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8期 48

芥子48期 - 走進西班牙的美術館 (詹紹慧)

走進西班牙的美術館

詹紹慧

 

由於伊比利、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和摩爾人都在西班牙留下足跡,留下 文化遺產,所以首都馬德里在十六世紀因戰略位置重要被稱為「歐洲之門」, 而今演變成文明的藝術之都。我們坐在車上,一邊聽導遊介紹,一邊觀賞這個喜歡 鬥牛,也喜歡如同「卡門」激烈戀愛的城市。從未見過如此充滿異國情趣,這麼 多載有歷史意義的廣場以及三步五時就豎有偉大人物雕像的馬德里。
 

導遊直接就帶我們去西班牙廣場拜訪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1547-1616﹞ , 是花崗石基柱上銅綠色的群雕,騎士裝扮的唐吉軻德和他忠實隨從與坐騎,壯觀 而又細緻。陽光映在公園池塘裡金閃閃的倒影,彷彿回到彼得奧圖「唐‧吉軻德」 的電影裡,主僕二人風塵樸樸向風車衝殺過來。

塞萬提斯透過這部不朽的書,把他的武俠仁愛精神留了下來,可是他貧困一生, 去世多年後,才被他的同胞意識到,失去的是一位天才。才開始在他短暫的文學生 涯中搜尋細節,並且一再地發行紀念郵票。「唐‧吉軻德」這本書,我年少時喜 歡,中年依然,如今步入老年讀起來還是興趣昂然。記得1990 年在北大校園看見 塞萬提斯雕像,驚奇親切,不知現在可無恙存在?

驚嘆西班牙且為文抒懷多如過江之鯽。而我最感到幸運的是在馬德里和巴塞隆 納觀賞了三個世界級美術館,我並不畫畫,因為好友是畫家而耳濡目染喜歡上 畫。

普拉多美術館Prado Madrid
從遊覽車下來走向一個兩旁花木扶疏的斜坡,樹蔭下的草地有依偎的情侶。距開 放時間還早,便四處瀏覽,館前豎立著哥耶立姿和委拉斯貴茲的半身石雕像, 說明他兩位對西班牙畫派乃至繪畫藝術的巨大貢獻,側牆上彩繪的「聖殤」,以 及搭了布幔和裝扮表演的行動劇,可能因為文化的隔閡一直看不出所以然。

普拉多美術館收藏了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各畫派的作品,大致每一個畫家或每 一個國家很有系統地排在同一展室。從其簡介上說,其收藏的完整,可媲美巴黎 的羅浮宮美術館。館內除了畫還有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皇家收藏的貴重 稀世珍品。三個小時,再怎麼分秒必爭,也難稱心如意。

由於西班牙曾經是歐洲擁有天主教文化圈和伊斯蘭教文化圈的唯一國家,其中又 以天主教對於繪畫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一連幾間展廳對信徒而言幾乎是聖經 新約的回溯。比如竇克‧鮑斯﹝Dirk Bouts﹞ 的「聖母往見表姊」,除了背景描繪 遙遠的山區,表示聖母長途跋涉去拜訪年邁的表姊依撒伯爾,兩人一見面,依撒 伯爾便呼喊出:「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至今老少天主教徒都背 誦的經文。另外,為人熟知的肖像人物畫大師埃爾‧葛雷柯﹝El Greco﹞ 的「三位一體」、 「天使報喜」、「 基督復活」等數十件作品,均以信仰的敘事性兼抒情性象徵,人物 雖多瘦長,卻有實質感。他結束了西班牙中世紀以前的繪畫形式,成為近代繪 畫的先驅。

由於當時宮廷經常雇用畫家,為皇族畫肖像,於是委拉斯貴茲﹝Velazquez﹞ 的皇 家畫像系列之一的「宮廷的侍女們」,畫裡共有九個人一隻狗,看起來並不顯得 擁擠。這正因為畫者是利用透視法把畫面前後光線呈現空間距離及平衡的高手, 精煉細膩的表現,促使油畫趨向正統與成熟。可是二百年後的畢卡索照著此畫原 型結構,於1957、 58 年,以立體派手法,用面的重疊安排畫面。如果對照一下,相信 是極具教育和有趣的事。

展廳人群聚集最多最久的畫作,是十八世紀末的天才畫家哥耶﹝Goya﹞ 的「裸體 的瑪哈」和「穿衣的瑪哈」,除了畫得太好,閃耀的肉體彷彿散發著香氣,同樣的 睡姿,為什麼畫兩張?無疑,一部描述畫家與伯爵夫人情史的電影,足以誘發人 們的遐想與迷思。

盧本斯﹝Robens ﹞ 晚年的「三美圖」,充滿生命的三個林間裸女,色調清新柔和。 傳說其中之一是盧斯本的太太,是他對女性美永恆的歌頌。

看到林布蘭的「月神」,讓我想到曾於羅浮宮駐足的「浪子回頭」,他一貫擅 長用光與陰影的強烈對比來傳達一己的感情。在基督信仰中來影射天父的愛無 比寬廣。

「維納斯與風琴師」,「亞當與夏娃」是提香(Titian) 的重要作品,在有關美術 書曾看過多次,真面對面了,好像提香用畫來說話,把他的觀察和思維結合技 巧表現出來。擁有維納斯身材的裸婦逗弄小狗,風琴師彈琴手還放在琴鍵上,頭 已轉向背後的她。很曖昧。不過另一幅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無疑,掌握的 主題是人類的墮落。

裱掛在近出口的是波許(Bosch)「歡樂園的三連圖」,畫幅實在是太大了。帶著 奇怪的知性傾向,把傳說與愛情帶進夢魘世界,三連式的鉛版由三個大型同心 圓來統合,在主題的概念中自由發揮,畫面是生命機體的愉快描寫。

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s Sofia 第二天週日,導遊時間控制得很好,我們一到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就直 接上了凸出館外的透明電梯,入場參觀。這棟建築是1992年9月才由醫院改建開幕, 館內收藏著眾西班牙繪畫在歐洲風潮下發展的脈絡。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 的現代藝術為主,涵蓋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到二次大戰後的前衛派等。遺憾 的是二樓和三樓正預備亞洲特展沒有開放,一樓的人多,我自作聰明逕自搭電梯 上了四樓。迎面來的是高座上的棗紅色大小三隻疊起的牛雕塑,活生生的肌肉 紋理,精確而又真實,軀幹的每個部位都標註肌肉名稱和百分比。這西班牙人把牛 視為鬥牛場上的娛樂並刺死牛,家庭又不可或缺的食物。印度則敬牛如神,把 牛視為濕婆神的坐騎,巡視印度大地。甚至還以古聖賢的說詞:「不論是誰,都 來自牛。」來強調對牛的神聖感情。兩者的文化都各具其歷史意義。

四樓人是少,少的只有一對謝姓夫婦和我,五間展廳均以線條的構圖為主,說 明上提示:使藝術具像化而對人有啟示。查看沒有標示不能拍照,而且室內的 光線好,於是我拍了幾張,尤其從空間拍下庭院中木板組合的公共藝術。這一耽 誤, 展室只剩下我,便慌張下樓生怕脫隊。這是跟團旅行第一守則,勿害團體等, 自己也免於因焦急死去細胞。

出了美術館,還好, 還有人比我晚到。在等的時候,看見大夥圍觀全身臉部五官也塗 成金泥色的人體表演者 ,我見獵心喜,迅即按下快門,事後發現他前面地上擺了 個小盆,我知道我該放錢 。不知道是當著眾人做對的事需要勇氣,還是自己捨不得 掏錢,還是兩者都有。而此事成了心上的黑點,真該當機立斷,當行則行。

畢卡索美術館Museo de Picasso
住進巴塞隆納歌德區旅館後,導遊便指點了往畢卡索美術館的路線,並叮嚀不要 落單,小心財物被劫,於是自由活動。

我們雖然是照著指示走,且有方向感好的蔡先生領頭,由於左右分岔的巷子很 多,各家店鋪的陳設結合趣味與美感,引人駐足欣賞。還是走著走著走到一座教 堂而不是美術館。

終於找到,還真難相信二十世紀藝術大師美術館大門竟如此不起眼。不過,已 有人排隊。今天不收門票,雖然得等一個多小時也耐心十足。

環境空間在個人名義的美術館裡算是大的,不過畫並不是很多,終究畢卡索的 畫多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或收藏家買去。廳內當然不准拍照,當然先讀牆上畢卡 索的年譜介紹。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1973年逝於法國。享年九十二,是第一 位親眼看見自己作品被收藏進羅浮宮裡的畫家。1936年普拉多美術館館長。從 十歲就開個展,五十歲開始每十年就有一次回顧展,八十五歲在羅浮宮舉行最後 一次回顧展。一 幅1905年早期的「抽煙斗的男孩」就能拍賣美金數百萬,全世 界拍賣最高畫價十幅裡就有畢卡索的六幅。一輩子生活輝煌韻事不斷,藝術創 作畫風形式多變的秘密,評論家指出和孤獨與感情有關。我掏出小本子儘量把看 的標題記下來,因為先預設了看不懂,回家再作為作業研究。

畢卡索三十八歲由立體主義急轉至古典主義的寫實作品,證明他不重複自己, 任何畫法都竭力嘗試的天才畫家。他四十二歲用蠟筆和粉彩畫的「裸婦」,簡潔的 線條,豐滿的人體,讓人想到他除了喜歡日本的浮世繪,也曾學習中國古典繪畫線條的技 巧。

我喜歡貓,有一幅1936年他五十八歲的「貓與鳥」,用強勢的貓來呈現戰爭中 暴力宰割了和平的鳥。我看的時間特別久。那畫上的黑貓黑的幾乎把室內光線 全部吸入,油彩一層蓋一層,看得越久就有越多顏色的浮現,畫家的功力實在 令人魅惑。1939年在「拿船的少女」這幅兒童畫上,用超現實的趣味性、變形的 表面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創造出超乎實際狀況的感覺。 1940年「梳髮的裸 婦」,如果不看標題看不出來是甚麼,跟著標題去設想也說不出是甚麼。可能 受了戰爭的影響,畢卡索這一時期的畫都奇異變態而恐怖。1944年「番茄和水 壺」,這幅畫三角及四角、抽象與具象不統一的調和。直到1949年戰爭結束, 才沒有奇形怪狀,以「坐著的女人」為代表,畫面洋溢著喜悅。

不知道七十九歲的畢卡索,是出於童心還是英雄主義,硬是拆解十八世紀委拉 斯貴茲的「宮廷的侍女們」,運用各種樣式或技法,畫出變形的三幅連作,使畫 面摩登又可愛。

雖然沒有時間觀賞陳列的雕刻,也覺得收穫豐富。能寫出這些,除了現場的速記, 更從呂晴夫先生的書上尋求解惑。

走出畢卡索美術館,回想他之所以偉大,是他不顧慮色感覺是否不文雅,讓心智 擺脫理性的控制,完全忠於內在感情與動機的驅使,乃至腦中出現的事物作畫。 不喜歡被貼上標籤,所以從不重複自己的畫風。不論由野獸派到把表面不相干的 事物放在一起,創造出超乎實際狀況的感覺的超現實派。在他那幅把一個女人畫 有好幾個臉的荒謬畫作,即以腦中出現的事物為主自由揮灑,類似早年寫作的意識流。

禮品室外的牆上有畢卡索的掛像,雙眸炯炯有神,看上去也像一頭雄壯有力的 西班牙鬥牛。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