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在二○一八年六月十六號下午,舉行了耶穌會士袁國柱神父逝世二十周年的追思感恩彌撒及隨後的共融分享會,由百達我為人人協會主辦,天主教神修小會及天主教醫師協會協辦,約有百餘位來賓參加。
彌撒恭請耶穌會饒志成神父主禮,並由耶穌會賴甘霖、杜樂仁、聶世平、吳伯仁四位神父共祭。祭台上放置了袁國柱神父溫和微笑的照片,好似他與大家一起參加了這次感恩祭。
在彌撒道理中,饒神父說:
「對在場的許多人來說,袁神父曾經在我們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陪伴過我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命因為他而感到有意義,因此對於他,我們都覺得不捨。但也憑著信仰,讓我們覺得他雖然離開了,可是卻還與我們在一起。藉著這台彌撒,我們表達對上天的感恩,對袁神父的感恩;感謝他曾經陪伴過我們,感謝他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讓我們對生命感覺有希望。」
這台感恩彌撒中所選的讀經「聖保祿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書」正是強調儘管哀傷,但不要絕望,因為「生命是有希望的」。生命中難免有其痛苦的一面,若沒有困難,生活就沒有意義。而如何去面對困難的生活,這才是耶穌要我們去做的。當我們回想起袁神父時,他帶給我們的不就是這些嗎!」
彌撒禮成之前,全體參禮者向袁國柱神父的遺像行三鞠躬禮,表達衷心的感謝與懷念。
感謝青年導師 奉獻台灣鞠躬盡瘁
袁神父來自西班牙東北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兄弟姊妹六人,兩個哥哥成為耶穌會士,另一個是教區神父,加上袁神父,家中總共奉獻了四位神父,這是一個天主特別祝福的家庭。更特別的是,當他爸爸過世之後,上了年紀的媽媽也獲得聖召,入了隱修院,當了修女。媽媽發末願時,幾個兒子神父共祭,大家可以想像那個圖像是多麼的美!多麼蒙受恩寵!
袁神父十七歲時就進入耶穌會初學院,兩年後發初願,二十一歲到上海,學習中文。那時候,正是共產黨赤化中國之際,因此沒幾年他就前往菲律賓,繼續陶成,念哲學、神學,三十歲在菲律賓升神父。年輕英俊的他到台灣後,先在台大外文系教授西班牙文,三年後,前往台南,一九六五年創辦了「百達學生中心」,擔任中心主任七、八年之久,全天候陪伴照顧住在宿舍的高中學生,期間還創立了百達山地服務團。
之後,在台中磊思中心、台北耕莘文教院、高雄四維文教院服務,與大專同學會、基督生活團的大學生有很多來往,也影響了很多人。由於他卓越的管理能力,隨後出任耶穌會省佐。省佐是一項很特別的職務,是副會長、也是秘書長、更是會長的監督人,這是很重要的工作。
袁神父在耕莘文教院服務的後期,診斷出罹患血癌,但是他一面接受療程診治,一面繼續服事上主。一九九七年秋天,袁神父回西班牙探親、休養。隔年,他的健康急轉直下,不久蒙主恩召,安葬在西班牙羅耀拉耶穌會初學院。
細數世紀情緣 諄諄教誨終身受益
是怎樣的一份情緣,能讓人不遠千里,放下手邊忙不完的事務,與舊友齊聚一堂,共同紀念一位已過世二十年的外國傳教士?!
當年在台大外文系選修袁神父教授西班牙文的黃榮碧帶著夫婿(靜宜大學前校長李家同教授)及女兒李道揚一起參加了感恩彌撒。李家同校長在彌撒中讀經,李道揚負責司琴,黃榮碧系友還邀請當年同窗楊秀清女士及翁雪英女士在彌撒後,獻唱六十年前課堂中,袁神父教她們的兩首西班牙歌「美麗的情人」(Cielito Lindo)及「罌粟花」(Amapola),在浪漫的拉丁曲風中,感念袁神父用生命陪伴青年學子的熱情!回憶起大學生涯,三人印象中的袁神父都是教學認真、耐心十足,也因為老師的認真,使得身為學生的她們也不敢稍有懈怠!
台大前校長李嗣涔回憶說,他在一九六八年高一下學期住進袁神父創立的百達學生中心,一直到畢業,整整兩年半;那是他青少年階段第一次出外過團體生活,而在百達的這幾年對他有很大的影響,讓他學會「同理心」,凡事將心比心,行動前先想想別人是否會受到干擾。所以到了大學後,碰到有些同學我行我素,想聽音樂就把音響開得震天響,從不為別人設想,缺乏對別人的尊重,他就很難適應。李校長強調,「同理心」在他一生的事業中很重要,這是一個領導者必要的基本條件,而他在高中時期,因為袁神父的緣故,學習到這一點,讓他終身獲益。
多位百達宿舍的學生都表示,在百達生活三年改變了一生!以紀律為例,寒冬起床最是痛苦,凡有人賴床,勢必要與袁神父展開搶棉被大戰,壯碩的袁神父釜底抽薪,一把抓起棉被就從宿舍三樓的窗口扔出去,逼得賴床的人趕緊跑到一樓把棉被撿回來,這一跑人也清醒了,不久之後,大家都知道賴床後果要自己承受。
著重啟發教導 助人愛人作世上的光
羅東聖母醫院前院長陳永興說:袁神父有教無類,尤其著重啟發式的指導。袁神父從不強迫或說服年輕學生要信天主教,因為強迫沒有好處,他用自己的行為、犧牲奉獻服務的精神去感召別人。雖然很多百達人都不是天主教友,但是卻傳承了袁神父的服務奉獻精神。
高雄餐旅大學退休教師洪良志說,百達的誓詞是:「我願意成為世界的光,我願意努力過一種最誠實的生活,我願意幫助別人,我願意犧牲自己,我願意貢獻我最大力量去愛。」他說,他從沒聽袁神父唸過誓詞,但他從袁神父的身上看到了這股精神。聖經中若望福音一4-5;『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絕不能勝過他』。袁神父一生就像這把火一樣,燃燒自己,不斷地散發「光」與「熱」,徹底實踐了「我為人人」的精神。
台大電機系退休教授張帆人說,每個認識袁神父的人都認為自己是袁神父的唯一;直到袁神父過世後,眾人齊聚追思時,才發現怎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唯一?其實道理很簡單,袁神父總是全心全意對待每一個他所認識的人,所以自然大家都認為自己對袁神父是獨一無二的。
精神永續傳承 永懷恩師 影響深遠
耕莘醫院醫師葉炳強說,他在大學就認識袁神父,與神父交往的二十多年中,神父經常提醒他要反省,並時時謹記為別人服務的精神,這也是身為基督徒的責任,更是我們應該繼續傳承的責任。
主顧傳教修女會楊貞娟修女也是在讀大學時,因參加百達山服團進而熟識袁神父,讓人生很多的理念及價值觀改變。她記得袁神父跟她說:「天主的愛也是冒險啊!你若不往下跳,只在洞口探探,是接觸不到寶藏的。」因此,楊貞娟在二十八歲領洗,三十歲進入修會當修女,繼續將天主白白給的愛傳給人
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認為,袁神父就是他的生命導師,因為袁神父鞏固了他的信仰核心價值。袁神父帶領的依納爵神操,其基礎與原則點明了:你不要偏愛健康甚於疾病,你不要偏愛富貴甚於貧窮,你不要偏愛順境甚於逆境,一切只以光榮天主作為人生各種選擇的標準。如果不是袁神父,他不會從資訊工程系的學生變成念哲學、神學、宗教的人,因為後面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而電腦只是工具。他這樣的思考與選擇都深受袁神父的啟發。
此外,袁神父從不求回報,這不是道理,而是生命的實踐。正是因為他不求回報,袁神父的影響就更加地深植人心。袁神父希望確確實實、好好地影響一個人,讓這個人有本質性地改變,再由這個人去影響其他人,一層一層影響下去。袁神父不求自己做很多的事,但求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