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elebration of Life 生命之慶
第七講 Recovery 復元
Anthony T. Padovano 著
孫長安譯
●復元、復原
失敗的經歷多是不值稱道的。人是有機體,有生物體的限度,人體組織脆弱,易受傷害。在這充滿力量的世界裏,這力量給人生命力卻也能侵蝕生命。在這世界生活既是令人興奮,卻又怕受到傷害。
這世上對人有危害的情況是多不勝數。要能活著做人,我們要會做許多的事情,學習複雜的技能,才能容身於這關係錯綜又互有所求的社會裡。
我們生命中很大的部分都是用在謀生工作的準備。在正常教育後,許多年輕人還會延長學習年齡到二十歲和三十歲。為了職業生涯的發展,常將生命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時間,用在充實自己職業的專業知識,技能上。
除工作外,人生還有其它的願望。婚姻和家庭生活也是愿景的源泉,使人生更富涵意,更充實,但要實現這願望,我們便要將自己的生命推進到與別人的生命相互交織,成為最緊密交織在一起的生命共同體。
身為人類,我們維生所需要的滋養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有感情方面的,不僅是社交的,也有精神的,不僅有自身的,也有與群體相處的需要。在生計上也須有實務的技能,諸如,財務的,法律的,語言的,會計的,消費用的,和機械性的,等等。這份名單可以一直寫下去,沒完沒了。
每天生活在這繁繁種種的事項裡,我們會遇上失敗不是奇怪的事。在平時的日子裏我們很少會失敗,但是失敗有時卻發生在生活中少有失敗的事情上。這樣一來當然要予以同情心。譬如,人的懷孕,妊娠和分娩的生產過程,其本身是如此的複雜,沒有人能全知,理解其中的迂廻曲折,或察知其中是什麼內發的機制在引導整個過程的安全。又如,今日的人們能同時操作多樣事務,從學習到應用之快速令人驚訝。數學和音樂,語言和歷史,宗教制度和文化等諸般必要的事務,如今都有一套符合需求之組合可供人們學習「如何」作應用,卻不須知道「為何」能夠應用的原因。
因此,每當自己或其他人居然會遇上失敗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都要以同情心對待。
人的社會有一套龐大網絡設置能將損壞做上恢復,這是人類大家庭的一項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份成就視為理所當然。這項人類生命所需的資源都是來自於人類社會歷年來為遭受挫折的人們,所給予的一切幫助和努力。
耶穌告訴我們在最後審判時,應許的前提是我們在能力所及之份內對待孤獨和失落者,飢餓和離棄者,窮困和受傷者的所作所為。我們若是仔細去看社會和教會,家庭和國家的體制之運作,我們可以肯定世人對耶穌的要求,歷來都未全然罔顧,無視。
如前段內容之述,我們知道人若遭逢失敗,便也有人給予關注。人有良知良能,生來就會關懷社會上的弱者,饑寒挨餓的人,戰亂的難民,被忽視的無家可歸者和患病的人。
這些世上,社會上失敗的事實確是令人揪心的,沒法推脫。倘若我們仍想要保持且活出我們的人性,作個有同情心的人,那麼至關重要的事就是我們對每天存在世上的舊猶未盡,新又生的苦難,要儆醒在心頭。
譯者加註:「復原 Restoration」,「復元Recovery」之别:
有時失敗對一個人的生活會有很大衝擊,例如,與家人關係、社交、工作、經濟收入,甚至…,自己彷彿變得不再能夠主宰自己的生命。
人須要對失敗做「治療」,及而發展到「康復」是謂「復原Restoration」。而「復元Recovery」則是更加將「復原」推展到一個「恢復元氣,從頭開始」的地步。
「復元」強調「元氣」,指的是失敗的人在過程中萌生與生命力的再現,不只回復原來的狀況(復原),更着重自我接納、個人經驗及成長的過程。這過程涉及的範圍有個人層面的自我投入,自主與選擇、責任、信仰;親友支援扶助的層面;教會和社會各項資源的層面。
復元概念的意思是指每個人都是一個「整全的人」而非折翼的「失敗」人,有獨特的優缺,喜好和需要,復元旅程是獨一無二的。在個人的復元計劃中,自己要走出自己的路,而其他人只是在旁陪伴。人,自己要培養盼望,重建生活。然而,這條復元之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卻不如想像中平坦…
ÖÖÖÖÖÖÖÖÖÖÖ
何處有苦,何處有愛
於此,在這個「何處有苦,何處便有愛」的方程式中,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其中那些不發生作用的元素。作者在此強調他很不希望人們對發生在世的無端痛苦變得漠然無視,對苦難變得僵硬無感。的確,有許多理由可用來解釋為何無視無感,但聽了總是令人覺得羞愧,內疚和難受。即使只是一個孩童因飢餓致死,對我們也會感到難受和打擊心靈。
但,除了不要無感無視外,更有其他事情要能注意。
今日此世,人類社會每天是要給七十四億人 (2016年) 提供食衣住行的需要。人類每天每日的愛德行為是不能數計的:新生嬰兒和兒童的養育,夫妻恩愛和父母親情,及而朋友,甚至過往的仇隙,陸地和海洋,動物和植物,日月星球和天穹。在七十四億人之間,愛德行為每天發生在不同的情況裡,在不同的人身上,甚至,在不值得被愛的人身上。
在有人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寬恕,原諒,諒解,在每天,人們對天主的讚美和祈禱從未歇止。人很難說出在軟弱時,他的勇氣是來何處,也無法算出曾經有多少次把自己的私益放下,轉而惠及他人。
每一天,世上所有的治療系統都在工作。每天,從孩童傷害到成年人的絕症,各類傷害都有關懷與細心的照顧。每天都有母親不眠不休地陪伴受到驚嚇的子女度過長夜,夫妻之一去世後而另一方仍舊持守至終。每一天都有人以人溺己溺的精神將愛德的手和安慰的話帶給身心痛苦的人。每天都有人與痛苦中的親人分享他倆的夢想和曾經共度的時光。
每天都有兩心相悅的婚姻和終身不渝的誓言。每天都有新屋建造和新的祈禱聚會。每天都有新校建立和醫院開診。每天送衣禦寒和發糧施粥。每天,世上處處都有慶生和崇拜服事,配上蛋糕和蠟燭,氣球和彩帶,色彩繽紛和穿著打扮,還有燈光和禮物。
這是日新又新的世界,每天都是歌有新曲和文有新詞,畫有新色,舞有新姿。每天都有示愛,推心求恕,和罪過告白並求和好。每天都有鮮花在手送給那些需要安慰和感謝的人們。
每天七十四億人都有可盼的明天。每天都有新家庭,娃孩學步。每天有人口說的話令人欣悅。
但是什麼會使我們忽視了這一切?
●復元之路,道阻且長
什麼使我們忽視了這一切?
這一切我們都當全力以赴,對這社會給出所有的愛意和熱情,不是只做一天,兩日,而是每天都做。此時此刻發生的一切,天主在我們身邊近處,在分秒瞬間一定欣慰地知道祂的造化工程並沒有白費,人們當因以祂的肖像受造而感到無比的榮幸。
性靈的生活,靈修,是建立在知恩和感恩的基礎上的。我們切勿輕忽為人謀福是件了不起事情。
當我們在人生路上顛簸難行時,願我們能夠知道已有無數的人準備出手相助我們。我們切莫悲觀,懷疑他人的真誠與善意,拒絕承認我們的需要,或是怨尤為何世間唯獨我們出了問題。
教會在助人康復,重建生活上一直是很重要又有效的資源。
福音書宣告天主和基督對世人的永助,對在罪中浮沈,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從不拋棄。天主在四處將失落的人尋回,如同牧者拾回迷羊,如同慈父接納任性的兒子,亦如醫者救護傷患的人。
耶穌是受傷的情人:
在人們眼中,耶穌的處境應該算得上是孤獨和恐懼,沮喪和被忽視,受傷,被排斥。在悲傷難過時,祂自問,若世上真有任何可追隨的信仰,祂也不會再去相信了。祂或永遠也不會再重蹈祂生活的覆轍。在革責瑪尼的莊園裡祂俯首至地祈禱說:「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
福音是以勝利做結束的故事,但要取得勝利的果實並不容易,也無法不受挫折,一僦而成的。耶穌遭受最難忍受的挫折。祂受到自己的同胞和當時的宗教體制指控,以普通罪犯之身受刑致死。在架上的耶穌,就像我們有時候會做的,一定想知道是否祂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在什麼事上出了錯,使祂一路走來卻換來這樣的情況,何以至此,祂應否對這失敗的局面要自負責任。
福音記述中的耶穌,是全心愛人的,是人比所能夠想像又更完美的人。然而,即使完好如耶穌也從未少過諸多的麻煩及問題,痛心和難過,敵意和誤解,嫉妒和傷害。當然,耶穌對這發生在祂身上的一切,從來一點也不會喜歡。
做個普通人過個平常日子,但要實現這希望也常是不容易的。即使那些在眾人眼中事業有成的人也難將成功永遠延續。
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的教會大家庭內復元。
在教會裡還有其他可供使用的資源。
禮儀是教會生活裏最好的時刻,也許可說是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動。
禮儀是以祈求天主予我們原諒作為開始,我們在寧靜中陳明罪過,懇求罪之赦免和寬恕。這裡的假定是,前來參禮的人難免在生活中是有瑕疵的,於此,會眾一體同是不完美,是有缺陷的子民,而我們所過的日子或非我們應受的,或者也不是都盡如心意的。
在禮儀中,天主接收我們帶來的獻禮,餅和酒,表示我們貧困和不足的記號,和我們不完善生活的象徵。天主和基督親臨將這些禮物,連同我們的生活,一併接納,並轉化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及而使我們值得分享天主的生命。我們也如獻禮的轉化,得以轉化。倘若沒有天主的介入,我們終究也無能做到轉化,因為,人自己總難盡得己意,難以自我成就。
禮儀接收心靈破碎的人,並宣告他們在基督裡重歸完整。它接收受傷的人,並慶祝他們在基督裡的痊癒。它接納貧窮的人,並宣告他們在基督裡得以滿全。
在禮儀的聖體聖事儀式裡,基督親臨滿足我們無法滿足的饑渴,並且也是對於我們所做之行善的承諾,如今將落實在生活中的結果回獻給上主,表示接受。
翻譯之參考:申命紀 二十六1-11
對他說:「我今日向上主我的天主明認,我已來到了上主對我們的祖先誓許賜與我們的地方。」…上主,請看!我現今帶來了你賜給我的田地裡所出產的初熟之物。」
司祭以上主之名接受這些奉獻,放在祭台上,以象徵的行動傳遞給上主。這種把上主所賜的禮物回饋上主,在聖經中稱為祭獻,表達和鞏固雙方的關係。說到底,他們意識到一切都是恩賜,不僅是給予福音教導和禮儀慶典,教會還設有系列之職工,服事,善會等,幫助人們。其中有教友,修女,修士,執事,神父和主教,他們各有訓練並執意為人服務的生活。有時,在一些事務上他們的服事或是令人失望,或是力猶未逮。誠然,即使是專家或內行要盡合人意也有嫌不足之時。但是,這些顯然不足代表教會努力的全部。教會藉由職工,服事,善會,人力所提供各類助人更新重建的資源難能盡書,任何一個人終其生也是取不盡,用不竭的。
ÖÖÖÖÖÖÖÖÖÖÖ
人人都得以康復。也許,到後來人人都無所謂失敗。所有的人在天主前最終都受到呵護;我們無需認定有些人就是永遠喪亡的。耶穌的生與死都是為了救贖世上的每一個人;天主的恩典不會漏掉任何一個人;聖神住在每一個心中。我們永遠不能將天主的臨在和肖像從人性裡除去。基督受難又康復,失落又復得,饑渴又滋養,是受排斥又受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