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應藉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天主,因為你們的信德為全世界所共知。有天主為我作證,即我在宣傳他聖子的福音上,全心所事奉的天主,可證明我是怎樣不斷在祈禱中,時常紀念著你們,懇求天主,如果是他的聖意,賜我終能有一個好機會,到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願見你們,把一些屬於神性的恩賜分給你們,為使你們得以堅固,也就是說,我在你們中間,藉著你們與我彼此所共有的信德,共得安慰。弟兄姊妹們,我願意告訴你們,我已多次決定要往你們那裡去,為在你們中,如在其他外邦人中一樣,得到一些效果;然而直到現在,總是被阻延。」(羅一8-13)
緣起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日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中華基督神修小會舉辦了一場「梵蒂岡與海峽兩岸關係座談會」,邀請中華民國前駐梵蒂岡大使王豫元,台灣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古偉瀛,及天主教聖母聖心會世界總會副會長韓德力神父三位專家主講。由於主題涉及範圍廣泛,三位專家準備的資料極為豐富,又因為時間有限,因而當晚最後一位講者韓德力神父僅能簡略敘述他個人過去三十六年來在梵蒂岡與兩岸關係上的實際經驗,未能暢所欲言,實在令人惋惜。主辦單位有鑑於此,並詢問韓神父個人的意願,於是在十二月八日下午兩點半在台北中央大樓另辦一場非正式的小型聚會,邀請神父分享他個人三十六年往來兩岸與梵蒂岡之間的經驗,以繼續十二月二日座談會中未講完的主題。
這次聚會先以羅一8│13作為會前禱,然後以發問及回答方式進行。本文便是以問題和神父的回答方式呈現。由於神父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些較為個人性的經驗,筆者將不予報導,以表示對神父個人隱私的尊重。
問:一九九三年,當以色列與梵蒂岡建交時,雙方仍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請問:梵蒂岡是否可能採取這種模式與中共建交?近日,中華民國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通電話,是否可能刺激中共提早與梵蒂岡建交?
答:這是一個政治與外交的問題。
今天我們關心的是教會團體的信仰問題。梵蒂岡與中共所討論的主要是主教任命問題,以及如何承認已經在愛國會內晉牧的主教,因為大陸教會實在需要主教。從二○一四年六月起,中共與梵蒂岡所談的都是大陸教會內主教任命問題,並未涉及政治與外交。信仰與政治應該分開,對教會而言,信仰是首要的。
一九八○│一九八三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正式告訴台灣主教團,要求台灣教會擔任兩岸橋樑教會的角色。我認為今天這角色也可以由教友團體來擔任,例如你們神修小會就是很好的人選。
中共憲法中提到成立獨立自主不受外國勢力干涉的愛國教會,從至一至公的教會信仰立場來看,這也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問:從北京的立場來看,中梵建交似乎對中共並沒有多少利益,那麼,中共為何想要與梵蒂岡建交呢?
答:從外交和政治立場來看,當然是針對台灣的外交。在歷史上,梵蒂岡從不與任何國家終止外交關係,中共若與梵蒂岡建交,僅僅是把大使館由某處遷回北京而已。
多年來,中共與梵蒂岡屢次談判如何改善雙方關係,但每次都因會談時的氣氛不佳,而沒有結論。現任教宗方濟各和他的談判團隊深知如何與中共談判,並且緩慢進行。我們要跟隨教宗的方向往前走,即是要幫助中國境內的天主教會,不要分官方教會或地下教會,不要造成分裂,因為我們只有一個教會,一個屬於耶穌基督的教會。我們要尊敬所有在祈禱中的人。
談判必須緩慢進行,已故上海教區金魯賢主教是談判高手,由於他的遠見、智慧、忍受屈辱和關心牧靈福傳的精神,保護了在上海的教會,並能在艱苦中穩定發展,建立神學院,培育神職人員,設立教會出版機構,為教會提供書籍,鞏固堂區的組織等。他對中國教會的貢獻不容忽視,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士。
問:身為台灣教會的教友,我們如何幫助大陸教會?
答:有專業技術或學有專精的教友可以通過正式管道去幫助他們。盡量去聆聽他們、瞭解他們的需要、與他們溝通和對話。不要分官方教會或地下教會。以對話方式從事福傳工作,這是福傳中不可缺少的。懷著愛德,不僅與教會交談,也設法與政府官員交談。
建議各位閱讀前任教宗本篤十六於二○○七年五月所發表的有關福傳對話的牧函。
台灣教會可以組織朝聖團,前往大陸朝聖。
問:中共官方主張大陸天主教會要本地化,這與我們台灣教會所講的教會本地化有何區別?
答:中共官方所謂的教會本地化是強調教會在神學上的社會主義化,而台灣教會多年來努力的方向,是如何使基督宗教的神學以一般華人能懂得的方式表達,即是如何能發展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基督宗教神學。換言之,信仰本質不變,而是表達方式的改變。在這方面,台灣的神學院與大陸的神學院應該有交流。
二○一五年,在比利時的魯文大學便討論為大陸神職人員舉辦短期培育課程,邀請大陸、台灣、羅馬的神學家擔任講師,前來授課。
問:中共為何對天主教懷有如此大的戒心,並時時防範教會的活動?
答:因為天主教的信仰主張尊重人權、民主和信仰自由。對中共而言,這些主張都是最敏感的。此外天主教是世界性的組織,全世界的教會都是一家人,這也是他們所害怕的。
結論:不要分官方教會或地下教會,我們都要關心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弟兄姊妹。多學習,多瞭解他們的需要和實際處境。以創新方式發揮橋樑教會的精神與特色。
2016. 12.8 教廷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後續
(台北南懷仁中心)
左起張帆人、韓德力神父、王豫元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