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 |
鄭至麗 |
| 總會主席的話 |
|
| 總會主席2018會慶信函 |
褚世傑 |
| 福傳 – 我們的使命 |
褚世傑 |
| 見證 |
|
| 我加入神修小會的心路歷程 |
李淑媛 |
| 領初獻的告白 |
韓拱辰 |
|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北美分會2018共融營 (6/28/2018 – 7/1/2018) |
|
| 致北美神修小會會員家書 |
吳懷瑜 |
| 陪伴工作坊 |
|
| 主講人介紹 |
焦寳進 |
| 陪伴末期病人(一) |
許建立 |
| 陪伴末期病人(二) |
陸蔚虹 |
| 靈修與安寧療護 |
汪宗奇 |
| 「陪伴新移民」大綱 |
褚海蘭、李小勃、焦寶進 |
| 陪伴新移民 |
曾安菲 |
| 陪伴留學生(一) |
李淑媛 |
| 陪伴留学生 (二) |
王士軍 |
| 關懷台灣來的留學生 |
陳著釧 |
| 2018北美共融營陪伴工作坊參與後感 |
郭瑞蘭 |
| 2018北美共融營後記 |
吳懷瑜、許建德、陳惠姿、趙世熙 共同整理 |
| 靈修與福傳 |
|
| 信仰與理性 |
曾慶導神父 |
|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靈修觀 |
胡國楨神父 |
| 七嘴八舌談「小會的靈修」 |
吳偉特 |
| 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靈修特色 |
吳伯仁神父 |
| 戴邁樂神父 (Fr. Anthony De Mello) 談覺醒 |
許建德譯 |
| 來自義大利的善牧、良師、益友 |
陳建仁 |
| 《生命之慶》 第十二章 Gratitude and Grace 感恩與恩典 人溺己溺、同舟共濟 |
Anthony T. Padovano著 孫長安譯 |
| 靈修之途徑 -- 藝術、詩、文 |
|
| 天淨沙二則 湖畔秋思 - 愁與悟 |
耿慶文 |
| 關鍵時刻 |
黑幼龍 |
| 紅巖大漠蒼茫行(七)--緩緩開啟記憶之窗,靜觀土巴生活素描-- 千手觀音千面佛(下 ) |
郭子文 |
| 吉姆斯卡羅 — 一位身體力行、教學生如何生活以及如何死的老師 |
郭瑞蘭 |
| 二十五年來参加Lyndhurst莊園工藝展的認知分享 (一) |
譚愛梅 |
| 我的陶藝製作 |
譚愛梅 |
| 恩師 |
陳懷台 |
| 玫瑰經的恩典 |
譚愛梅再寫 |
| 五十年 |
吳述中 |
| 結婚五十年雜感 |
雨亭 |
| 種菜的樂趣 |
雨亭 |
| 良禽擇木而棲 |
郭瑞蘭 |
| 「真理」是什麼? |
傅振民 |
| 一棵開花的樹 A Tree of Blooming Flowers |
席慕蓉, 星熒 譯 |
| 「美國最受歡迎的一百本小説的選擇」 一文 的讀後報告 |
方光珞 |
| 歐洲難民故事 |
茉莉 |
| 來自南美洲的超級巨星-Gustavo Dudamel |
林衡哲 |
| 朝聖、福傳遊記 |
|
| 芝城遊記(共融營後) |
王玉梅 |
| 日出日落又一天 --隨基督教教會去多明尼加「福傳」隨筆-- |
郭子文 |
| Camino de Santiago朝聖之旅 |
林櫻枝 |
| 波蘭 朝聖之旅 |
王玉梅 |
| 初訪廣島 |
許書寧 |
| 編輯室 |
|
| 編後語 |
趙世熙 |
| 編後語 |
譚愛梅 |
| 編後語 |
郭道生 |
| 致謝 |
編輯小組 |