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9年6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六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何訓田 - 雲鐘)
我們在2019年四月讀完了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在決定下一本書之前,讓我們先跟著戴邁樂神父一起學習一些靈修操練。 這是戴邁樂神父(Anthony de Mello, S.J.)在1978年出版的 “Sadhana: A Way to God: Christian Exercises in Eastern Form”。此書結合東西方的靈修操練,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文版在1979年由鄭聖冲神父翻譯成《相逢寧靜中》,由光啟出版。我們這個月學習操練的是此書意識(Awareness)鍛鍊的實習二。戴邁樂神父說的「意識(awareness)鍛鍊」一詞相當於一般人說的「正念(mindfulness)裡的覺知練習」。
實習二 身體的感覺 (body scan)
﹒請採取一個舒適的坐姿。
﹒閉上眼。
﹒現在請留意到自身在此時的某些感覺,是那些你不很清楚的感覺...... 留意到衣服碰到你肩膀上的感覺...... 現在意識衣服碰到你背部或你的背靠著椅子的感覺...... 留意到你雙手相接觸或安置在你腿上的感覺..... 現在留意到大腿或臀部靠壓椅子...... 現在感到你的腳接觸著襪子...... 現在清楚意識到你的坐姿.....
﹒你可以按照我的指示把注意集中在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按你自願的程序:頭、頸、手臂、胸、胃..... 重要的是意識到每一部位的感覺,在感覺一秒或兩秒鐘後把注意轉移到另一部位。
﹒再來一次:留意到你的肩膀、你的背、你的右手、左手、腿、腳、坐姿.....
﹒再一次:肩膀......背......右手......左手......右腿......左腿......右足......左足......坐姿.....
﹒現在自己繼續環繞著全身去留意身體的感覺:從身體的這一部移到另一部,在每部停留時間不要超過兩秒鐘:肩、背、腿......繼續不斷的把注意從一部移至另一部。
﹒在五分鐘後,我要叫你慢慢張開眼。結束實習。
這項簡單的實習,即時給大多數人輕鬆的感覺。在我帶領初次做這實習的不少團體裡,總有一兩個人輕鬆得瞌睡起來!
緊張是做好祈禱的大敵之一,這項實習就在幫助你對付緊張。秘訣說來很簡單:當你注意你的感覺時,你便放鬆下來。為此,當你全神注意你身體的感受、周遭的響聲、你的呼吸、你口中所嚐到的味道峙,你必然放鬆。
極大多數的人,太用頭腦生活;通常他們最關心來到頭腦裡的思想和幻象,太少去留心到感覺上的事。結果,他們很少生活在現時;他們幾乎常活在過去中或活在未來中。後悔著過去犯的錯,對過去的罪感到內疚,回昧著過去的成就,一再回想過去受了的侮辱;或是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災禍和不愉快事,想像未來的喜樂,夢幻未來的事件。
為了得到教訓或是重新得到快慰而追想過去的事,或是為了使計劃更實際而設想未來的事,這些都算是有益的行動,但是要避免和此時此刻脫節太久就是了。要做好祈禱,主要的一點是要和現實接軌,生活在現實中。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把思想——「頭腦」置之一邊、專注在你的感覺上是最好不過的方法了。
感覺你周遭氣溫的冷熱;感覺吹拂著你的微風;感覺陽光照射的溫暖;感覺你所接觸到的東西的輪廓和溫度...... 如此地專注在感覺上,是否帶來新的經驗。你會發覺生活在此時此刻是多麼有生氣。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留心到自身的感受的技巧,你將驚異到它對你的好處,對經常後悔過去、擔心將來的人,尤其如此。
我說把思想——「頭腦」置之一邊:因為祈禱的時候「頭腦」不是最重要的。為開始祈禱,思想——「頭腦」不無用處,不過,祈禱如在思想裡停駐太久,而不進入「心」,祈禱會越來越乾枯,使人感到厭倦而沒有意思。你該學著從思考討論的領域,走向情感、愛和直覺的地帶。靜觀便誕生在這地帶,祈禱在這地帶轉化為力量,和永不止息的寧怡平安之源。
或許有少數幾個人,感覺這項實習的結果,不是鬆弛和安靜,卻反而弄緊張了。果真如此的話,便乾脆去留意你這緊張的情緒:去注意是身體的哪一部分感到緊張了;注意到緊張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意識到自己正在緊張的事實;也注意到你正在如何的處理。
我用「注意」這二個字時,並非指反省,而是指感受和知覺。我必須一再強調:這個實習的要點在感覺,不在思想。事實上有這樣的人:當人叫他們感覺手臂,或感覺腿或手,他們並非真的去感覺,而是從腦中映出一幅這些肢體的圖像。他們知道這些肢體在哪裡,他們只「認知」這些肢體,卻並未「感覺」到那肢體的本身。別人感覺到一條腿、一隻手;這些人只感到茫茫然一片空白;他們有的只是腦中的一幅圖像。
為糾正這方面的偏差—— 並確定你沒有把腦中的圖像,認做真實感受,最好的辦法是在這些肢體上去體察到感覺,越多越好:肩、背、腿、手、足。在開始時,極可能只有在這些肢體表面的一小部分,你能有感覺,對身體其它的極大部分則意識不出感覺來,這樣的事讓我們了解到為何有人對自身肢體毫無感覺。理由是:由於我們平常太過於憑著思想生活,感覺給封鎖住了。原來皮膚表層有的是千萬種生化反應,但我們卻難得能感受到很少的幾種!這是你自己使之麻木的,很可能是被早已忘掉了的情緒上的創傷和衝突造成的。你的感受力,意識程度和注意集中的能力都仍是如此的粗淺,還沒機會得到發展。
在稍後的實習中,我將說明這項身體感覺的練習對於祈禱的關聯,對許多人,這項練習本身就是一種靜觀。目前,我們只須把它看做是祈禱和靜觀的準備工作,一種使人鬆弛寧靜的方法,因為沒有鬆弛寧靜,祈禱是極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再閉上眼,感受到身體各部的感覺。
﹒最好連各個不同部位——例如:手、足、背...... 都不用思想去想,逕自感受其感覺,隨後從身體這部移至別部,只感受而不給那部位指出名稱。
﹒如你感到需要動或改變坐姿的願望,不要理睬它,只留意到著身體感有這項需求和不舒服就是了。
﹒延續數分鐘做這項練習。你必漸漸感到某種安定。不耍明明地尋求那安定。繼續做意識感覺的練習,不要去管安定本身。
﹒如果你分了心,回頭再開始做意識身體感覺,從身體的一都移到另一部,直到身體重獲安定,你又能感受那靜觀,和天主臨近的前奏的心身安定。不過,我重說一遍,不要明明地棲息在安定中。
為什麼不要棲息在練習時你大概會經驗的安定呢?棲息其間你會感到鬆弛,甚至心曠神怡。不過,如果這樣做,有危險引發一種輕度的「出神」或心神恍惚之境,使你誤認已到靜觀之境而想棲息於其中。這有點像自我催眠,與發掘意識或靜觀是迴然不同的。
為此,不要刻意求安定或寧靜,也不要清楚地棲息於自動發生的安靜中是件重要事。你該尋求的是意識更敏銳,而不是使意識變得麻木的輕度的「出神」。總之,不管安定以及安定之感對你的影響,繼續做意識的實習,讓安定順其自然。
安定和茫然之感可能有時變得如此強烈,以致一切努力都不中用,在此時刻,己不是你自己尋求安定了。是安定感占住了你、淹沒了你。當這事發生時,你可以安全有益地放下一切努力——反正縱使努力,也是枉然的,就讓那強有力的安定主宰你的內心就是。
下一篇:實習三 身體感覺、思想管制
上一篇:實習一: 「靜」的富藏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