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態皈依
王玉梅
徐豐神父帶領舊金山教區,中半島華人團體四旬期退省,主題是「基督徒的生態皈依」。目前在伯克萊耶穌會神學院進修「生態神學」,文質彬彬的徐神父,以輕柔的語調不厭其詳地述說生態皈依的重要,期望喚起基督徒的良知,以愛心和同理心善待世上所有的受造物。他諄諄善誘用心良苦,引導我們在默觀祈禱中、在歡喜讚嘆天地之美中,深入體會教宗的感受和期待。他播放的:《人》、《生態足跡》、《地球就是你自己》等動畫、短片,寓意深遠,使我領悟人類與天地萬物是同體共生;和地球母親是生死與共的親密關係。他期望我們都能以感恩的心、積極的行動,加入搶救地球的行列,成為綠色文明的大使。
熱愛自然、喜歡藝文和電影的徐神父,以方濟各教宗的一篇禱文,展開令人耳目一新的四旬期退省。徐神父首先要我們回想,早餐時所吃的食物,再說出哪些食物是沒有經過包裝的?大家都很沈默,似乎所有的食品都經過包裝。現代人為了方便大量網上購物,過度的包裝,產生了驚人的垃圾。長途運輸、濫用能源、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不但衍生出駭人聽聞的污染,也大大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和健康。存在超過億萬年的宇宙,不僅是我們的,同時也是其他各種生物賴以存活的家園。溫室效應、環境變遷使地球許多物種滅絕、暫時消失或瀕臨死亡的邊緣。當享有富裕的生活時,請先思考一下,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要消耗多少食材、森林?又要花費多少交通和人力資源呢?
教宗方濟各在頒佈的通諭《願祢受讚頌》中,特別提出「整體生態」和「生態皈依」的觀念。他要我們正視生態保育和永續發展的議題,並聆聽深受我們迫害的地球,所發出的痛苦呻吟。這不僅與生態,同時也和人類發展及社會價值有關。《願祢受讚頌》的名稱,是取自亞西西聖方濟所編《太陽兄弟讚歌》中,不斷重複吟誦傳唱的字句。我們居住的大地是天主創造的,欣賞天地萬物之美可使我們更親近天主,所以教宗希望我們效法聖方濟,將天地萬物都當手足般地愛護照顧。天主慷慨地和我們分享祂創造的能力,使我們孕育生命繁衍子孫。徐神父說,我們是天主的協助創造者,理應像天主愛我們一樣地去愛護其他受造物。前兩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都很重視生態和環保,並且身體力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創立基金會,協助六個非洲國家處理水土及森林保育工作。被譽為綠色教宗的本篤十六,將「守護宇宙萬物」和「世界和平」視為因果關係,這樣的見解確實不同凡響。為節約能源,還將教廷建築陸續改裝為太陽能屋頂,使梵諦岡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綠色城市。現任教宗方濟各更加積極,尤其重視弱小和關心下一代的福祉。 教宗提出了核心問題:我們希望留給子孫怎樣的地球?
地球是進步?還是退步 了?最後又由誰來買單呢?我們要將負債留給子孫嗎?看到濫殺、濫墾、濫伐、濫用,以及任意丟棄有毒垃圾、傾倒工業廢水等造成地球傷痕累累的紀錄片,再默觀被人類任意欺凌剝削,如今身受重創跌倒在地,茍延殘喘的地球母親,沉重悲痛的心深不見底。我們是選擇效法聖經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動了憐憫心立刻停下腳步,悉心地為遭強盜毒打而奄奄一息的路人療傷,再安排後續治療事宜?還是視若無睹、無動於衷地各自走開呢?徐神父說,揮霍無度、盡情享用資源,是屬於結構性的犯罪,只能依靠自己的良知來轉變我們的心。科技的發展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貪婪和自我中心,使人類遠離天主。地球孕育我們生命、賦予我們氣息,是扶持我們成長的母親。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只是過客,根本沒有權利去破壞它的美麗。簡單地說,我們原是地上的塵土,將來仍將回歸塵土,我們愧對自然,所以如今陷入資源短缺、氣候變遷、島嶼消失、人口流離失所等困境。徐神父語重心長地說:未來子孫若看不到天主所創造的美善,我們都將成為極不公義的沈默證人。生態皈依、覺醒,幫助我們體會生命的真諦,重新學習過平衡、簡樸和有節制的生活。因此,將這樣的信念內化,然後生活出來,已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以水之名」是徐神父即將提交的碩士論文。二十世紀有能源危機,現在二十一世紀則是水的危機。取安全水飲用是基本人權,然而水污染已成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這是我們過度破壞自然而導致的後果。中國名導演張藝謀拍攝的科幻片《長城》中,有一個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饕餮圖像,可能因為饕餮貪吃,所以用牠來影射人性的貪婪吧。肆無忌憚地購買消費,使中國首都北京被垃圾掩埋場團團圍住了,附近居民雖苦不堪言,卻又無計可施。紀錄片《垃圾圍城》中,有許多令人觸目驚心的鏡頭。由於垃圾太多又處理不當,環污、空污嚴重,海洋河川也都受到污染,據保守估計百分之七十五的地下水已無法飲用。垃圾造成的生態災難,不僅發生於世界許多大都市,甚至有些鄉村也很嚴重。顯而易見,大眾對環境保育、生態皈依等仍欠缺認識和瞭解。徐神父十分讚美台灣慈濟人所做的回收工程,因為他們垃圾分類及處理過程,設計的非常周詳完善。 教會鼓勵基督徒和社會大眾節能減碳,以慈悲心尊重自然、管理自然,負起人類應盡的責任。讓我們學習先跟自己、他人及大自然修和,再以貧窮安然的心過簡樸生活。改善生活方式,從降低物質需求做起,放棄用後即丟的習慣,回收可再利用的資源,樂於奉獻自己的時間和財物,有意識地過著合於教規的生活。讓愛的文明、生態的文明從自己開始,然後擴大出去。不分地域、種族、宗教、黨派,彼此連結、同心協力地為整體生態發展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此無限慈愛的天主,必能感受到我們痛改前非的誠意,而恩賜我們修復家園的毅力和恆心。
天主慈悲為懷,祂的大愛無所不在,帶給人悔改皈依的動力。「慈悲並不相反正義」,慈悲是天主向罪人伸出的援手。讓我們從四旬期開始,和天主一起珍愛世上其他受造物,心懷大愛地做小事,學習少即是多的靈修,成為天主創造工程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