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4期 重燃傳教的心火

憶 莉莉(上)

廖 雯

    

       年歲老,回憶湧。憶莉莉,感傷痛。 記下當年感受,及生活見證。

  初稿完,再閱莉莉著作:《幽谷中的曙光》(一九八四年十月光啟出版社)。巧也,感觸相同,故附上頁數。那年出版,子森送書。時光飛馳,感慨百出。

  她叫楊莉莉 一九七四年七月底。由美國喬治亞州開車三日,帶一歲半女兒移民加國。臨走前,李秀萍姊妹加班,見我仍在辦公室就問我是否明天去加拿大,有親戚嗎?我回以「沒有,只有一個電話號碼。」她說:「妳膽子真大!」

  秀萍邊走邊弄電腦卡說「回家查看,我朋友還在那嗎?」晚上秀萍來電話告訴我她朋友的地址,歡迎我跟她連絡。秀萍又加了三句:「她人很好,是個教友,她叫楊莉莉。」 

  看到楊莉莉 八月一日抵多倫多市King St,適逢民權節假日,遊行,堵街,店面關。

  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打電話給一位臺北遠房親戚的昔日男友,不在。二電天主教堂,有否接待移民機構?不通。三電只好找楊莉莉。電話那頭傳來親切、興奮、柔和聲「--嗨!等你們大半天,正下樓去買菜,鈴聲響,又回頭開門。你們在哪?我們來接妳。」 

  莉莉姍姍走來。多年後還記得她的微笑,身材高挑,白白的,大眼,說話不急,算是美人。子森斯文寡言, 書生型。夫妻倆給人印象極好,很榮幸地看到楊莉莉。

  親切的莉莉 莉莉主動說,今晚住他們家。萍水相逢首次見,我們萬分感激,接受邀請。 這一夜, 我們做了一晚的廳長,與莉莉聊得愉快。

  那時租房難。他們剛搬進這葡萄牙區(幽p.47:一九七四年六月廿一日,住Euclid街。)住樓上。樓下租給一對廣東夫婦和孩子,語言雖不通,但很和氣,兩家相處非常好。

  廣東太太在旅館打工,莉莉偶而幫忙做保母。廣仔愛看電視,擅自開機被母親罵。莉莉建議,電視機擺衣櫥頂高處,雖不美觀,但不易開關,對頸部健康。想不到莉莉對孩子富有慈母心,及高度「訓童術」。(幽p.135:孩子是主的。)

  莉莉喜愛孩童,抱抱拍拍,「咦--怎麼還有一陀?尿布也。」育幼廁所訓練自然法。她說:「孩子是天主的財寶,這些小東西們真幸福!」

  熱心的莉莉 莉莉暢談,整晚聊天,風土人情事故娓娓道來。她說:「美加相連,看似一樣,其實不然,加國還是沿襲英國的舊制度甚多。」

  莉莉誠懇地談論許多事,真替我們省了不少時間去打聽。如申請工作、孩童福利、醫療保險、交通規則(加國紅燈可右轉,難怪後車按喇叭)、行人過街(街道斜線或黃燈閃,路人優先,幸好慢駛,否則真危險)等等。莉莉像個萬事通博士。

  莉莉約房東第二日看租屋。屋訂好,去買傢俱,添置日用品、餐盤。莉莉選了梵谷向日葵花的圖案,(一九八三年後,我送半套給需要用的湯神父。目前還在神父宿舍飯廳裏。)帶我們逛猶太市場,挑撿便宜新鮮的菜、活魚、現宰雞,買肉、拿票,但須排隊等候服務,傳統舊式的買賣。

  接著再去第一家海峽對岸的中國商店,售東海來的冰凍大黃魚。服務員著中山裝,面對紅星旗,好奇,但只看不買。唐人街乾淨,老華僑約兩萬人口(韓國人四萬),是說潮州和客家語天下。東西不少,饞愁可解鄉愁,但謀職和租屋較難。

  在美國,我們曾經照顧過學生、眷屬;在加國,則是他們安頓我們。素未謀面,蒙熱忱招待,十分感恩。教友海外一家親,年輕笨純的我,一直相信這原是教友本職。現在想起,這乃是她的待人接物沒有兩面,熱心的莉莉。

  善心的莉莉 莉莉關心我們工作。 指著桌上的電動打字機,叫我們拿去用,是他們新買的。子森說不借。莉莉微笑著說:「那你就在這裏打好了。」子森嚴肅地說:「我要用。」

  我們謝絕了:「不用客氣,麻煩你們了。老公不習慣借東西。」謝謝莉莉如此大方好意,毫不在意新買新機,新友新認識,何況我家尚有孩童。每人生活奮鬥皆有難處,所以此事沒放在心上,只是略為不了解子森個性。(幽p.107)

  多年後子森六十壽宴,錦怡欲知昔日的子森,要朋友實講。而我則寫了一首打油詩讚揚。現在的他,和氣笑容,主動交談,信仰虔誠,熱心祈禱,分享讀經,學琴音禱…,他的變化 因莉莉離開而有所轉變,真的,個個都稱讚驚訝,謝主奇異恩典。相信在天上的莉莉,也感欣慰。(幽p.108 個性轉變,天主大計劃)

  兩天後,錦怡要子森親自道歉。電話中「對不起,當年太兇。」嚇我一跳,好驚訝,好感動!(主愛的七個字)打字機的餘波,沒怪誰對錯,勿歉疚。錦怡要求完美,謝謝而接受。老公讚子森學識,知道子森不會怒, 卻憂心我直言,怪我愛提往事。但的確很溫馨哩!友直、友諒、友善、友真好…

  「得人之謙心歉意,更得人喜心善意。主賜因緣,遲來溫暖,永不嫌晚。」

  一九八三年我們住多市東北角麥市Markham。每月最後週六,去樂媽媽的「家庭祈禱會」。常與子森、錦怡夫婦見面,聖經分享,靈修研討,他倆同心福傳服務。子森幸福,有賢妻照顧,健康轉好,個性開朗。子女也事業有成,我們榮幸做代父母。代子帥哥的婚宴,錦怡包容,儀式典雅,下代自主愉快。

  當年子森夫婦認識,亦是參加郊遊日的同禱會,及來到寒舍的祈禱會,有了相聚會面的約會。應是莉莉的無形貢獻,給人無數,善心的莉莉。

  福傳的莉莉 一九七四年八月中,莉莉邀請我們首次加入她喜愛的聖神同禱會。那年巴士罷工,市區High Park高地公園相聚,開心認識朋友、教友們。臺灣來讀書的移民成一夥,彼此分享又溝通,幫我介紹工作,好窩心。

  大家商議七月在市區附近公園聚集;八月計劃互助搭車,遠處郊遊名勝古蹟。天冷輪流到每家愛宴相聚。(後來多數在莉莉家包水餃。)

  記得那日天氣晴朗。公園櫻花成林,小火車免費繞場,還有世上最小的動物園,兩圈只養雞和羊。左園高坡賽車,孩童自做肥皂木箱,嚎叫滑玩,大人正經評分,加油吼嚷。門右的義大利餐館,立碑族裔戰爭、小役事園史觀。

  小荷塘湖堤,掌大的Sun fish小魚粒,三五串一,水中撈起。秀成績,笑臉瞇眼,掌聲鼓勵,似乎不容易。聽垂釣者言,雖小鮮嫩,當場烤食,自樂融融。

  此園只可白天來,夜晚不宜。傳言天主最不歡喜同性戀園地。可惜!可惜!

  每當去城,順道進園玩玩,回憶無窮。加國生活安恬,小小公園也享樂半天。

  這些活動直延續四十年,二○一四年聖人堂國語協進會停辦郊遊,遺憾!遺憾!女兒幼年的作文登報,寫題:每年一定要去的地方和活動,是--郊遊日。而今事與願違,不提也罷。但想起莉莉在人世雖僅散三十五年歲月,但在信仰的綿延上,影響非小。虔誠的莉莉!

  八月第二主日,第一次與子森、莉莉同去城中嘉模堂望彌撒。很高興認識劉神父,可常來教堂了。我們在美國喬州亞城,是基督教的大本營,只有兩座羅馬天主堂,一在最北,路程遠,不易去;一在市城,黑亂區,不敢

去。

  好景不長,第二次就沒見到講國語的神父。傳聞壓力大,後結婚還俗。

  粵語彌撒,只用國語唸讀經一篇。天主讓我們努力、盼望、祈求 ,等待了九年,才有講國語的神父和國語彌撒。謝謝吾主聖神。

  撫今追昔,今日聖人堂與昔日教友聚會,仍有密切連繫及關係,主佑。


  回憶莉莉善於領導祈禱會,氣氛良好,靈修輔助,能寬容安撫心寧。此外人脈好,無霸權,是她的長處。緬懷往事,不由得飲水思源。且感念、又感恩、和感謝,並感動、再感激,謝謝喜愛福傳的莉莉。(待續)

2015年聖誕節聚會。右三人順序為:馬津生,廖雯(馬津生夫人)及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