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4期 重燃傳教的心火

編者的話

 去年的共融營以「重燃傳教的心火」為主題,邀請台北分會譚璧輝談教廷文物特展導覽(110頁)、張帆人和戴台馨談如何為耶穌會神父出傳記、楊國榮談朝聖之路、台中分會游照美談食物銀行(144頁)、傅美華談雙十路教堂教主日學(65頁)、高雄分會顏闓明談中船的發展,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延續共融營的熱烈氛圍,這期︽心泉︾仍以「重燃傳教的心火」為主題,總會輔導司鐸曾慶導神父在「重燃傳教的心火」文中殷殷期勉「我們基督徒有給世人傳教的神聖責任」。因此在去年十一月,總會和台北分會合辦了「中梵建交,怎麼辦?」的關懷社會系列講座(二)(內容報導見教會時事觀察郭芳贄和鄭羿菲專文),希望能發揮橋樑教會的一些功用。為補當日時間不足的遺憾,特請古偉瀛寫「您最需要知道的中梵關係史問題」、韓德力神父續談他個人往來兩岸與梵蒂岡之間的經驗,吳偉特則在『「中梵建交」很難用「對話」解決的一個問題』文中提出梵蒂岡要如何處理「地下教會」,談到天主的公義,又是不同的視野。

  曾神父還在文中提到「認識自己的基督信仰美好,才會有傳教的心火。」在「靈修生活你我他」一文中,建德、文漣和瑞雲堤供了他們自己的靈修生活方式,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套自己的靈修生活方式,相信必能內化、深化我們的信仰,才更有能力去「傳教」(曾神父說福傳就是傳教)。

  按照曾神父的說法「天主教會是唯一的基督所創立的,宗徒傳下來的,擁有最完滿真理的教會。」但耿慶文在「人的性傾向與當代天主教信仰」一文中卻對台灣天主教會高層的「性態度」提出質疑!他認為用特定時代的禮教來看同性性行為是違反人道,也不符合聖經的精神。不論是否認同他的主張,至少要相信「上天賜給我們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美麗生態環境」,要「慢慢走,欣賞呀!」

 使徒工作可說是最積極的「傳教」。張瑞雲在「使命性的合作經驗談:我們彼此挾菜嗎?」文中娓娓道來自己在神學院圖書館的工作,從使命性合作精神的培養到陪伴外籍會士和對耶穌會士文字工作的幫助。她在工作中與服務的「對象」建立關係,有了生命的交流並活出獨身教友生活的聖召,真可說是另類的「傳教」。此外還有準備積極「傳教」的台中初獻會員巫郁梅,她在奉獻時說「我有一個使命,就是成立台中分會青年組」。多豪邁的口氣啊!就像褚世傑在「總主席的話」中說的,我們對她的熱情與自信不僅熱烈鼓掌,「更要透過經驗分享、鼓勵與引導。」  

 總會主席褚世傑心心念念最牽掛的就是對青年的「傳教」︱福傳,他說「與青年接軌一職放在總會工作的名單中,但進展卻有限,」他在家書中說現在找出方法了,希望與台北分會合作,從了解會員第二代的社會服務開始,進而展開福傳。

  傳教的方式有百百款,河北姊從羅馬藝術學院畢業後,「發願以自身領悟之神思慧想,弘揚天主教義,傳承宗教藝術。」(懷念藝術福傳典範劉河北教授)二○一六年的最後一天河北姊安然的辭世,回返天家,享壽八十八。轉載自天主教周報孔令信執筆的「融中西文化於筆端 化聖藝於中華本土」,對河北姊的畫有深入的介紹。他說「『能嬰兒呼?』(出自老子)既是河北老師所欣賞的人生大道,也是她心所嚮往的人生大道,更是她寫作繪畫的根本泉源,…感謝河北老師的提醒!」從彭玫玲在「悼恩師」文中說的「她領我暢飲生啤酒,大嚼城隍廟的蚵仔煎!」亦可看出河北姊早有『能嬰兒呼?』的胸懷。

  為介紹許建德翻譯的︽十誡與真福八端︾,戴台馨在台北分會的聚會中特別訪問了建德,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翻譯這本書,真可說是浩大的「工程」,如果沒有傳教的心火是不會接這工作的。建德說這本書是聖經學和倫理學的整合,有人說這本書太深奧了,因此在小會的共融園地部落格上有讀書會,希望台灣與北美,尤其是青年組的會員都能加入。

  喜歡看偉特和平芳生動介紹人物的讀者有福了,這期他們訪問了今年做終身奉獻的曾慧榕,從信仰之路到個性喜好的描述直到靈命的成長,真是把一個活生生的Amy擺在我們眼前。阿珷的「認識雪琴」讓我們看到心思纖細的雪琴感性的一面。鍾世明的「與物為春 以神為申」懷念的是許多人都熟悉的張春申神父,世明從他自己與神父的相處中,描繪出張神父學者樣貌之外的豁達與幽默。就像曾神父說的「傳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好」讓我們步伍書中這些人物的足跡,繼續走!本期的諸多好文請慢慢欣賞吧!

16.10.1共融營,台中國家歌劇院一景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