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49期 49

芥子49期 -愛的藝術 (王玉梅)

愛的藝術

王玉梅

 

因瓊芳的關係,2002年參加了詹德隆神父指導,在淡水聖本篤修院的三日退省,因此有機會和神父述說當時我最大的煩惱。避靜結束後的第二天,意外地收到神父寄來,他護理博士妹妹的相關著作。書中探討老人精神醫學、失智患者醫療照護等問題,內容精闢詳盡並提供許多重要資訊,使憂慮母親罹患愛滋海默症的我,得到莫大的幫助和安慰。今年2017年二月,感謝天主,又有機會和詹神父談及我目前內心的不安和困擾。詹神父不僅給予很好的教導,並建議我閱讀《愛的藝術》一書中有關母愛的章節。

《愛的藝術》這本書,是1900年出生的徳裔美籍作者E.佛洛姆,56歲時出版的作品。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大師,綜合馬克思和佛洛依德的學說,開創了屬於自己獨特的理論,享譽國際。資訊世代一切瞬息萬變,然而《愛的藝術》卻適用至今且歷久彌新,令我驚訝也很好奇。儘管近幾十年來,多元發展的社會與人際關係,都朝著更開放、心靈更自由的方向發展,但現代人依然無法掌握命運,大多數人仍靠幻想來忍受現實生活的艱難,或仍持續在充滿無邊的壓力、焦慮和無奈的滾滾紅塵中拼搏。閱讀此書,使我茅塞頓開,因為它明白指出了我的缺失和盲點,同時也給期望有所改變的我,許多必要的知識和啟發。

每個人都需要被愛和愛人,更需要和不同的人相處。一般都以為,是否能愛,取決於對方是誰,而非自己愛的能力。作者卻認為,愛的能力與我們自身的人格展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因此愛是一門需親力親為的藝術,除了知識,還得認真的去經營。如果不認識自己、不瞭解自己愛的能力,不論愛情、親情或友情,都將遭受挫敗的打擊。如果不能真誠、勇敢、毫不氣餒地去愛,自然不能在愛中得到滿足。錯誤的方法導致失敗的結果,也自然會對愛感到失望吧。如何自由而不孤獨、自愛而不自私、理智而不找合理化的藉口,適時適度地表達自己的觀感和他人互動,是需要學習的。因此平時就要以謙虛、客觀、理性的的態度,對生活賦予關注並身體力行,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疏離感,才有能力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美好的經驗吧。

作者說:母愛和父愛性質上是有區別的。父愛需要努力才能贏得,母愛是祝福,是天經地義、無條件的給予。母親代表的是自然世界,父親則代表思想世界。父親是教育子女走向世界之路,是使其越來越有自信,從而開始獨立生活的人。母親給予子女生活上的安全感,她應該希望孩子獨立後離開自己。子女的誕生使母親生活有了新的意義,因此有些母親,常將子女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去愛。子女長大了,雖然放手讓其自由發展是必要的,但是許多母親卻做不到。嬌慣子女、精神上不願忍受和子女分離,以及分離後不能繼續愛子女的人,也不能稱之為好母親。好母親應以極大的愛心去尊重包容,鼓勵子女按自己的想法,勇於追求、完成和發展他們自己的生命。母親除了關心子女的成長,也要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聖經中上主應許之地,是流奶流蜜的地方。乳汁象徵母愛,蜂蜜象徵生活的甘甜。能給出乳汁和蜂蜜的,必定是位快樂又幸福的人,能夠同時得到乳汁和蜂蜜的子女,真是有福!

獨立的子女,外表形象和父母不同,但內心是將母親的良知建立在自己愛的能力上;父親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兩相融合,才能使人的心智健康成熟。如果發展不均,將會影響子女的個性和其人際關係的發展。這本洞見觀瞻的經典之作,除探討母愛、親子之間的愛,還有博愛、自愛和男女情愛等各種不同層面的愛。自然,一切愛的形式都以博愛為基礎。當我們對窮人和陌生人友愛,或願意照顧與我們利益無關的人時,博愛才會開始發展。愛是一生的功課,實踐愛的藝術是沒有秘訣的,必須遵守紀律保持清醒、集中精神仔細地察覺內在的感受,並以無比的耐心去體驗、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生命中的苦難。只有選擇寬恕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和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才能使我們平心靜氣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吧。作者也多次強調,愛的能力和個人的成熟度及創造性傾向有關。信仰是這種過程中必備的品質,是根植於自己真實經歷上的堅定信念,也是人格核心特質。對自己的覺悟體會越深,信仰的程度也就越高。自我意志的信念也建築在同一核心上,例如:相信天主用不同方式愛每一個人;相信積極的在信仰中生活就是創造性地生活;相信嬰兒會長大並因教育而使生命有不斷發展的可能性。

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歐洲工業革命的E.佛洛姆,對人特別真誠,與人談話時總是充滿興致與關懷。他用心解析現代人生存的疑惑,善以簡單卻易觸動人心的問題,引導人一步步地走出困境,是第一位研究「愛」,並且引起廣泛討論的學者。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父母雙方期望於身,因此少年時代非常孤獨。他曾說:惟在孤獨中會自處的人,才能掌握愛的藝術,才不會在愛的漩渦中幻滅和迷惘。他確實是作了很大的努力,才擺脫了父母之愛對他的影響。兩次婚姻中無能為力的狀況,使他幾乎對愛絕望,直到52歲的第三次婚姻,他才遇到真正的人生伴侶、找到了愛的能力。具創造性的關係,使他們和諧地生活了27年。兩人雖結為一體,但都沒有失去自我,他實踐了他自己愛的理論。雖然作者的人生中充滿了波折、失望和痛苦,但他仍以無比的勇氣和耐心去面對。追求快樂是一個動力,因此他鼓勵大家要透過實踐和創造性的溝通,和人建立美好關係。

對於愛,我有太多的無知,因此親子之間的問題,時常使我陷入沈默無言和束手無策的窘境。 我是多麼地愛我的兒子,卻因沒有知識、方法,錯失許多溝通瞭解的良機。是的,「愛」是我最需要學習的功課,謙虛、客觀和理智,也是我該加強的部分。閱讀此書使我如獲至寶,不但開闊了心胸和視野,也促使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審視與我有關的環境,懂得感恩和惜福、了解與人共享生活經驗的意義,並深刻體會克服自我疑慮、超越自我困境是多麼的不容易。女兒決定重讀《愛的藝術》,相信溫故知新將使她獲益無窮,對於愛及愛的能力,相信也必定會有更深的體會和領悟吧。

我有兩位好友,分別住在灣區和台北,她們的女兒近幾年各自領養了一個小孩。不論年輕父母或祖父母,對孩子全心全意、盡心盡力、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遠遠超越了血源、種族和性別的藩籬,令我十分感動。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天主的大愛,以及天主所賜予人類的「愛的能力」。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