的天主,我白天呼號,你不應允;我的黑夜哀禱,你仍默靜。
但是你居於聖所,作以色列的榮耀!
我們的先祖曾經依賴了你,你救起他們,因他們依賴你;他們呼號了你,便得到救贖,他們信賴了你,而從未蒙羞。
人生在世,就是離家與回家的經驗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其實就是天主子離家與回家的經驗。
所有基督徒的生命,就是離家與回家的經驗。
我們或者是長子,或者是次子,都需要離家,而且都要回家。回家後,做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