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大批的北方異族一波一波南下,不僅擾亂了歐洲大陸平靜的生活,掀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摧毀了無數的生命財產,還破壞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資產。在這史稱「黑暗時期」的年代裡,一位如父如師的長者及他的弟子們卻為歐洲大陸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並為西方教會奠定穩固的靈修基礎,他就是本篤靈修及修道團體的創始人──聖本篤。
本篤(四八○ ~五四七)出身於意大利中部諾西亞地方的望族,青年時期前往當時人人嚮往的地方──羅馬求學。本篤從小便充滿宗教熱忱,渴望追求靈性事務;因此當時羅馬奢華的生活無法滿足他心靈的渴求,於是他放棄學業,獨自到羅馬以南的一處山中隱修,在短短幾年中,他的聖德已吸引了不少前來求教者,他與這些弟子便組成了共修的團體。由於人數不斷增加,最後他們在加西諾山上建立了聞名於世的修院,它是本篤修會的發源地,而本篤也在這裡完成了一本不朽的靈修大全──本篤會規。
本篤靈修的最大特色,是在團體中的修行成長、顧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與動靜合宜具有韻律性的生活。現在詳述於下:
本篤將自己建立的修道團體定位為一所侍奉天主的學校,校內的學生是一 平凡、但願意改變自己,朝向熱愛天主、敬愛近人、彼此服務、恆心修德的道路走去的人。當時進入本篤修道團體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甚至還有未受過教育的農民或由北方入侵歐洲的異族。面對如此複雜的團體,本篤首先要求的是規律的生活及維持紀律,為了使每人在身心靈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他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祈禱、讀書與工作,三者並重,而且相互有關。例如以祈禱的精神讀書,在工作中反覆玩味在祈禱與讀書時所獲得的靈感或知識,使它成為成長的助力,常常以樸實單純、悔改謙虛的態度進入祈禱,無論團體祈禱或個人祈禱都要如此。
本篤要求在他的修道團體中,不論身分或出身人人平等,長者愛護幼者,幼者敬重老者,彼此接納身心上的弱點,真誠相愛,除了服從會父及會父所授權的人之外,也要彼此服從,相互尊重。本篤深知人性中的光明面與黑暗面,也了解共同生活的困難及必要性,因此,他勉勵弟子們在一個凡人的團體中,恆心修德,學習愛主愛人,有一天必能達到完滿的境界。
早期本篤團體中的工作,除了勞力工作、廚房服務之外,還有一項最具特色的工作──接待賓客。所謂賓客包括朝聖者、旅行者及各種類型的訪客。只要有賓客來到,會父或院長便率領弟兄到大門迎接,先請客人到聖堂祈禱,然後行平安禮。進餐時,由弟子為客人洗腳。本篤要求弟子以謙恭熱忱的態度接待所有的賓客,尤其對待貧苦者更該殷勤,因為接待這些人就是接待基督。從古至今,這項特色是所有本篤修道團體的明顯標記,也是最為教內及教外人士所稱讚的。十多世紀以來,時空雖然改變了,但是接待賓客的精神卻在教育工作、社會服務、靈修輔導及設立靈修中心等工作上延續下來。
上文提到本篤對團體生活極為重視,整個團體的運作完全繫於其靈魂人物──會父。本篤強調要在弟兄中選出一位德行卓越、精通聖經、具有超性智慧、愛主愛人的人為團體的領導者,大家相信他在團體中是基督的代表,並以「會父」( abbot )的名稱稱呼他。本篤要求凡當選會父的人該是不急躁、不多慮、不獨斷獨行、不苛求、不忌妒、不多疑的,他的身教重於言教,他以不同方式教導資質不同的弟兄,適當運用軟硬、嚴慈、急緩的方法對待性格不同的弟兄,他要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事向天主負責,他關心弟兄們精神上的福利應甚於物質上的利益。本篤也指出,擔任會父確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他應該時時刻刻把善牧耶穌放在眼前,效法祂的榜樣,全心照顧天主交託給他的每一位弟兄,並謹慎處理團體事務。
聖本篤並非靈修創始者,而是粹取前人如巴西略、加仙及曠野隱修者的修行智慧,加上他自己的團體經驗,以聖經為基礎,融會貫通之後提出一套適合男女老幼的平信徒、神職及會士的修鍊方法,其最大特點是中庸、有彈性,任何人都可採用其中任何一部分,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實行。例如,本篤心目中的團體,在當時是指男女修道者的團體,但是,從實質而言,任何時空中的基督信徒團體,都能按他的理想來運作,而成為各種形式的、侍奉上主的學校。本篤對會父的要求,其實很合乎現代人常說的理想領導人的標準,而本篤更加上精神層面的條件,我認為今天無論教內教外任何團體的領導人,都應該常讀本篤會規第二章及第六十四章有關會父的敘述,好能成為團體的好領導者。顧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及動靜合宜的生活,亦是我們這時代最重視及最需要的,因為這種生活才是具有品質且合乎人性的生活。
本篤靈修淵遠流長,歷經十五世紀,這條屬靈長河流遍歐洲,流經新大陸,流到亞洲滋潤無數心靈,綻放鮮麗奇葩,雖然在台灣教會,它似乎只是滴滴小水,但是我深信它也能為這片土地上的靈修花園,平添一畦瑰麗的園圃。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