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觀月訊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20年11月訊 《相逢寧靜中》:引言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20年11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一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音樂:Beethoven - Moonlight Sonata Adagio)

我們在2019年四月讀完了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蹊徑》, 在決定下一本書之前,讓我們先跟著戴邁樂神父一起學習一些靈修操練。 這是戴邁樂神父(Anthony de Mello, S.J.)在1978年出版的 “Sadhana: A Way to God: Christian Exercises in Eastern Form”。此書結合東西方的靈修操練,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文版在1979年由鄭聖冲神父翻譯成《相逢寧靜中》,由光啟出版。戴邁樂神父說的「意識(awareness)鍛鍊」一詞相當於一般人說的「正念(mindfulness)裡的覺知練習」。(為了使這期的文章更易閱讀,多處曾加潤飾,與原來的譯文不盡相同。)

《相逢寧靜中》引言

在過去的十五年裡,我的工作是帶避靜以及當靈修輔導,教導人如何祈禱。曾聽到有人些抱怨著說,他們即使已經用盡了全力,還是不知如何祈禱,感到的只有乾枯和挫折。我也聽到不少神師們訴苦,在教導人們祈禱一事上,感到束手無策。更正確地說:無法使人在祈禱上感到滿足和成就。

這樣的事讓我感到詫異,因為我常覺得教導人們祈禱,不是那麼難。我不把這事歸諸於我個人有什麼神恩,而是得益於一些我自己用、也教導別人用的簡單理論。其中之一就是:祈禱是一種帶給人成就感與滿足感的事;的確,在祈禱中尋求成就與滿足是沒有絲毫不對的。另外一個是:祈禱應該多用「心」,少用「頭腦」;實際上你越少用頭腦思考,你就也越能感到祈禱使你喜樂,對你有益。大多數的司鐸和修女們,都把祈禱與思考相提並論,其實這正是他們失敗的緣由。

一位耶穌會士告訴我:他曾向一位印度教大師請教祈禱的入門竅訣。大師向他說:「集中注意於你的呼吸」。我那位朋友按指示做了五分鐘,之後,大師對他說:「你呼吸的空氣是天主。你把天主呼出去、又吸進來。務必體會牢記這個事實,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意識。」我那朋友把大師的說法,稍微用教會的神學做了些調整,然後按照指示做去——日復一日地練習著,最終一天可以靜觀幾個小時。他驚喜地發現到,祈禱真的像呼吸一樣簡單。在這樣的實習中,他所發現到的深沉滿足和心靈滋養,是過去一段冗長的歲月中,花了無以計數的祈禱時間,所未能得到的。

我在本書中所建議的各項實習,跟這位印度教大師所說的很接近,雖然我從未見過或請教過那位大師。我對祈禱也遵循著若干理論,這些理論會跟相關的實習一起解釋,並點出它們在實習中的重要性。

我經常給整組的人講解這些實習,我稱他們為「祈禱小組」,其實「靜觀小組」來得更精確些。相悖於一般人對靜觀的看法,確實有「集體靜觀」這麼回事。實際上,在合適的情況下,跟一組人一起做靜觀,比自己單獨做,效果更好。我在本書裡所寫下的這些實習,幾乎完全按照我向小組講解的形式和語氣。如果你想用本書帶領一個「靜觀小組」,你只須按照書本裡的每一項實習,緩慢地唸給小組聽,讓小組隨著你所唸的一一照辦就是了。顯然的,要緩慢地唸,而且中間給予充分的停頓時間,尤其那些有「……」的地方。

要成一位好的「靜觀小組」帶領者,單單把這些文字讀給小組的人聽是不夠的。你該使自己在靜觀上成為專家一樣的人物。你得經驗過你所讀給人聽的事。而且你也得學會靈修輔導上的若干技巧。這裡所提出的實習,並不能替代個人靈修的親身經驗和熟練。不過,這些實習本身,已經是一個良好的起步,一定可以為你和你的小組帶來一些幫助的。有些需要專家指導才能做好的實習,我己經仔細地把它們刪除。假如書裡還有哪個實習,有可能帶來任何危害的話,我到時候會予以指出,並說明避免的辦法。

我將本書敬獻給童貞聖母瑪利亞,她在我心目中常是一位靜觀者的典範。不僅如此,我深信,若非是因著聖母的轉求,我和我所帶領的人們,是萬萬得不到我們在祈禱中所獲得的豐沛恩典的。如果你願在靜觀上有進步,現在我就給你第一個建議:求童貞聖母的護助,在你開始用這方法之前先求她為你轉禱。她在天主預報聖子降生的奧蹟中、以及在五旬節陪同門徒一起祈禱時,已經顯示出她有招徠聖神降臨的神恩。為此,如果在祈禱中,你有聖母的陪伴和轉求,那是多麼蒙福的一件事!

身體意識(身體掃描)的特別價值
上一篇:意識實習對團體的益處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默觀月訊過往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