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9期 59

閒話漫談「哏」以及 翻譯有「哏」的趣味文字

星熒

閒話漫談「哏」以及 翻譯有「哏」的趣味文字

星熒

 

A casual Discussion of 「哏(gen) 」and the Arts to Translate the Playful Articles having 「哏(gen) 」

 

Hsing Ying
~~~~~~~~~~~~~~~~
「談」出我的〈有「哏」閒話漫談〉!
~~~~~~~~~~~~~~~~

本文 的「前言」以及 我的「個人聲明」:
(The Preface of this article and my Personal Announcement)

首先要聲明一下,我的這篇文章決無「評論」性質。有關文學我根本就是一個門外漢,不夠資格做任何批評論斷。因此,我將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定為所謂的「閒話漫談」之類的文字。也就是隨便談談我認為還較有趣的一些「話題」而已。這篇文章要談的話題是:

「 漢文在近一百多年的變革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在最近這個網絡普遍的時代,使用中文 (漢文)的「普通人們」 很快地就興建起來中文中的一些「另類」文字,本文是想討論 這些「另類」表達方式對「翻譯文字」的影響。”

如果這些「影響」能引起我們這些「普通人」,再加上「文字演變」專家們的興趣而加以硏討,受益的可能也會包括那些專家學者們。 告訴大家,我說的「隨便談談」是「真」的,因為這篇文字就是在隨便談談的情況下,利用現代的科技軟件和硬件紀錄下來的文字,這篇所謂的「文章」絕大部分是在手機上用Apple 的「聽寫」軟件,「說」出來而自動記錄下來的文字。我的國語也不太標準,總是需要修修改改,因此「說」得亂七八糟,「改」得零零落落,更可怕的是,毫無系統可言。想到那裡就「說」到那裡。想在哪裡加「說」一點,就在哪裡加上一些!「說」完後連我自己想改都不知從何改起!就只有添加一些「備注」、「自評」來加以解釋了。😂

在這個網路科技的時代裡,用「聽寫造成的文字」將會越來越多,最後終將取代用「筆寫出的文字」。將來用筆寫出來的「文稿」,都將屬於「書法」之類的藝術作品了!老實說,現在的年輕人,甚至包括我們這一代已經有點歲數的讀書人,不用電腦就「寫不出字來」!這幾十年來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從「寫」到「打字」、「打卡」、用「終端機terminal 打入電腦」、再到「聽寫」。現今面臨的是「精準」的問題,聽寫造成的文字經常需要更改同音、或近似音 的錯誤。我們相信,現今的科技會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將「一句話」,或者「一個片語」的文字意義,把握其「會意」邏輯的連貫性,自動選出精準的字來用,科技更可以把「個人使用的“機器”」訓練它熟習其「個人」說話的聲音。甚至可以識別「方言」,到那個時候,我相信「聽寫」幾乎會「同步」地轉變/記錄成比較「精準」的文字,而減少需要「更改」的機率。我個人認為「速記」(迅速紀錄) 這門技術將會漸趨勢微,終將會被淘汰。

現在來談談「聽寫」和「讀稿機」,它們都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提词器

用科學的邏輯來說,我認為用「聽寫做文章」的「反面動作」就是用「讀搞機演講」。

「說」到這一點就讓我真的想起來,當今的,「大人物」們在需要出「大風頭」時;就是在電視上發表所謂的文告或是對小老百姓訓話演講時,還有,為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人民所做的「洗腦」工作時,所必須用到的「讀搞機」。

我不敢說,凡是用讀搞機,他/她 說的就是「假心話」。那是「真心話」的反面,就是 他/她 所說的是「假」的心裡話,或者是心裡的「假話」,用我這個學理論物理的科學推論邏輯來說,那絕不是他/她自己真正的「人話」。那只是經過 他/她 「生物的 biological 嘴巴」 把「機器」想要表達的文字「說」出來而已。所以他/她 說出來的不是「人話」而是「機器話」,除非這些「機器話」是 他/她 親自「一個人」製造(撰稿)出來的「人話」。。。。。 然而用「聽寫」說出來的文章恰恰相反,那是「真心話」,雖然最後是由軟體構建而成,但是輸入的 input 是自己的真實的「人話」!這就是我說的用「聽寫做文章」的「反面動作」就是用「讀搞機演講」,不折不扣的科技邏輯結論是,前者說「人話」、後者說「假話」!
我這篇「說」出來的所謂「文章」,可以保證的是所談皆「人話」,然而可以值得批評的地方應該還是很多的。例如 說得太囉嗦!沒有系統、不見得都是「對」的 等等。。。。。還有更嚴重的,文章中 加改的 引號應用過於頻繁!英文的 quotes (“ “) 和中文的 引号(「 」)切換應用,真的是亂七八糟!

因此我的「閒話漫談」聲明的結論是:歡迎批評,別太認真。

~~~~~~~~

定義:

讓我先從一個「定義 Definition」談起。

「哏」的定義:

我對「哏(gen)」的了解 ~~

關於 哏(gen) (「哏」的發音是 “gen” )

@「哏(gen)」是什麼?對我來說,它是一種「隱藏的打算」、或是一種「滑稽的笑話」、也可能是一種「調侃的幽默」。它們的目的,不外是想製造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者是要表演一個「作弄人的花招」。

About 哏(gen) 「(哏」pronounced as “gen”) :

@ What is "哏(gen)" ? To me, it is a “hidden idea”、or a “funny joke”、or a “sarcastic humor”. Each of them is intended to create a “surprising result” or to perform an “unexpected trick”.

"哏(gen)” is something close to but beyo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unchline” in English language.

「哏(gen)」有點像英文裡的 “punchline”, 但比 “punchline” 有更豐富的延伸意涵及內容。舉幾個 網上 找到的 英文 punchlines 的例子:

(我 給讀者提個「醒」。為幫助您對其「哏」的思考。我將那些「哏」的關鍵英文字的原文明白地指出來。列在方括號 [ ]內。)

(a) If you want to catch a squirrel just climb a tree and act like a nut.

其「哏」在 [ “nut”,想一想,這個英文字用於輕微地罵人時候的 “英語習慣用語”]

(b) You kill vegetarian vampires with a steak to the heart.

其「哏」在 [ “steak” 的 讀音和 「素食者的吸血鬼」 ]

(c) A farmer in the field with his cows counted 196 of them, but when he rounded them up he had 200.

其「哏」在 [ “round ..... up ” ],像我本人這樣的專業,數十年來一直在數字中算來算去的人,我最喜歡這個 "punchline"。

(d) Did you hear about the new corduroy pillows? They’re making headlines everywhere!

其「哏」在 [ “corduroy pillows” 和 “headlines” ]

(e) What is Bruce Lee’s favorite drink? Wataaaaah!

其「哏」在 [ “Wataaaaah” 的發音]
[ 哦,還有 “Bruce Lee” 就是 「李小龍」! 想想他發那個音時,他的「武功」就要爆發時的形象]

如果你想「通」了它們的「哏」,一定也會莞爾一笑!你能看出來它們的「哏」嗎?它們之中除了 例(d) 和 例(e) 外,其它都是很難翻譯成帶「哏」的中文。

~~~~~~~~

本文 概要 (Essentials of this article):

本文要談的重點有二。從 1) 如何翻譯有「哏」的文字談起,到 2) 歡迎「漢化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時代的來臨。

翻譯有「哏」的趣味文字是很困難的。如果不能够把它的「哏」翻譯出來,就不如不要譯了!這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之一。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

【 兩個人的對話:
A: 你們家當家的,誰是主呀?
B: 當然我是「主」啦!
A: 那你太太呢?
B: 她嘛,只比我「少一點」,她是「王」!】

這個「哏」的藝術的呈現,是「主」與「王」的區別,就是「少一點」(我是「主」,她是「王」)。這個笑話,若要翻譯成其他「非漢字」的語言,它的「哏」就無法呈現,笑話也就沒有啦!所以用「文字結構」做「哏」的趣味文字是 非常難翻譯 的!大多數的這類文字根本就是不能「有哏直譯」!沒有「哏」的譯文是不能「成文」的,因為它失去的是文章的主要趣味的精髓與內涵。

現在我們隨意來聊聊那些有「哏」的趣味文字。就從 那非常難翻譯的英文《Love You Forever 愛你在朝朝暮暮》為例 談起吧。

~~~~~~~~

本文 (text of this article):

(一)《Love You Forever 愛你在朝朝暮暮》

在美國念硏究所時代的同學,曾電郵轉發給我幾行英文小詩及其「中譯文」。文中沒有注明英文原著及其中譯文的作者及出處。下面就是這幾行英文及其中譯文:

【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
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
卿為朝朝暮暮!】

此英詩難譯之處就在 ”for” 、“ever” 與 “forever” 英文字義及其組成結構之間的「文字 遊戲 word gameplay」, 但這也是其「詩意文情」所在之處 ~ 即所謂的「哏」。這些趣味性的文字,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哏」,没有它就失去了整篇文字的主要意涵,而不成「文」了!

我很少用 網路搜尋,好奇心起,就 上網 google 查看此「詩」及其譯文,一看才知,將 ”for“ 譯成 「為」、“forever” 譯成 「為朝朝暮暮」 的譯文事件在網上造成的熱議,雖非千層浪,但也激起不少評論的浪花。有些人說那不是「英詩中譯」而是「中詩英譯」,他們認為先有中文詩,那英詩可能是中詩的英譯,並認為两文都是出自某個華人之手。他們還批判那是中式英文、標點符號有錯、連英文法中的 “article 冠詞” 也不會用等不太好的評論。

其實網上的這些爭議根本就是文不對題!他們不瞭解,我上面解釋中提到的,英文原文是一篇有「哏」的 「文字遊戲」。

先不管那两叚文字是「中詩英譯」或是「英詩中譯」,我僅從文藝「哏」的觀點來看這 中、英兩文,我就不同意他們的這些批評。其實,多數寫文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應該是先有英詩原文的「哏」~ ”for” 與 “forEver” 之間的「文字遊戲」,然後才能有「中譯文」,如果返過來,那就更難譯了!我再大膽地猜一下,英文應是不諳漢文的「老外」寫的,已經存在多年後才有此 「華人」寫的「中譯文」。

我認為上面半文言的中譯文已經「夠好」了。就借用它的「朝朝暮暮」而造就了下面我的白話文譯文,我並给它取个名字,就叫它《Love You Forever 愛你在朝朝暮暮》吧!

如果讓它變成一首「現代的」中文歌,我的歌詞有英文原文的第一段和我加寫的第二與第三段白話文的中譯文,歌詞會是:

《 Love You Forever 愛你在朝朝暮暮》

(1)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2)
在這塵世間,
我的最愛只有三,
太陽、月亮、還有你。
愛陽在朝,愛月在暮,
愛你在朝朝暮暮!

(3)
只因~
今生有缘愛自然,
我愛清晨的朝陽,
也愛月色的日暮,
愛你卻是朝朝暮暮!

任何趣味與幽默都有其「哏」,對於一種文字特有的結構性的「趣味之哏」,是幾乎無法「直譯 literally translated 」,因為縱然譯出來,譯文也會失去原文最想表達的「哏」,那失去的是原有的趣味及幽默!因此那「愛你為朝朝暮暮」對 “Love you forever” 也真已是難能可貴了!

(二)譯文失敗的例子:"Present" 是「現在」也是「禮物」

舉個英文例子,下面這幾行英文,不知是誰寫的,它的存在已經很久遠了,這是 現代英文中有趣而又颇俱哲理的幾句話: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imaginary,
And, today is a “gift”.

我的 中文 「直接譯文 literal translation」是:

昨日已是歷史,
明天還是想像,
只有今天是天賜的「禮物」,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做「現在」。

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這個最普通的英文單字 "present" ,有兩個主要意義,「現在」和「禮物」。這就是英文原文 想要表達的「妙語雙關」的幽默之「哏」。上面我的中譯文就完全 沒有 英文原文幽默的「哏」,我的譯文失去的卻是此文的「哏」,它是整個文章的隐藏重點,而這幽默之「哏」是由英文天生結構所形成而無法直譯。當譯文失去了原文之「哏」,也就是失去了文章的靈魂~失去其詩意文情,因而我的「譯文」也就根本不能算是所謂的「文」了!

(三)譏諷簡體字 的「幽默」

讓我再舉個中文的例子,在網上很容易就可找到下面這篇 譏諷簡體字 的幽默文章 (也不知作者是誰) :

【 漢字簡化後~~

亲、親卻不見。
爱、愛而無心。
产、產卻不生。
厂、厰內空空。
面、麵內無麥。
运、運卻無車。
导、導而無道。
儿、兒卻無首。
飞、飛卻單翼。
云、有雲無雨。
开、開関無門。
乡、鄉裡無郎。

可巧而又巧的是:簡體字未簡化的有~~

魔仍是魔,
鬼還是鬼,
偷還是偷,
騙還是騙,
貪還是貪,
毒還是毒,
黑還是黑,
賭還是賭,
賊仍是賊!

真是妙不可言呀!好的字通通簡化了,不好的字全部都保留...】
上面【...】內的這段文字,幾乎每句都是「哏」,譯成用漢字的日文也許尚有可能,若要譯成英文,可就完全無望了!

創造簡體字的人們 雖然用了許多以前「沒文化」的「別字」,但郤沒有改掉那些「壞」字,縂算還有點良心(我的玩笑話,別當真!)。

(四)馮友蘭「米」與「茶」的 漢字 「特殊意涵」

再舉個以文字結構為「哏」的趣味文字的例子。馮友蘭是現代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曾寫了〈何止于米,相期以茶〉這副對聯祝福他同年好友,豈能止于八十八歲的「米壽」,並共勉將來能同慶一百零八岁的「茶壽」!

請「看」友蘭老師心中認為這兩個中文字的組成結構:
「米」字是“到”(倒) 八、十、八
「茶」字是八、十、八 頭上再加 “廿” 等于108。
這就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這副生日賀詞對聯的「哏」。如何能帶有此「哏」地直譯 (literally translate) 成,不用漢字的其他外文?我認為,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

(五)漢文的「對聯」是一種非常難,甚至無法翻譯的文字遊戲。舉個「一字聯」為例:
據說,【清咸豐年間,有人出了個「一字聯」,上聯是「墨」,求對。不少人以「書」、「筆」等對之,均不太好!獨有一人對之以「泉」,非常工整,因為
「墨」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黑」,下半部為五行中的「土」;而
「泉」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白」,下半部為五行中的「水」。
「墨」對「泉」應是妙對!】
而以上的 「妙」處的說明 就構成這個文字遊戲的「哏」( 完全靠文字結構)!
所以要有「哏」地翻譯漢文的對聯成非漢文的文字,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一字聯」也說明了「對聯」特別具有那不可或缺的「對扙藝術」的要求。

再舉個不可能或是很難有哏翻譯「對聯」的例子:
「一忍化干戈,百年還恩情」是一幅很好的「對聯」(著者不詳,它曾經用在一個電視節目上),我用下面我的英譯文為例,證明「漢字對聯」幾乎「不可譯」的特性。

A forbearance may dissolve a serious fight.
It may take a “century” to repay the gratitude you owe to others.

(“A century of gratitude,” such a huge spiritual debt, this simply means that you just will not be able to repay the great gratitude you've owed to others.)

你看上面我這樣的英文翻譯,再加上不勝其煩的英文註解,哪裡像原文「簡而美」的八個漢字的「對聯」!那失去的是「對聯」的「哏」,也就是對聯原文最想要表達的「詩意文情」與漢字「對扙藝術」的要求。我的英譯文根本就不能稱為是「譯文」了!

縱然如 [注2] 中所述,當「漢文 (包括文言文) 世界化 globalized」後,世界上可能會出現漸多的「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我認為也「很難」会出現「漢化的英文對聯」的佳作(對仗工整的英文句子或片語)。

我現在試著將「一忍化干戈,百年還恩情」這八個漢字的對聯 譯成所謂「漢化的英文」[注2] :

試譯成「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之(1):

One forbearance may dissolve a fight.
Hundred years needed to repay the gratitude.

上面下劃線所示,其第一「句」的的 動詞片語 和第二句的 past participle + infinite 之片語,根本就不屬於同一個詞類性質!那所謂的「第二句」僅是個名詞片語而已,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英文句子!所以對聯「對扙」的「哏」的「必須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已經完全失敗!此英譯文就根本不能成「文」了,當然也就更不能成為「對聯」了!

試譯成「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之(2):

One forbearance for dissolving fighting~
Hundred years of repaying gratitude~

上面(2)的英譯文是兩個名詞片語,雖然每字之詞類對仗尚稱完整,但其語意不能完善地表達那八個漢字原文精準的含義。

結論是「漢字對聯」是非常難翻譯的。我們在第(十二)節有關「數字的哏」中,也談到英譯「數字對聯」的例子。

(六)「漢文在視覺和音韻上的藝術」幾乎是無法翻譯的!

現在我們來談談,由於漢文單音單字的特性而產生視覺和音韻上的藝術。若要求譯文要能夠表達這個特性(也就是文章的「哏」),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視覺和音韻的藝術是「無法翻譯成非漢字的其他語言」
有些「哏」是與「語音」直接有關的 (pronunciation dependent ),舉個 “說漢語的人用英語” 的例子來說吧:

【 “president” (總統) ,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在我们 “resident” (普通居民) 頭上多放了一個 “p” (屁) 而已。...】

用單音單字的「漢語(國語,不是方言)」說出來,這就是一個很有「哏」的笑話。若要翻譯成其他「語音」的語言,這個笑話就沒了!因為「哏」沒有了,笑話也就沒有啦!

再舉個視覺上的例子來說吧!

黛莉(Tai-li) 最近傳來網上的一篇文章,抄錄如下 (A),我在網上又找到相同的另外一篇,抄錄如下 (B)。两篇文章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發表第二篇文章 (B) 的網民,好像曾說過他就是原著者,但没有提出可信的證明。我合理的猜想,這一定是「很久很久以前」某人或者某些人的作品,經過多年來許多人的更改而「進化」成今日「這些」樣子。我想文章 (A) 和 (B) 都是由以前的相同文章改過來的。就像今日我也改了幾行一樣(見B-1 及B-2)。所以我認為「原著者不可考」。

網上相似文章之 (A):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只缘一路有你陪著走
晨曦襯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品茶論酒賞石敘舊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網上相似文章之 (B):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只缘一路有你陪著走
沐晨曦擷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品茶論酒賞石敘舊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網上這兩篇文字,只有最中間的一行不一樣,用此「詩」想要表達的「哏」的藝術做標準來評判,我認為,當然是(B)這一篇比較好。他的最長的一句是10個字,對稱性達到了想要達到的最好的目的。還有(B)的「沐晨曦,擷彩霞,雨中漫遊」這一句無論其、音韻、文辭的應用都要比(A)的那九個字的「晨曦襯彩霞,雨中漫遊」那一句要好得很多很多。

此「詩」除了那「人生漸老的心情」的詩意㚈,它最特別之處是每句字數從 1 到 10 的逐句增減有序,而造成的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並盡量保持漢文,古詩詞的對扙工整。凸顯了中國「漢文字」特有的視覺、韻律在藝術上的「美的呈現」。這就是此詩的「哏」所在之處。這更是世界上很難有其他文字能和「漢文字」相提並論的地方!

此詩基本上可以三種幾何圖形呈現,現在呈現的是向左看齊的 left justified 幾何圖形,還有向右看齊的 right justified 幾何圖形,以及每 一句(一行)向中看齊 center justified 就形成對稱的「菱形」幾何圖形。

我對此「詩」的感覺是:著者為「故意」想達到這種幾何圖形的用心,遠勝過于對「漸老心情」詩意的構思,而令讀者產生有些牽強附會,矯情做作的感覺。簡單地說就是令人有些「不太自然」的感覺!

對文章(B)我也有話要說:

我建議 將前段八字句的「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改成 「友情貴久,長如水流」,以對杖 後段經我改後的八字「品茶論酒,勿忘老友」 如 (B-1) 所示。



將(B) 后段八字句的「品茶論酒,賞石敘舊」改成「應品茶論酒,會老友」以對杖上段八字的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如(B-2)所示。

我的更改圖示 (B-1):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友情貴久長如水流
只缘一路有你陪著走
沐晨曦擷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品茶論酒勿忘老友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我的更改圖示(B-2):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只缘一路有你陪著走
沐晨曦擷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應品茶論酒會老友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我比較喜歡(B-2)的更改,因為文辭較佳。最重要的是改變後讀起來的「邏輯」較通順,減少了原來為達成幾何圖形而造成的「詩意」有點牽強附會不太自然的缺失!

再談回到「翻譯」,你「看」!你將如何能把 (B) 的漢文翻譯成英文,而不失掉它視覺藝術的「哏」的特性? ! 我的答案是:它的英譯文將會只有两個英文字:“Mission impossible”!

(七)英譯 唐詩《春曉》~ 漢語化的英文

最後我再舉個有趣的「中詩英譯」的例子,去年我的老同學又轉來一篇網上流傳的英譯文,這是 「英譯」唐代 著名詩人 孟浩然 所著相傳至今仍膾炙人口的: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那篇網上的「英譯文」竟是這個「模樣」[注1]:

《英譯 春曉》

Sleep sleep in spring night,
Gu gu gu gu birds say hi.
Hua la la la rains come by.
Oh, Shit! Flowers all die!!!

一看就知道,這是網上玩笑的「中詩英譯」,不知道是哪路神仙 神來之筆,讀到最後一句,我已𠄘認「神仙」赢了!因為 我忍不住笑了!

我猜想這是一個 “中國通的老外” 的 "傑作"!

我認為那英譯文的「哏」的要求是要像中文《春曉》古詩絕句一樣地俱有:

1. 定數的音節。
2. 平仄的韻律(雖然第三句應有平仄而可以無韻)。
3. 文言文精簡的辭句。
4. 最後全文為意識「破題」的「哏」是現代年青人的「中式英文」~ ~ 即 「英文的現代中文化 Sinicized English」[注2]是漢化的英文,而不是毫無章法可言的 所謂「破英文 broken-English 或 Chinglish 」,那篇英譯文所表達的「哏」是略带嘲諷的「現代 漢化英文 sinicized English」的幽默,而非一千三百年前唐代自然詩人 孟浩然的《春曉》想要表達的「詩意」!

(八)《春曉,西化㖿?漢化㖿?》~ 我的白話文的中譯 英文的《英譯 春曉》

現在我將此「英譯」再譯囘當今的「現代中文」並給它取個名字叫:

《春曉,西化㖿?漢化㖿?》~ 博君一笑 (for your amusement! “fya”) [注2]

睡呀睡,春日睡了一宵,
咕咕咕咕,鳥都已在叫,
嘩啦啦啦,雨也來過啦!
唉呀!他xx(“國駡TMD”)! 花全死了 !!!

用「信、逹、雅」的標準來評上面的 《英譯 春曉》和我的再譯文《春曉,西化㖿?漢化㖿?》,我認為「信」和「逹」應該還可以啦!「雅」嘛?它與「現代」似有互不相容的「現實」。 時、空的變化造成「虛」、「實」價值觀各異。在美國多年,我個人在生活中從來不用那些 “four-letter-words”, 但這不能說明甚麼,更不能認為我很「高雅」。現今的社會已經 「完全接納」 偶爾故意寫出幾句現代洋式或中式「國駡」的文章與作者,他們更不會因此就被 「封殺」 並完全否定其作品 「文藝」 的內涵 ! 更何況這兩篇譯文的主旨就是善意地「暗諷漢化的英文」,所以纯粹就這趣味文字的「哏」之表現來衡量,這中、英两「譯文」最後一句還 真的「蠻傳神的」[注1];根本就沒有「雅」的問題了!

經過了一個世紀的「中文英文化 anglicized Chinese」之後,我現在真想要説的是,當很多西方人如今都在學中文時,「英文漢化」的時代也會很自然地來臨。這篇「漢化的英譯文」(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注2])也沒有什麼奇怪了!

如果我的再譯文《春曉,西化㖿?漢化㖿?》也能 博君一笑,我也萛「赢」了!因為我的再譯文也已忠實地 傳遞了《英譯春䁱》幽默的「哏」,證明~只因 你的一笑 !(for your amusement! “fya”)

(九)「應用阿拉伯數字」的「哏」:

我們現在來談談, 網路上奇奇怪怪「應用阿拉伯數字」的「哏」。

用阿拉伯數字漢語發音的諧音而構成的一些漢文片語,居然在網路上也能建構成現在年輕人風行的部分「網絡文字」。真是嘆為觀止!

網上用阿拉伯數字做「哏」的許多現在流行的「漢語數字片語」真是五花八門,我若唸出來。有一大半連我自己都「聽不懂」,因此也就「看不懂」了!

首先我要指出,網上的所謂「數字語言」絕大多數都是應用在漢語的地區,都是說漢語的人在應用。這些網上有關政治的毀謗性宣傳之「數字語言」實在太多了!也太骯臟!多半是由某些特定政治團體在暗中操縱的專屬網軍在運作,「有些」甚至是明目張膽地,為爭權奪利,在网路上、抹黑、漫駡、造聲量、帶風向。這些都是假借「民主自由」而行「民粹或反民粹」的產物。不是我們這些人願意去碰的,我就不說了。其實我根本不懂他們「政治上的數字語言」,就不能,更不願舉例說明了。談點對自己心安又有趣的東西吧!現在我就將網上一篇純粹「談情說愛」的文章中的一些網上流行的「數字 “愛情” 片語」和它們對應的「漢語 “譯文” 」抄錄在下面的【 】內~~

你 「聽」 那段「文章」是這樣 「說」的:

【 數字再也不是枯燥的,10個阿拉伯數字一經巧妙搭配,語言豐富,意蘊深長。

僅一個 0,就可以搭配出:

01925 你依舊愛我、02825 你愛不愛我、04551 你是我唯一、0564335 你無聊時想想我、0594184 你我就是一輩子……

至於 1,更是此情綿綿:

1314 一生一世、1314920 一生一世就愛你、147 一世情、1573 一往情深、1920 依舊愛你……

還有:

53770 我想親親你、53719 我深情依舊、25184 愛我一輩子、584520 我發誓我愛你、594230 我就是愛想你、2010000 愛你一萬年、74839 其實不想走、 20999 愛你久久久、 829475 被愛就是幸福...…】

看完上面那些「恩愛數字」,我猜想總有些不同輩分的人,真想說:「02746 你惡心死了!」

上面的「數字片语」,若不看那些翻譯文字,你能 「看或聽」 得懂幾個?!還有這些 阿拉伯 數字如何能「有哏地」翻譯成其他的語文諧音的阿拉伯數字?那翻譯的人一定要能夠精通那個 國家 (地區) 的另一種數字語言才行!

我認為用阿拉伯數字漢語發音的諧音而構成的「哏」,只能加以註解,而無法「帶哏翻譯」成另一種文字。我的結論是,如果在你想翻譯的文章中,有這樣奇奇怪怪的阿拉伯數字,是無法「對應直譯」的。你能做的頂多是加以「註解說明」而已。

有關應用奇怪數字的話題,越「說」越遠了,還是聊些比較正經的文字吧!

(十)談 翻譯 漢文傳統文字及 「漢語化的外文 Sinisized foreign languages」

漢文的傳統文字,如文言文、古詩詞和對聯等,要想「直接翻譯 literally translate 」 這些文字是很難的,因為傳統漢文的語法與外文的語法,在基礎結構上相差太大,在意象表達的藝術上更加不一樣。洋人經常用的方法是「意譯」,就是瞭解中文的原意以後,用外文的語法重新用外文表示出來。我們的漢文受西方文字影響最大的是英文。我們現在用的白話文的語法(文法)和英文的 grammar 簡直就是大同小異。我們的白話文已經是「英文化了的中文 “anglicized Chinese”」。所以,同樣的道理,我認為洋人要想真正瞭解中國的 文言文(包括 古詩詞) 就必須先懂得中國古文應用的方式,我把它極度簡單化後。歸納成構成 文言文(包括古詩詞)文字概念的「哏」:

~ 文言文是非常簡化的文字。
~ 經常會省掉了「主詞 和/或 動詞」,
~ 剩下一些不成句子(sentence or clause)的片語(phrase),
~ 那些片語大多是,名詞片語,形容詞片語。
~ 简化的文字 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但更重要的
~ 它又能把讀者帶到文章所想要達到的主旨意向裡面!

所以文言文是比較難翻譯的!我經常是先把它翻譯成現代的白話文。然後再譯成英文。因為白話文的語法根本就像是英文了。(例如〈芥子〉58期我譯述的論語,關於孟子的修身克己篇。)

(十一)談談 用數字作「哏」的傳統文字:

有關用數字作「哏」的語文,我們還是只限于談大家都能夠瞭解的「傳統文字」!

漢文詩詞中有關「數字的哏」,除了「數字」編排能表達詩意抽象的情景外,單音單字的漢文,更容易表達和諧一致的「聲音節奏(Musical Tempo)」,這是其他非單音單字的語文所不具備的,若要翻譯成非單音單字的其他語文,數字方面應該是可以表達出來的,但若要模仿漢文古典詩詞的下面這些特性:

~定數的字句規格,
~在讀音方面的「平折」有序的音律,以及
~文言文極度精簡潤飾的修辭,

而须翻譯成非單音單字的其他外語,那就非常困難了!除非那些外語也能有文法結構上的「漢化更改」,就像本文上面第 (七)節中,我們曾經談到的那首《英譯春曉》的 「中詩 英譯」 的例子一樣。

(十二)用數字作「哏」的傳統文字的例子:

現在回到我們這一節主要想談的,漢文詩詞中有關「數字的哏」。就舉例來說吧!

【數字詩 例1】清朝 乾隆皇帝的「數字詩故事」:

「據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冬盡春將至的時節和大臣們在郊外遇到一場大雪,喜歡作詩的乾隆一時即興念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就做不下去了,缺了最重要的詩意點題的最後這一句就不成「詩」了!大臣才子 紀曉嵐立即跟上念出最後一句:「掉落地面都不見!」不知後人是誰,又把它改成「飛入蘆花都不見」就成為一首寫景表情的數字「詩」了!好像,多年前的一部有關清朝宮庭電影片中,也把這段「故事」給編進去了!

我忍不住要更改它一下。我認為第三句中的「十一片」應該改成「每一片」,而最後一句最好改成「落入花叢都不見」以增進其詩意,使其有較大的想像空間,更有寫實的感覺!我並給這首詩加上當時所謂的「宮廷社會」一個「應景兒」的名字,就叫它〈春雪落花叢〉吧!

《春雪落花叢》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每一片,
落入花叢都不見!

你看這樣是不是就變成比較好一點的「詩」了呢?如果你還是不懂我的意思,你把那所有「片」字都改成「人」字,把那「見」字改成「真」字,再加三个字「更不誠」。你就會懂了。别誤會!此詩還是要用「片」字,到底我們談的還是「雪」呀!用「人」字和「真」字的更換,不過就是為了 方便向你解釋,為什麼我要將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春雪落花叢》的潜在意念的由来。

這首詩翻譯成「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還比較容易。下面是我嘗試的「漢化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的 英譯文。

《春雪落花叢》(漢化的英譯文)
《Falling into the Spring Flowering Bushes》
(Poem with “Sinicized-English” translation)

It’s snowing!
One Flake、two Flakes 、three... four Flakes,
Five Flakes、six Flakes 、seven... eight Flakes,
Nine Flakes、ten Flakes 、each of all Flakes,
Falling into Spring Flowering Bushes

Each of every one disappears!

注意此处,“every one” 指的是「每一片雪」,而同音的 “everyone” 指的是「每一個人」,此處我是「故意」要用讀音一樣,而有不同的意義的同音字 everyone,同时也奌了「題」,諳諷這些人都掉落到花叢里去了!

【數字詩 例2】「數字對聯」
我們在上面第(五)節曾經談到對聯是非常難翻譯的,現在再加上數字就更難翻譯了!舉個例子來說吧,清朝编纂四庫全書的大才子紀曉嵐,經常在乾隆身邊輔佐皇上。據說他曾寫了一副「數字對聯」:

江南千山千水千人才。
塞北一天一地一聖君。

下面是我嘗試的「漢化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的 英譯文,如

【譯文A】:

Southern River, thousand mountains, thousand waters, thousand talent people.

Northern Frontier, one Heaven, one Earth, one perfect Emperor.

可是比較合符英文法則的名詞片语,好像是有一些冠词 Articles 和 介系词 Prepositions 的,如

【譯文B】:

The Southern of the River, the thousand of mountains, the thousand of waters, and the thousand of talent people.

The Northern of the Frontier, the only one of the Heaven, the only one of the Earth and the only one of the perfect Emperor.

這樣就比較像英文的名詞片語了嗎?但我認為它羅里羅唆,畫蛇添足,更不像英文!但 【譯文A】簡單明瞭,又精准地表達了原文的意像,並更像漢文原文的語法。這就是我們現在談到的「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的最好的例子!

中文對聯貴在「對仗」工整,恰到好處。這就是漢文「對聯的哏」。對聯的翻譯文字也應該同時具有「對仗的哏」。失去了这一点,就不是「對聯」了。它的趣味性也就没有了。你看 【譯文A】「對仗」還算工整吧!

顺便提一點,古往今来,凡是能有機會待候「皇上」的,皆俱「馬屁」之術,才子也不例外!相信這是紀曉嵐陪乾隆遊江南時,在即興之餘也不忘讓主子更開心一點的作品。

【数字詩 例3】北宋 邵雍 的「數字詩」《山村詠懷》:

用「數字」做「哏」,應常見於童謠和歌詞裡面,在漢文中,尤其是中國的古詩詞中也有一些佳作,最有名的是北宋年間邵雍的一首 《山村詠懷》的「數字詩」,以後數百年間的科舉時代裡都用 邵雍 這首詩作為小孩子的「啟蒙詩」,就像今日在幼稚園裡老師教小孩子唱的「童謠」一樣。

《山村詠懷》(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英譯 邵雍的《山村詠懷》談「漢化的英文(Sinicized English) 」。

下面是我嘗試用「漢化的英文 」来翻譯這首古詩:

At one time, going away two or three miles,
Cooking smokes from four or five cottages,
Seeing six or even seven pavilions,
Eight、Nine、Ten flowering branches!

此詩,中文原文每一行都僅是個名詞片語,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這是古典漢語中文特有的文法性質。尤其是古詩詞里。經常會省掉許多文法句子中,應該有的部分。例如沒有 主詞 和/或 動詞。這樣更會自然地延伸詩意,我說這是詩詞中的「留白」。就像繪畫中的「留白」一樣,也會令讀者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間。正式的英文中很少用這樣不成句子的破碎片語,但是我說這就是「漢語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應該有的「語法(文法)」。因為這就是漢語古文的「文法」結構!

下面的例子,我把「留白」寫在圓括號 ( ) 内,那是我自己一時的想象空間中省掉的部分,原來的名詞片語加上圓括號 ( ) 內的文字,就「似乎」構成完整的英文句子了。

1)
At one time, going away two or three miles,
(in this pictorial scenery, I realize....)
Cooking smokes from four or five cottages,
Seeing six or even seven pavilions, (and)
Eight、Nine、Ten flowering branches!

或者是下面的不同的「想法(留白)」:

2)
At one time, going away two or three miles,
(in front of my eyes....., there are...)
Cooking smokes from four or five cottages.
Seeing six or even seven pavilions,
(I’m counting silently in my mind ....)
Eight、Nine、Ten flowering branches!

我想大多數會英文的人會喜歡「想成」上面第2)類的「想法」!總之隨便你去「想」!此處「留白」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在此處我不過是給你兩個例子而已。想一想,英文中偶爾有些「漢語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不是也很好嗎!

~~~~~~~~~~~~~~~

我的「後語」 My own “Afterwords” :

這篇文章,一開始我就說了,本文是由 iPhone 「聽寫軟件」記錄下來的。雜亂無章地,我「說」了很多有關漢文和英文的有趣話題,以及如何翻譯這些有「哏」的趣味文字。現在該說一些結尾的話了。我現在非常想說的還是,歡迎「漢化的英文」時代的來臨。讓我再重復再說一遍本文 第(八)節有關「英文漢化」的一些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經過了一個世紀的「中文英文化 Anglicized Chinese」之後,我想要再説一次,現今這個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了。西方的英語世界也會漸漸地有「漢化 (sinicization)」現象!「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 [注2]」 時代也會很自然地來臨。所以世上漸漸會有「漢化的英文」也不應有什麼奇怪!我們不是也已經用了快一個世紀的「西化的中文」嗎?本文就是一篇「極端地」 完全「英語化的中文 anglicized Chinese 」的例子!

談到最後了,下面舉這個笑話的例子,它的英文和中文的「哏」也都是無法翻譯的。

最近在美國東岸的 黛莉 轉來網路上的一個英文笑話,外加中文帶「哏」的評語,我就把它拿來做本文的結尾吧!那個笑話的原文也太狠了一點,我將它稍微改掉幾個字,比較溫馨,也更有「故事」的感覺!

【 一教授出國開會,開完會準備回國前,感慨於國外的美麗夜景,登機前給老婆發了一條短信: “ I’ve had a really wonderful night and I wish so much you were here ! “
結果,把最後一個字母「e」給漏掉了,”here” 變成了 “her”!回家後發現老婆一生氣就回新疆娘家去了!大家都說:這真是「e」失足成千古恨!】

這個中文評語也是有「哏」的!我在「失」字之後加一個 “,” 你就明白了,那個中文評語應該讀成 : “「e」失,足成千古恨“!

可不是嗎?失掉了一個「e」字母,就足以造成千古之恨,只好每天晚上都在聽費玉清唱周杰倫和方文山的《千里之外》了!方文山的文字把這個「故事」說得真好!

費玉清 《千里之外 Thousand Miles Away MV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30XYwg96Nw

(星熒 2020 年 8月3日用 iPhone 聽寫漫談 完成本文 于南加州的娜荷雅)

(星熒 備注:本文 (一)至(八)節用手機聽寫完成于 2019 年 5月20日)

~~~~~~~~~~~~~~~

[注1 (Remarks 1)]「傳神的模樣」:

翻譯的最終目標是要把原文的精髓意識忠實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我說的要能「傳神」。而最能「傳神」的具體化就是抽象意念的「模樣」。

什麼是譯文傳神的翻譯?讓我舉個網上的幽默文字為例吧!
(下面【...】內 是摘自網路的文字)

據說:

【 2012年在倫敦舉行的語言大赛中,最後一個問題是:
“你如何用一種容易讓人理解的方式解釋 complete 與 finished 的區別"。 得到第一名的答案是:

When you marry the right woman, you are COMPLETE.
中譯文:(娶對老婆,你這一生就夠完美了。)

When you marry the wrong woman, you are FINISHED.
中譯文:(娶錯老婆,你這一生就完蛋了。)

And when the right one catches you with the wrong one, you are COMPLETELY FINISHED.
中譯文:(讓大老婆逮到你跟小三,你就徹底地完蛋了。)

。。。。。 全場觀眾和評委為他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鐘。】

我的評語:你看上面引述文中那圓括號 (.....) 內的中文翻譯就是「傳神」的例子。然而這些中譯文是用一些 現今漢語中的通俗用語來凸顯「傳神」。不過我認為英文原文還是比其中譯文更好些,英文較簡㨗而又更顯幽默!

( 星熒 寫此 [注1]于 2019-05-22)

[注2 (Remarks 2)]「西化/英語化 的 中文」:

我們現在用的白話文從五四運動以來就是「西化 westernized 」了的中文,準確地說應該是幾乎完全「英語化的中文 anglicized Chinese 」。這種英語化的現象 (anglicization) ,我説的不僅是 平常說漢語時在用到一些常用的西方用語時,乾脆就直接挾著英文字的片語 (phrase)說了出來,而我現在要談到的,也是特别想表達的,是連白話文的「文法 (語法) 」 都全部英語化 anglicized了!你看,我們當今的白話文( 甚至包括 胡適、朱自清、徐志摩、聞一多....... 這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所寫的白話文 )哪裡像 《紅樓夢》、《水滸》、《西遊記》中短而精的句法 (大多是 ”simple sentence” ) ! 難怪當年我還年輕時,那個年代的老人們常說,他們很難看懂文句結構已全盤洋化的白話文!我的這篇文章就是個例子,一句話竟「那麼長」、「很難懂」!這些 「白話文運動後的中文 vernacularize written Chinese 」,其文法雖無大錯(按照英文法来分析)。可是不容否認的,現代中文句子 “文法的結構” 已經是彻底地「英文化」了。所以當「漢文 (包括文言文) 世界化 globalized」後,世界上出現漸多的「漢化的英文 Sinicized English」也就不足為奇了。

( 星熒 寫此 [注2] 于 2019-05-22)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