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4期 重燃傳教的心火

溫故知新 重讀舊稿

彭玫玲

時‧空‧聲‧色
  「道明會」的馬爾谷神父(Marc BUTAYE op),要我為將於今年十月十日,在道明會布魯塞爾會院舉行的【管風琴之夜】,和當天同時揭幕的「水墨展」,定個涵蓋音樂與美術的標題,並用五、六行字寫份簡歷,自我介紹創作之路,好刊登於布魯塞爾的「首都藝術通訊」上。

  自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到《比國高等漢學院》教授中國水墨以來,我從來沒走到公園另一頭,道明會會院院址所在;直到三年前,遇見來漢學院學畫的宜思。宜思來自法國,長年跟著夫婿隨基地遷徙,二○一一年來到布魯塞爾;新居面對漢學院所在的《比國獨立五十週年紀念公園》。宜思剛經歷喪母之慟,和閨密輕生棄世的震撼,發現新居竟然與道明會為鄰,《玫瑰聖母堂》近在咫尺,她讚嘆:「誰能想像這樣的安排?我覺得走到「山窮水盡」處,身心交悴,沒想到先生職務會調至比京,與《玫瑰聖母》為鄰,而門前這條大馬路,就叫《再生大道》!」宜思穿針引線,把我介紹給她的新朋友:道明會的馬爾谷神父;我邀請馬爾谷神父抽空,穿過公園,來參觀藏身於《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的《漢學院圖書館》,神父告訴我們,他的舅公是「聖母聖心會」會士,一生在內蒙傳教,並致力於蒙古文化研究,抽出編目櫃書卡,原來我們圖書館也藏有Joe MULLIE穆神父的多部著作,穆神父獻身蒙古文學研究,編寫蒙文字典,著作等身,他的一生成為蒙古族與天主相遇的橋樑,安返天家後,他的著作及研究手稿、藏書,歸魯汶大學總圖書館珍藏。傳教士死而不已,繼續搭起天人之際的橋。

  馬爾谷神父看了二○一○年在北京《楠書房》個展印的畫冊:《相遇筆山墨海》,對我說:「等我們教堂管風琴一年後修復完工,將邀請八位管風琴家慶祝,同時並安排妳的畫作在我們教堂展出」。

  在今世時空內看似偶然的一切巧遇,是聖神多少化工?該如何用五、六行字給自己寫簡歷呢?
  聽命寫了簡歷,並把這幾年的部份作品捲成一捆,帶到道明會院,在馬爾谷神父和藝術家師鐸安瀾神父前一一展開,讓畫作直接發言,隨後並傳給馬爾谷神父,前年在歷史與藝術博物館「跋山涉水││走向內蒙」演講稿,和去年在新魯汶大學《亞洲空間》和碧姬教授《對畫‧對話》的記錄,感謝詩人馬爾谷神父潤釋歸納如下:

  『彭玫玲生於臺灣新竹,成長於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新竹師院美術系畢業後,一九八九「破釜沉舟」,「背景離鄉」,來到比利時;考入剛勃國立高等藝術學校(ENSAV La Cambre)繪畫系,深入西方藝術殿堂,使她更看清自己文化根源,由東而西,由西復東,她發現自己成為更真實的中華兒女。

  「離鄉背景」,卻成了「返鄉」之始。一次次走向華夏山河之旅,回到以詩詞滋養她心靈的中華大地;鄂爾多斯沙漠之春,青康藏高原燦爛秋色,豐富了她的調色盤,她發現歷來詩人詞家靈魂的悸動,緊扣著造物主的脈搏,是面對造化的無盡寶藏的讚嘆。

  聆聽梅熙雍(Olivier MESSIAEN)的音樂,讓她長久的追尋得到確認:「藝術生命是日復一日走向天主祭壇的奉獻」。

  二○○六年開始每年在《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舉行師生聯展,在布魯塞爾、北京、上海展出,二○一二年她的水墨創作與《楠書房》、《美成在久》明式傢俱大展,於北京《國家博物館》展出。

  旅比廿五年,她的繪畫創作,因為神師授予『神操』,成為結合東西、超越東西,最終在道內合一,是透過『神操默想』寫於畫紙上的功課。追隨降生成人的基督,天主聖言,在萬有中發現天主,與造物主心心相印。她發現「最美的風景是人」。

  《時‧空‧聲‧色》││音樂與色彩的獻禮,邀請卡印刷精美,十月十日當夜由道明會

士的日常晚禱揭開序幕,接著是彌撒,第一個節目由旅居安城的日籍管風琴家豐田女士彈奏梅熙雍的《恩寵之泉》。

  鋼琴詩人蕭邦的一位朋友對他說:「每當我聽你演奏時,我總覺得我是唯一的聽眾,是跟更完美的你在一起的時刻。」

  如同潤德爾神父(M. Zundel)常說:「天主在我們內時,好像我不是我們自己」。

 《時‧空‧聲‧色》願天主永受讚美!

彭玫玲於比利時道明會布魯塞爾會院展出的水墨畫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